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武漢體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高原訓練對女子賽艇運動員有氧能力影響的研究①
孫月
(武漢體育學院競技體育學院 湖北武漢 430079)
高原訓練是當前競技項目體能訓練常用的訓練形式之一,賽艇屬于體能為主導的項目之一。高原訓練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之許多關于賽艇高原訓練的研究報道結果各有不同。賽艇運動成績與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密切相關,高原訓練是運動訓練的特殊形式,男子賽艇運動員通過高原訓練,來提高其生理適應程度,從而可以有效提高有氧能力,該文通過女子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來論述,高原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能力,紅細胞等指標的影響,旨在為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高原訓練 賽艇 有氧能力
目前,高原訓練是當前競技項目體能訓練常用的訓練形式之一,賽艇屬于體能為主導的項目之一。通過高原訓練能否提高賽艇運動項目的成績,目前沒有確切答案,但許多文獻和研究表明,高原訓練對賽艇訓練的有影響,雖然目前理論研究較多,但在實際應用中仍有欠缺與不足。高原訓練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之許多關于賽艇高原訓練的研究報道結果各有不同,例如研究對象的個體差異、高原地理位置不同、訓練負荷、方法和手段各異等,以至于研究結果存在較大差異,說明以往研究高原訓練對賽艇項目的影響,是停留在高原訓練的本質方面,離實際情況仍有一定的差距。在實際運用中,必須正確認識高原環(huán)境的復雜因素和高原訓練的不確定性,正確認識高原訓練優(yōu)勢和缺點,有利于對運動員高原訓練過程中的監(jiān)測和評價。該文通過女子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來論述,高原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能力及紅細胞等指標的影響,旨在為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提供理論依據。
運動員到達高原后,高海拔狀態(tài)下空氣密度減小,呼吸過程肺泡中空氣的運輸阻力相應地減小,這就有利于呼吸道中空氣的流動。高原中空氣成分發(fā)生改變導致呼吸效率降低,導致運動員體內缺氧。有研究顯示,隨海拔高度的增加機體運輸氧氣的能力會隨之下降,海拔越高體內的缺氧程度越大。缺氧狀態(tài)下機體血紅蛋白和肌球蛋白隨之增加,線粒體數量增多等,從而提高紅細胞載氧能力和肌肉對氧氣的利用能力,這可以提高運動員耐力,從而進一步影響運動能力。同時,高原缺氧還會降低最大攝氧量,這對運動訓練也十分有意義。一般來說,高原訓練初期,不能一味地重復平原的運動負荷和節(jié)奏,有研究顯示,高原訓練的負荷,尤其是耐力訓練一般都低于平原。
1.1 高原訓練對女子賽艇運動員EPO的影響
促紅細胞生成素(EPO):在耐力運動項目中,運動員的成績與其自身的有氧代謝能力息息相關,而血液載氧能力又是機體有氧代謝的重要環(huán)節(jié),EPO是機體在生理條件和失血后調控紅細胞(RBC)生成的主要生長因子,對RBC生成起重要作用。運動中,主要是通過提高RBC數量和HB值,來提高機體載氧能力,從而提高身體的有氧能力。孟志軍等人對高原訓練對賽艇運動員EPO和RBC的研究表明:運動員急性缺氧1~2 h,循環(huán)系統(tǒng)EPO即可升高,如果在海拔3 500 m高原1~2 d,機體EPO值在原基礎上增加3倍。
血尿素(BUN)可以反映運動能力,有研究顯示,運動員水平越高,BUN安靜值越高,前蘇聯(lián)優(yōu)秀劃船運動健將安靜時BUN值就達到(8.2±0.32)mmol/L,運動員安靜時BUN值高,是由于機體蛋白質較為活躍的緣故,運動可以使BUN值上升,并受運動時間、強度等因素的影響。一般而言,運動負荷越大,運動后BUN上升越快。高水平運動員,運動后14~20 h的BUN值基本可以恢復到運動前水平。
1.2 高原訓練對女子賽艇運動員心率、血乳酸的影響
運動強度可通過心率進行監(jiān)控,也可監(jiān)控運動損傷的恢復過程,評定訓練效果、預防過度訓練。高原訓練對女子賽艇運動員骨骼肌的影響高原訓練可以使骨骼肌氧化鎂活性和肌紅蛋白濃度增加,酶的活性下降。
1.3 高原訓練對女子賽艇運動員內分泌的影響
高原訓練可以促進應激性激素分泌的增加,符合機體生理學規(guī)律,但累積效應不明顯。應激性激素大量分泌可以能引起機體臟器受損,從而導致影響運動能力。高原訓練會促進皮質醇(C)和睪酮(T)值的增加,有學者認為高原訓練期間T值降低,回到平原后即可恢復到正常水平。一般而言,高原訓練后C值和兒茶酚胺應呈明顯上升趨勢。如果訓練期間C值下降,可以提示機體產生防御反應。通常用T/C作為反映機體疲勞表現(xiàn)的有效指標,實際訓練中該值先下降再上升,這是機體對刺激的一種表現(xiàn)。
高原訓練是當前競技項目體能訓練常用的訓練形式之一,賽艇屬于體能為主導的項目之一。高原訓練會受諸多因素的影響,再加之許多關于賽艇高原訓練的研究報道結果各有不同。賽艇運動成績與運動員的有氧能力密切相關,高原訓練是運動訓練的特殊形式,男子賽艇運動員通過高原訓練來提高其生理適應程度,從而可以有效地提高有氧能力,該文通過女子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來論述,高原訓練對運動員有氧能力,紅細胞等指標的影響,旨在為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提供理論依據。高原訓練與日常訓練產生相同的生理適應性變化機制不同。高原訓練可以刺激機體產生一系列有利于提高運動能力的生理反應:HB和RBC的增加,同時提高血液對氧的利用。高原訓練也會產生不利影響,高原訓練可以提高訓練質量是由于高原訓練的安排、時間、強度、營養(yǎng)補充、疲勞恢復等各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需要進行科學手段監(jiān)控高原訓練,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運動能力不能達到預期的提高,可能會無效甚至下降。因此高原訓練要注意方法和監(jiān)控,這才是提高高原訓練質量的關鍵。
[1]溫優(yōu)良,徐國琴.高原訓練的生理適應與運動能力[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21(2):48-51.
[2]馬琳.優(yōu)秀女子賽艇運動員高原訓練監(jiān)控[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1(4):60-63.
[3]何東江,雷振興,周月良.浙江男子賽艇運動員8周高原訓練身體機能變化特點的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0(4):123-125.
[4]蘇浩,曹建民.我國優(yōu)秀女子賽艇運動員亞高原訓練前后有氧能力的評價[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1):51-54.
[5]張冰,趙剛,李強.高原訓練對我國優(yōu)秀男子足球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影響[J].中國體育科技,2012(4):52-56.
[6]孟思進.關于最大攝氧量的限制因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2):43-46.
[7]樊勇,齊家玉.對不同年齡、不同性別、不同專業(yè)學生VO2max的比較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2(3):61-62.
[8]黃璐.體育學多學科交叉綜合研究概述與展望[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38(2):28-32.
[9]薛源,李巖,徐思.有氧耐力可訓練性差異與運動適應性循環(huán)microRNA表達譜特征的關聯(lián)性[J].體育學刊,2015(4):139-144.
[10]黃璐.技術輔助比賽判罰的倫理困境[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5,30(2):11-15.
[11]范文杰.運動技能內隱認知抗干擾性與抗應激性的試驗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4):298-303.
①作者簡介:孫月(1982,8,6—),女,漢,遼寧撫順人,研究生,中級教練員,主要以院隊青少年運動員培養(yǎng)。
G806
A
2095-2813(2016)07(b)-0025-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