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華
摘 要:情感態(tài)度和語言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情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的論述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學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陣地又是課堂。
關鍵詞:英語教學;德育滲透;校本課程;文本教材
情感態(tài)度和語言學習有著密切的關系,情感教育也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它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黨的“十八大”報告中關于教育的論述明確指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而學校的根本使命是“育人”,“育人”的主陣地又是課堂。德國教育家赫爾巴德曾說過:“教學如果沒有進行德育,只是沒有目的的手段,品德教育如果沒有教學,就失去了手段和目的。”
課堂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應以知識為載體,具體、自然、有效地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之中,不能就德育研究德育,脫離教學的具體內容,空洞地向學生說教,或節(jié)外生枝、生拉硬扯地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那樣,不僅削弱了知識的系統(tǒng)性,影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德育應當滲透到各課程之中,這是學生道德人格成長最自然有效的途徑之一。
隨著社會生活的信息化和經(jīng)濟的全球化,英語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和交流工具,被提升到必備技能的范疇?!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指出:高中英語課程是普通高中的一門主要課程。高中學生學習外語一方面可以為學習國外先進的文化、科學、技術和進行國際交往創(chuàng)造條件;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心智、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和綜合人文素養(yǎng)的提高。
一、借助文本教材進行德育滲透
語言是思想的載體,也是思想交流的工具。在語言教學中,除了要注重思想內容與語言文字的內在聯(lián)系,更要講求思想性與知識性的和諧統(tǒng)一,把握好思想教育的滲透點,正確地進行品德教育,因此在教學中要抓住時機,有機滲透,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在英語教學中,文化主要指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風土人情、傳統(tǒng)習俗、生活方式、文學藝術、行為規(guī)范和價值觀念等。接觸和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有利于對英語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理解與認識,有利于培養(yǎng)世界觀。
新課標指導下的高中英語教材,充滿了人文情懷。它關乎日常生活的道德規(guī)范,是非善惡,建立科學的世界觀。涉及多個話題,從朋友,名人及其貢獻,娛樂,環(huán)境保護,飲食健康,災難,未來生活,英語國家以及其他國家的地理狀況、風俗、習慣,英美文學等。教材中每個單元都設置了一個主要的中心話題,每個單元的各功能板塊都是圍繞著這個中心話題開展聽說讀寫活動。這樣的教材編寫有利于教師從整體上把握這些素材,利用教材中的課文典型實例,整合材料,把話題歸類,挖掘德育素材,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獲得德育。
例如,Book 2 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介紹了奧運會的起源、宗旨以及比賽項目,同時介紹了一些古代希臘神話傳說和其中的一些著名人物。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對奧運會精神以及西方文化有所了解。在Book 2 Unit 2 Healthy Eating和Book 6 Unit 3 A Healthy Life通過學習健康飲食的重要性以及表達抽煙、吸毒及其危害,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關愛他人,了解我國和一些國家中通過公益服務幫助沾染壞習慣的弱勢群體的情況,遠離毒品。Book 4 Unit 1 Women of Achievement,Book 1
Unit 5 Nelson Mandela—a modern hero,Book5 Unit1 Great Scientists通過對古今中外各種名人事跡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有利于良好的人格塑造和人生觀、價值觀的成型。
只要教師在教授新課之前,整體把握教材、認真研究、重新整合,并結合我們的教學實際,有效地借助多媒體資源,創(chuàng)造出一個自然的融德育與語言知識于一體的教學環(huán)境。
二、依托閱讀完形材料進行德育滲透
高三這一年對于高中即將畢業(yè)的學生而言是極其重要的,說是決定他們未來命運的一年毫不為過。孩子們能不能在高壓環(huán)境下堅持前行,能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靠的不僅僅是他們的智商,更重要的是他們的情商。情商的提升往往離不開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從某種意義上講,高三應當更加注重“立德樹人”。
就英語這門學科而言,相對于高一、高二的教授新課而言,高三的復習課則顯得特別的枯燥無味,不僅少了新知識的輸入,而且沒有太多的課堂活動,通常都是單純的單詞、詞組和語法的不斷復習,然后通過大量的練習將這些知識加以鞏固。簡言之,高三的復習課則更像機械的語言教授課。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我們的課堂不能進行思想道德和情感價值觀的滲透,相反,我們可以借助復習過程中大量的完形閱讀資料適時地對孩子們進行德育,更好地育人。
一輪復習的資料、高考仿真模擬題、歷年的高考題等都會為我們提供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很好的德育素材。記得曾經(jīng)做過一篇題為Somebody Loves You的完形填空,講述在一個凄冷的雨夜,五十多歲未婚的馬克因為感受不到被愛打算結束他自己的生命。就在他絕望之際,他看到一輛車上貼著Somebody Loves You, 于是他敲開了“我”家的門,我的父母友好地邀請他進了屋,當“我”看到馬克抱頭痛哭時,年幼的“我”感到很心痛,于是回到房間拿出“我”僅有的積蓄——half-dollar放到他的手上,并且給了他一個擁抱。就是這個擁抱讓馬克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有人關心他、在乎他,讓他重新燃起了生的希望。整篇文章沒有華麗的辭藻,就是用簡單質樸的語言在講述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我所帶兩個文科班級,學生的文化課功底很差,大部分學生在高三都是有心而無力,很多人對于高考對于未來都沒有信心,甚至有一些學生存在自暴自棄的想法。因此,在提前讀了這篇文章之后,我決定利用這篇短文告訴我的學生:To the world,you are someone; but to someone you are the world. 讓他們要堅強勇敢地去面對現(xiàn)實,不管現(xiàn)實是多么殘酷,總有人會關心支持他們,對他們不離不棄。
再如,有一篇講兒子對父親思念的文章。童年時代家里很窮,F(xiàn)rank的父親靠出海打漁維持家里的生計。勤勞的父親深愛著自己的兒子,每次送兒子上學他總是要親吻兒子,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墒?,逐漸長大的兒子Frank,覺得自己不能在同學們面前接受這樣的愛的方式,于是當父親又一次想要和他親吻告別時,他說他已長大了不需要吻別了。父親雖然難過但也尊重兒子的決定,沒有吻別。誰知這一次卻是父子之間的最后一面,父親在那一天出海后就再也沒有回家,兒子Frank非常愧疚。這篇完形填空所講述的道理和我們中國人所說的“子欲養(yǎng),而親不在”有相似之處,我們可以引導學生要感恩父母,即便身處緊張的高三,也要感謝和理解父母為我們所做的一切,不能將他們的付出視為理所當然。
又如,2014年遼寧卷的完形填空,這是考查生活類的一篇完形填空,它通過作者自己的一次與妻子約會遲到的事情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是因為我們思考的出發(fā)點不一樣,有些人只關注原因而忽視了自己的行為對別人的影響。而有些人只關注結果,沒有去考慮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遇事要冷靜,要相互理解。
總而言之,教師在處理這些好的德育閱讀材料時,除了要將語言要點講解清楚,更重要的是要向學生傳達其中的情感和價
值觀。
三、利用校本課程進行德育滲透
立德樹人除了文化熏陶外,還有生活熏陶。美國教育家杜威指出:“德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發(fā)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蔽覈逃姨招兄壬苍赋觯阂獙⒌掠糜谏钪?,以生活教育學生。教育家的思想理論啟示我們:“立德樹人”的形式和方法可以從課堂走出課外,那就是讓學生走出學校,投身于社會,去看,去問,去觀察,去感受,去領悟……這些自我體驗的活動也是最有效的德育,學生到社會上親身參與、體驗,本身也是他們成長中的一份財富。
我校開辦的具有英語學科特色的校本課程English on the way,英美影視文學欣賞,英語美文賞析,英文小說漂讀,以及科技體育藝術節(jié)的英語之夜,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自去看、去問、去聽、去說、去讀、去唱、去演等這樣的自我參與的方式去體驗英語的語言魅力,與此同時,在沒有師長刻意的引導下,自己用心去收獲屬于自己的一份人生感悟。這何嘗不是一種另類的“立德樹人”?
總之,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應該是教師借助德育素材所創(chuàng)造的有效的環(huán)境,對學生進行水到渠成的教育——潤物細無聲。
參考文獻:
[1]周雪梅.高中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現(xiàn)狀調查[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王可.高中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