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洋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沈陽 110820
數字化技術與電影電視后期制作
于海洋
遼寧廣播電視臺,遼寧沈陽 110820
知識經濟時代下,科學技術和經濟迅速發(fā)展,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創(chuàng)作更多高質量的文化作品,將數字化技術加入電影電視的后期制作,數字化的電影電視作品相較于傳統(tǒng)的電影電視作品視覺感受更加震撼,更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數字化技術;電影電視;后期制作
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電影電視后期制作,有利于創(chuàng)設虛擬的空間和人物,給人以視覺的沖擊,彌補機械特殊效果的缺陷,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數字化技術最早應用于電影電視的后期制作始于1977年的《星球大戰(zhàn)》,從此數字化技術推動影視業(yè)的發(fā)展進程,為了滿足現階段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需要將數字化技術與電影電視的后期制作緊密結合,以呈現出更多優(yōu)質的影視作品,促進影視文化繁榮。
為了更好理解數字化技術與電影電視后期制作的關系,需要首先對數字化技術的概念和內容進行明確,了解電影電視后期制作的重要性,從而為數字化技術與電影電視后期制作相聯系提供建設性意見。
數字化技術是一項與電子計算機相伴生的科學技術,借助特定的設備將各種圖文聲像等各種信息轉化為能被電子計算機所識別的二進制數字,然后進行運算、加工、存儲、傳送、傳播、還原的技術。數字化技術在電影電視的后期制作中主要進行影片的基本剪輯和特技效果的制作[1]。
在傳統(tǒng)的影視作品的制作過程中,實際的拍攝素材和實際的影視作品有一定的片比,所以需要在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過程中,剪輯師從樣片中選取需要的鏡頭,去掉多余的素材進行線性編輯,將選取的鏡頭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組合,最終完成影視作品的制作。
傳統(tǒng)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受限于技術條件,剪輯效果依賴于剪輯師的個人素質和經驗,工作量巨大,導致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周期相對延長,導致影視作品的商業(yè)化程度相對較低,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電子計算機的非線性編輯技術的發(fā)展,豐富了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剪輯手段,提高了剪輯質量,解放了剪輯師的雙手,使剪輯師不再進行重復的機械操作,提高了剪輯的工作效率,為剪輯師創(chuàng)設了充足的想象空間,激發(fā)了剪輯人員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非線性編輯技術也簡化了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過程,縮短了影視作品的生產周期,降低了不必要的人工支出,提高了影視作品的經濟價值;借助數字化技術,可以為影視作品添加豐富多彩的特技效果,虛擬的創(chuàng)設場景、空間和人物,使視覺效果更加震撼,有利于激起觀眾與作品的共鳴,提高精神享受質量。
3.1 數字化處理影視素材
影視素材是影視作品的基礎,但是為了提高影視作品的藝術性和美感,需要對拍攝的影視素材進行一定形式和程度的加工。在傳統(tǒng)的影視作品素材處理時采用線性編輯方式,對剪輯人員的限制性較大,重復機械的剪輯工作壓抑了創(chuàng)作激情;電子計算機的非線性編輯有利于提高編輯效率,為影視作品制作創(chuàng)新提供空間,在實地進行素材的拍攝,運用相關的技術設備將原素材轉化為數字素材,然后綜合觀眾的審美需求和影視制作方的要求,對數字素材進行篩選、修改和拼接,最終完成預想中的畫面[2]。
在影視素材的加工過程中根據所加工素材性質的不同,可以將影視的素材加工簡單分為動態(tài)視頻影像制作和靜態(tài)圖片影像制作。靜態(tài)圖片的影像制作主要應用于廣告的制作,為使廣告能有相對較好的視覺表達,又受到預算的限制,利用Word、Excel、PPT、Photoshop、Ai和Illustrator對圖片進行必要的加工;動態(tài)視頻影像制作相較于靜態(tài)圖片的影像制作難度較大,預算較大,所需要的應用軟件也相對復雜,動態(tài)視頻影像制作主要應用于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通過數字化的處理方式,增加實際生活中無法拍攝的內容,使用Shake、Motions、Maya和3DS Max等軟件進行三維和二維平面動畫的制作,營造豐富的視覺效果,烘托影視作品的氛圍進而調動觀眾情緒。
3.2 數字化的影視合成作用
數字化處理后的素材需要經過數字化的影視合成,才能形成連貫的視覺畫面。影視合成實現了素材向作品的最終轉化,數字化技術在影視合成工序的實際應用程度,將直接影響影視作品后期制作工作的質量。影視合成的范疇相對較廣,涉及鏡頭記錄、數字復制、扣像等,為了更好分析數字化的影視合成,以影視合成的具體構成為切入點進行分析。
在素材的拍攝過程中,鏡頭的運動狀態(tài)決定了鏡頭記錄畫面的實際效果。固定的鏡頭會使拍攝的畫面過于呆板,缺乏生命力,為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增加了難度,為了降低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難度,有必要在鏡頭記錄的方式上進行數字化的調整,《侏羅紀公園》率先采用數字化動態(tài)記錄畫面的方式,使每個工作的記錄都較為精準,便于后期的數字化影視后期制作。
影視作品中會出現氣勢宏大的畫面,“千軍萬馬”的拍攝脫離現實,在實際的拍攝和制作過程中采用數字復制的方式進行后期制作,使用數字化技術的復制功能,將十幾位群眾演員,進行多次拍攝,再將拍攝的素材利用數字化復制處理,使人員鋪滿整個拍攝場景。數字復制不僅有利于降低拍攝難度,也有利于降低拍攝成本。
在畫面的后期修改中,需要將畫面中的某種顏色作為背景色,將此部分的圖像扣除,增加畫面的通透感,但是實際的制作過程,因為背景顏色不純凈,光線不纖細,為摳像增加了難度,利用數字化軟件進行復雜的數據計算,消除干擾色彩,進而提高摳圖質量。
3.3 數字化調色技術應用于影視后期制作
視覺效果是衡量影視作品質量的重要指標,人們通過感官直接獲取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進而對作品做出自己的個性化理解,滿足精神文化需求。視覺效果的營造需要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人員運用豐富且合適的調色手段來實現,合理的調色使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更加具有沖擊力。
隨著時代條件的變化,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希望獲取更多優(yōu)質的影視作品,傳統(tǒng)的調色技術已經不能適應時代條件的變化。隨著非線性剪輯技術的發(fā)展,剪輯工作的數量不斷增加,剪輯師希望對于鏡頭調色的操作難度降低,使實際效果更加滿足預想效果,基于電子計算機的數字化調色技術更適應現階段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調色要求,多數的數字化調色軟件可以獨立完成視頻的剪輯和調色,方便靈活的操作方式也降低了操作難度[3]。
數字化調色技術未出現時,為了獲取相應事物的視覺表達需要對事物進行實拍,視覺表達受限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著數字化調色技術的發(fā)展和完善,影視作品中事物的空間表現力和影視制作的二次元創(chuàng)作得到極大地延伸,調色受到的空間限制相對降低,影視作品的后期制作人員可以根據不同場合,觀眾的需求進行影視作品的色彩加工,提高影視作品的魅力。
3.4 校色和調色應用于影視后期制作
影視作品素材的拍攝過程中會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會使畫面出現色彩上的缺陷,通過校色和調色,有利于使色彩更加豐富,烘托影視作品的氛圍進而調動觀眾情緒。
校色是指將影視作品中某幾個片段和鏡頭畫面中色彩不好的區(qū)域進行修復,在影視素材的拍攝時,受限于光線和設備的技術條件,某些片段的曝光和色彩平衡會出現問題,影響整個影視作品的視覺效果表達,利用數字化調色技術將片段中的問題進行修復使其恢復到原來的樣子,使影視作品的視覺表達更加真實自然[4]。
調色作為數字化調色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解決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兩類問題,對畫面的亮度、飽和度、對比度進行調整,使其符合整個影視作品的藝術要求,將不同鏡頭在不同時間拍攝的同一事物進行色彩上的調整,在實際影視作品素材的拍攝中,對于同一事物會采用不同的鏡頭在不同的時間進行拍攝,因為時間的跨度,兩個畫面放在一起,會產生色彩上的差異,不能滿足人們的審美習慣,利用數字化調色技術對其進行必要的調整使畫面更加和諧,將影視作品中魅力藝術性表達出來。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將數字化技術應用于電影電視的后期制作符合時代條件變化的要求,有利于提升影視作品的質量,使影視作品展現不同場合的不同魅力,實現藝術表達與審美需求的統(tǒng)一,應堅持提高數字化技術在影視作品后期制作的應用程度,為創(chuàng)作更多優(yōu)質的文化作品提供技術保障,促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
[1]黃建宇.數字化技術與電影電視后期制作[J].電影評介,2007(12):60-61.
[2]李崑,陳楊.數字影視制作中藝術與技術的融合[J].文學與藝術,2010(4):96-97.
[3]馮琛.電影后期制作數字化實踐及趨勢[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10.
[4]張瑩瑩.影視后期制作在影視作品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4(1):265-266.
G2
A
1674-6708(2016)177-0058-02
于海洋,責任設計師,遼寧廣播電視臺,研究方向為電視節(jié)目后期制作與包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