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勝
一、情境教學法的定義
情境教學法以教育學和心理學為理論基礎,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知特點,通過創(chuàng)設特定的背景環(huán)境,使學生融入環(huán)境中,帶著飽滿的情感投入學習的過程。情境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性的引導,并且根據(jù)需要進行色彩渲染,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自覺帶入個人情緒。同時,在情境設定中,教師要提煉教學大綱內(nèi)容,并將其加入到情境環(huán)節(jié)中,讓學生能夠在表演中深入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點。
二、情境教學的特點及意義
情境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情境設置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首先,優(yōu)秀的情境教學設計,離不開設計合理、靈活巧妙的情境設置。成功的情境設置,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能夠快速帶入學生的感情。其次,使用情境教學法,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所以,情境教學中,要加入語文知識,將情境與課本中的知識點緊密結合,達到和諧統(tǒng)一的水平。最后,學生通過情境學習語文知識時,教師除了要在設定情境的過程中,將教學大綱的知識融入情境之外。還要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客觀差異,每個學生對情境的理解能力都不相同,對其中包含的語文知識的識別和掌握程度也有差異。所以,情境教學要通過逐層遞進的情境設置,以及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表現(xiàn)出一定的暗示性。
三、情境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情境教學法作為中學語文教學中一種常用的教學方法,要想提高其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情境效應,達到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的目的,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幾種手段:
一是創(chuàng)設情境,提高興趣。情境教學法的成功與否,與情境的設置優(yōu)劣有著直接的關系。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從學生的視角出發(fā),情節(jié)內(nèi)容要符合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水平,通過逐層深入的情境設置,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高效課堂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中學的語文教學中,文言文的理解難度較大,如果繼續(xù)采用傳統(tǒng)的翻譯講解教學法,難免會使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甚至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觀滄?!芬晃臑槔?,由于文章描寫的是碣石山,所以,教師可以在正式上課之前,通過多媒體播放有關碣石山的視頻資料,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理解和學習課文內(nèi)容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是情感渲染,產(chǎn)生共鳴。課本中的很多文章都蘊含著深刻的情感,但是通過簡單的文字描述,學生很難深入理解這些內(nèi)容。需要老師結合學生日常的生活體驗進行情感渲染,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情感共鳴。
在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中,以作者的小學畢業(yè)典禮一事為基礎,穿插了昔日的一些事件,充分展現(xiàn)了父愛的偉大,也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感恩之情。由于現(xiàn)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容易忽略生活中細致入微的父愛,對此,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自由談論對父親的印象,再通過講述自己與父親之間的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父愛的深沉,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加深對父愛的理解。
三是角色帶入,提升表達理解能力。中學的語文課本中,多數(shù)課文是以敘事為主,教師可以將課文改編成劇本,讓學生在演繹的過程中,不僅可以熟讀課文,還可以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
四是借用音樂,煽動情緒。音樂作為藝術表達形式的一種,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在語文的情境教學中,加入音樂的元素,能夠有效地烘托情境氛圍,煽動學生的情感。
綜上所述,語文情境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在設計情境的過程中,能夠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因材施教,提高教學質量。情境教學法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將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作者單位:福建泉州晉江紫峰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