, , , , (甘肅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蘭州 730010)
·種子檢驗·
利用DNA條形碼與形態(tài)學相結合快速鑒定哈麥篩下物
尤佳,黃璽,王溪橋,王軍平,文朝慧
(甘肅出入境檢驗檢疫局, 蘭州 730010)
對哈麥篩下物中3種難辨認的雜草種子DNA條形碼基因atp-F/atp-H和psbK/psbI進行PCR擴增并對PCR擴增產(chǎn)物測序,以近緣種植物為外類群建立系統(tǒng)進化樹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鑒定到屬,輔以形態(tài)學方法最終鑒定為反枝莧(Amaranthusretroflexus)、千穗谷(Amaranthushypochondriacus)、歐洲油菜(Brassicanapus)。DNA條形碼與傳統(tǒng)形態(tài)學鑒定相結合,彌補了單一鑒定方法的局限性,提高了檢測的準確性與時效性。
哈薩克斯坦小麥; 雜草; DNA條形碼
近年來,隨著國際貿(mào)易往來增長,進境種子糧谷攜帶入侵我國的雜草呈現(xiàn)數(shù)量增多、頻率加強、蔓延范圍擴大的趨勢。2016年一季度質(zhì)檢總局植物疫情截獲通報顯示,雜草截獲種次占比均為第一,共截獲有害生物93 781種次,其中檢疫性有害生物達12 772種次。雜草不僅直接危害農(nóng)田、果、桑、林園各種作物,造成減產(chǎn),使品質(zhì)變劣,而且傳播病蟲害,誘發(fā)作物致病[1]。
目前,在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中,雜草鑒定以傳統(tǒng)的形態(tài)鑒定為主。然而,形態(tài)鑒定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進境雜草主要以果實或種子形態(tài)出現(xiàn),通常不具備完整的分類鑒定信息,難以準確鑒定;雜草果實或種子通常隨進境糧谷、羊毛或運輸工具等途徑進入,在此過程中經(jīng)常發(fā)生磨損,導致果實或種子形態(tài)特征不完整,進一步加大了鑒定難度;另外,形態(tài)學鑒定需要專業(yè)人員有豐富的經(jīng)驗,甘肅局雜草分類鑒定研究基礎較為薄弱,缺乏相關方面的專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口岸檢驗檢疫的效率和質(zhì)量。隨著經(jīng)濟一體化趨勢以及絲綢經(jīng)濟帶甘肅黃金段的建設,會有越來越多的境外植物產(chǎn)品進入甘肅,外來入侵雜草的輸入更加直接和頻繁,如要在確保檢驗檢疫質(zhì)量的同時,又能縮短檢驗檢疫周期,加快通關速度,促進外貿(mào)健康發(fā)展,就必須利用先進的分子生物學技術提高檢驗檢疫效率。DNA條形碼技術是利用一段或幾段標準的、易擴增的、種間差異顯著大于種內(nèi)差異的 DNA片段來鑒別物種的新技術[2]。該技術有助于發(fā)現(xiàn)新物種,并為解決近似種和隱存種等傳統(tǒng)分類鑒定難題提供新的研究方法與思路。
1.1 材 料
哈薩克斯坦小麥篩下物(未知物種雜草)。
1.2 試 劑
植物DNA提取試劑盒購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DNA膠回收試劑盒購自上海生物工程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引物由華大基因公司合成,用無菌去離子水溶解至終濃度為10μmol/L,-20 ℃保存?zhèn)溆谩?/p>
1.3 方 法
1.3.1 PCR擴增測序
本實驗選用2對DNA條形碼atp-F(5’-ACTCGCAC ACACTCCCTTTCC-3’)和atp-H(5’-GCTTTTATGGAAGCT TTAACAAT-3’),psbK(5’-TTAGCCTTTGTTTGGCAAG-3’)和psbI(5’-AGAGTTTGAGAGTAAGCAT-3’)進行PCR擴增,反應程序:94 ℃ 4 min,94 ℃ 1 min,50 ℃ 1 min,72 ℃ 1 min,35個循環(huán),72 ℃ 10 min,4 ℃保存。用1.5%瓊脂糖進行PCR產(chǎn)物凝膠電泳,用DNA快速純化回收試劑盒回收目的片段,送測序。
1.3.2 外類群選擇
選擇NCBI blast(http://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親緣關系較近的屬做外類群,序列調(diào)自Genbank。
圖1 基于atpf-atph序列構建未知物種及近緣物種部分序列的鄰位相連法分子系統(tǒng)樹NJ
圖2 基于atpf-atph序列的未知物種X 1、X 2及近緣物種部分序列的遺傳距離
圖3 基于atpf-atph序列構建未知物種及近緣物種部分序列的鄰位相連法分子系統(tǒng)樹NJ
1.3.3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BioEdit軟件進行校對和排序,然后用MEGA6.0、Clustal X軟件進行系統(tǒng)發(fā)育分析,采用Neighbor-Joining算法中的Kimura 2-Parameter模型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自展分析1 000次。
1.3.4 形態(tài)鑒定
形態(tài)學輔助鑒定確定物種。
2.1 外類群物種
根據(jù)測序公司反饋結果,結合序列圖譜,選擇序列質(zhì)量得分和有效讀長最高的測序結果進行NCBI blast,得到系統(tǒng)進化樹外類群,序列號見表1。
2.2 系統(tǒng)發(fā)育樹與遺傳距離
通過圖1系統(tǒng)發(fā)育樹可以看出,X1、X2與莧屬植物(Amaranthus)聚類在一起,結合遺傳距離圖2,X1與反枝莧(Amaranthusretroflexus)遺傳距離最小(0.005 3),刺莧(Amaranthusspinosus)其次(0.007 1);X2與X1遺傳距離最近(0.007 1),反枝莧(Amaranthusretroflexus)次之(0.036 2)。
通過圖3系統(tǒng)發(fā)育樹可看出,X3與蕓薹屬(Brassica)聚類在一起,結合遺傳距離圖4,X3與歐洲油菜(Brassicanapus)、蕪菁(Brassicarapa)、芥菜(Brassicajuncea)遺傳距離最小(0.003 1),與甘藍(Brassicaoleracea)較近(0.003 5),需要形態(tài)學輔助鑒定。
2.3 形態(tài)學鑒定比對
解剖鏡下進行進一步比對(圖5)。X1種子近圓形;直徑1 mm,厚0.5 mm;黑色,兩面凸,呈凸透鏡狀,表面光滑有強光澤;周邊較薄,有細顆粒狀環(huán)帶,因此確認為反枝莧(Amaranthusretroflexus)。X2種子近圓形;直徑1.3 mm,厚0.7 mm;紅褐色,兩面凸,呈凸透鏡狀,表面光滑有強光澤,具環(huán)狀邊;種臍黑色,明顯突出,鑒定為千穗谷(Amaranthushypochondriacus)。X 3種子球形,徑長2 mm;種皮深褐色,表面具不規(guī)則網(wǎng)紋,網(wǎng)眼淺而小,不甚明顯;種臍小,凸起,表面覆蓋白色遺留物,鑒定為歐洲油菜(Brassicanapus)。
表1 系統(tǒng)進化樹外類群
序號種名編號1Amaranthusspinosus刺莧GQ247902.12Amaranthusretroflexus反枝莧HQ594560.13Betavulgaris甜菜KR230391.14Salicornia(brachiate)海蓬子KJ629115.15Haloxylonammodendron梭梭KF534478.16Haloxylonpersicum白梭梭KF534479.17Chenopodium(simplex)藜HQ594634.18Amaranthushybridus綠穗莧GQ247901.19Brassicanapus歐洲油菜KM454973.110Brassicarapa蕪菁DQ231548.111Brassicajuncea芥菜KT581449.112Brassicaoleraceavar.甘藍KR233156.113Raphanussativus蘿卜KJ716483.114Sinapisarvensis白芥HQ594867.115Raphanusraphanistrum野蘿卜GQ248045.116VellapseudocytisusGQ248064.117Eutremahalophilum山崳菜KT962846.1
圖4 基于atpf-atph序列的未知物種X 3及近緣物種部分序列的遺傳距離
圖5 未知物種形態(tài)照片
與傳統(tǒng)形態(tài)學鑒定物種相比,DNA條形碼有顯著的優(yōu)勢:1) 操作簡單,只要會分子生物學操作的人員就可以對未知物種有個大方向的判斷,基本可以鑒定到屬。2) 大大縮短鑒定周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口岸檢驗檢疫的效率與準確性。3) 不受未知物種生長發(fā)育階段和形態(tài)特征的限制。但是,遺傳距離相近物種僅通過DNA條形碼技術是不能準確鑒定的,主要原因:1) 植物非常容易發(fā)生自交、雜交或網(wǎng)狀式進化,同一基因在不同植物類群中進化速率不一致,導致植物DNA條形碼要比動物DNA條形碼研究復雜得多,因此對于植物DNA條形碼來講,該技術還只是一個驗證過程,并未完全成熟[3]。2) 常用的植物DNA條形碼片段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局限性。條形碼擴增片段通常較短,就極容易出現(xiàn)重復序列/poly結構,重復序列導致PCR測序反應酶產(chǎn)生滑動,產(chǎn)生非特異性信號。例如該實驗所用的葉綠體psbK-psbI序列,在很多論文中都證明可以作為鑒定物種的DNA條形碼[4-6],但是在本實驗擴增莧屬和蕓薹屬植物種子DNA時,該條形碼擴增片段存在poly-A,序列質(zhì)量得分很低。其它常用條形碼,例如trnH-psbA在很多屬植物中擴增成功率和物種識別率方面表現(xiàn)很好[7-8],但不足的是,該片段存在插入/缺失現(xiàn)象,致使不同植物間該片段長度變異較大,導致非同屬物種間的比對較為困難[3]。因此從實用性和準確率等角度考慮,以2~3個條形碼組合為宜。3) 受限于Genebank數(shù)據(jù)庫,因此必須與傳統(tǒng)分類鑒定相結合才能下結論。
單一通過分子生物學手段鑒定物種,是很難鑒定到種及種下分類階元的,而且一定程度上也取決于序列的選取。實驗通過多條基因序列特征比較,構建系統(tǒng)發(fā)育樹,利用軟件得出與近緣種的遺傳距離,快速將未知物種鎖定在屬的范圍,再通過形態(tài)分類鑒定佐以補充,確定到種的水平。2種方法相結合一定程度上彌補了甘肅口岸植物分類鑒定經(jīng)驗的不足,同時提高了口岸截獲外來物種的鑒定準確性與時效性。
[1]李慧.常見雜草識別與防除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9.
[2]付濤,王志龍,錢萍仙,等.高等植物DNA條形碼最新研究進展及其應用[J].核農(nóng)學報,2016(5):887-896.
[3]伏建國,楊曉軍,錢路,等.植物DNA條形碼技術在出入境檢驗檢疫領域的應用[J].植物檢疫,2012,26(2):64-69.
[4]徐晗,孫旻旻,吳品珊,等.DNA條形碼、形態(tài)學與地理分布相結合的植物果實(種子) 鑒定方法-以口岸截獲的外來入侵植物犬薔薇(RosacaninaL.)為例[J].雜草科學,2015,33(2):26-31.
[5]姚輝,楊培,周紅,等.基于葉綠體psbK-psbI序列的石斛屬藥用植物鑒定[J].藥學學報,2015,50(6):783-787.
[6]王培培.DNA條形碼在不同地理分布的云杉屬物種中的應用初探[D].成都理工大學,2010.
[7]全妙華,歐立軍,佘朝文,等.中國石蒜屬種間關系的trnH-psbA序列分析[J].園藝學報,2011,38(8):1 589-1 594.
[8]胡文舜,蔣際謀,黃愛萍,等.2種枇杷屬植物的trnH-psbA條形碼序列變異及其近緣屬系統(tǒng)發(fā)育初步研究[J].熱帶作物學報,2014,35(1):12-16.
(本欄目責任編輯:申 曉)
The Rapid Identification of Unknown Weed Seeds in Kazakhstan Wheats with DNA Barcoding and Traditional Morphological Identification
YOUJia,HUANGXi,WANGXiqiao,WANGJunping,WENChaohui
2016-07-07
甘肅出入境檢驗檢疫局2015年度科技計劃項目。
尤 佳(1988—),女,甘肅蘭州人,農(nóng)藝師,碩士,主要從事出入境植物檢疫相關工作;E-mail:abbyyj@126.com。
10.16590/j.cnki.1001-4705.2016.11.121
S 512.1
A
1001-4705(2016)11-01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