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韓國特派記者 盧文驁
作為一個在中國南方城市長大的人,見到雪已是稀罕事,冰雪運動更是僅存于電視上“過眼癮”。上周末,《環(huán)球時報》記者受2018平昌冬奧組委邀請來到韓國平昌,有幸在參觀比賽場館時有了冰雪運動的“初體驗”——冰壺。
要想準確將冰壺推進得分區(qū),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滑行的速度、手將壺推出的速度都會影響壺的滑行距離,力度上的控制非常重要。不過這些細節(jié)都是記者體驗后才總結(jié)出來的,因為“持壺滑行拋出”這個過程一直沒掌握好——有時壺能成功推向得分區(qū),但人在出發(fā)滑行時卻摔在地上;有時甚至冰壺推出的距離,還不及人甩得遠……
中國國家男女冰壺隊都曾在世錦賽上取得不錯的成績,不過冰壺這項對體力要求并不高的運動,中國普通民眾的參與度還有待提高。隨著北京/張家口贏得2022年冬奧會主辦權(quán),包括冰壺在內(nèi)的許多冰上運動逐漸在一些南方城市如上海、深圳等地開展起來。
記者在韓國采訪時了解到,現(xiàn)階段韓國政局的亂象多少影響了平昌冬奧會的籌備。從首爾仁川機場到平昌,目前依然是公路交通最快,而連通仁川國際機場到平昌的高鐵將在明年6月竣工,11月進行測試,順利的話12月才能正式把近5個小時的路程縮減為1個半小時左右。而此時距離平昌冬奧會開幕僅剩2個月。
平昌在韓國算是降雪較為豐富的地區(qū),但自然雪的雪量尚無法滿足舉辦賽事的要求,組委會的解決辦法是:人工造雪加儲備雪。據(jù)主辦方介紹,人造雪的費用約為每平方米約4500韓元(約20元人民幣),冬奧會時大概需要25萬平方米,算下來這方面的預算共需十億韓元。此前,國際奧委會建議將部分項目挪到日本,以減少新建場館帶來的巨大開銷,但被平昌方面回絕。據(jù)平昌冬奧組委發(fā)言人成百柔介紹,2018冬奧會運營方面總預算達2.8兆韓元(約合人民幣135億元),這還不包括基礎(chǔ)設(shè)施建設(shè)的11.4兆韓元(約合人民幣670億元)。這一巨大開銷也導致平昌冬奧組委負責人更替——今年5月由韓國前產(chǎn)業(yè)資源部長官李熙范取代原平昌冬奧組委主席趙亮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