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剛
又以撫軍將軍江夏王義恭為都督荊、湘等八州諸軍事、荊州刺史a,以侍中劉湛為南蠻校尉b,行府州事。帝與義恭書c,誡之曰:
“天下艱難,家國事重,雖曰守成,實亦未易。隆替安危,在吾曹耳,豈可不感尋王業(yè),大懼負(fù)荷!d汝性褊急,志之所滯,其欲必行,意所不存,從物回改。此最弊事,宜念裁抑。衛(wèi)青遇士大夫以禮e,與小人有恩;西門、安于f,矯性齊美g;關(guān)羽、張飛,任偏同弊h。行己舉事,深宜鑒此!若事異今日,嗣子幼蒙,司徒當(dāng)周公之事a,汝不可不盡祗順之理。爾時天下安危,決汝二人耳b。
“汝一月自用錢不可過三十萬,若能省此,益美。西楚府舍c,略所諳究,計當(dāng)不須改作,日求新異d。凡訊獄多決當(dāng)時,難可逆慮,此實為難。至訊日,虛懷博盡,慎無以喜怒加人。能擇善者而從之,美自歸己;不可專意自決,以矜獨斷之明也!名器深宜慎惜,不可妄以假人。昵近爵賜,尤應(yīng)裁量。吾于左右雖為少恩,如聞外論不以為非也。
“以貴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厭;此易達(dá)事耳。
“聲樂嬉游,不宜令過;蒲酒漁獵e,一切勿為。供用奉身,皆有節(jié)度,奇服異器,不宜興長。
“又宜數(shù)引見佐史。相見不數(shù),則彼我不親;不親,無因得盡人情;人情不盡,復(fù)何由知眾事也!”f
(選自《資治通鑒》卷一二一)
a 劉義恭(413—465):劉裕第五子,封為荊州刺史一事,在宋文帝元嘉六年(429)正月。
b 劉湛(?—440):南陽涅陽(今河南鄧縣)人,出身于官宦世家,宋文帝時初為侍中,此時實際主持荊州府工作?!端螘肪砹庞袀鳌?/p>
c 帝:指宋文帝劉義?。?07—453),劉裕第三子,424年即位,年號元嘉,在位三十年,號稱治世。這是一封家人之間的私人書信,故不稱詔書。
d 胡三省于此作注評論云:感念致王業(yè)之艱難,而尋繹為治之理也。
e 衛(wèi)青(?—前106):漢武帝時抗擊匈奴,官至大將軍。
f 西門:西門豹,戰(zhàn)國時期魏國大將,性格剛急,常佩軟皮以警示自己性格要緩慢一點。 安于:董安于,春秋時期趙簡子的家臣,性格寬緩,常佩弓弦以自警。
g 西門豹和董安于,一個性急,一個性緩,都是通過矯正自己的不足而達(dá)到完美。
h 關(guān)羽對于士大夫不禮遇,但是關(guān)愛士卒;張飛善待士大夫,但卻粗暴地對待身邊的士卒。他們兩人的偏頗和不足都導(dǎo)致了最后的失敗,關(guān)羽被糜芳、傅士仁等出賣,張飛為身邊受虐待的士卒所殺害。
a 此句是說,我的孩子還很幼小,我身體一直不太好,如有不測,司徒劉義康攝政,行周公之事,你作為弟弟要服從。按,盡管宋文帝如此言說,但是,后來有人想擁立劉義康,被宋文帝廢黜并殺害。司徒,此處指劉裕第四子劉義康(409—451),也是宋文帝最年長的弟弟,封彭城王。元嘉六年(429)正月,任命劉義康為侍中,都督揚、南徐、兗三州諸軍事,司徒,錄尚書事,主持朝政。
b 二人:指文帝的四弟劉義康、五弟劉義恭兄弟二人。
c 東晉南朝時謂荊州為西楚。
d 宋文帝劉義隆入朝為帝之前為荊州刺史,對于荊州館舍有了解,故說西楚府舍,不需要改作。
e 蒲:蒲樗,一種賭博游戲。
f 胡三省于此作注評論云:“詳觀宋文帝此書,則江左之治稱元嘉,良有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