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鼎 趙紅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從國際接軌角度看中國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①
王昌鼎 趙紅
(吉林體育學院 吉林長春 130000)
起源于美國的啦啦操運動這一“新興運動項目”,其最早是為美國職業(yè)籃球賽(NBA)比賽加油助威的由籃球觀眾組發(fā)組織的健身操活動,其最終則逐步發(fā)展為一種將娛樂活動、現代音樂、舞蹈元素、體操訓練等方面內容相互融合為一體的運動項目。其加油鼓勵對象涉及范圍頗為寬廣,除傳統(tǒng)情況下以之作為籃球運動加油助威的主要方式之外,也可以將其“移植”到排球、橄欖球、足球運等諸多運動項目中。為了可以有效將具備較高觀賞性的啦啦操運動接軌于這一領域的國際水平,中國大陸的體育發(fā)展總局有必要充分注意向此方面較為先進的國家和地區(qū)學習。該文以中國大陸的啦啦操運動發(fā)展現狀作為切入點展開相應討論,提出與之有關的一系列有利于提升中國大陸啦啦操整體水平、實現與國際接軌的可行性措施。
中國啦啦操 國際接軌 發(fā)展
眾所周知,啦啦操運動這一健身活動向來以較強的動感聞名于世,其最初起源是早期的人類部落為對其成員外出狩獵活動作出激勵而推行的一種“壯行”活動。后來逐步發(fā)展,最終轉變成為健身為主體的“集體性運動”,借助于具備相應節(jié)奏的各種舞蹈動作來展示出一種健康向上且積極的精神追求。為了對中國大陸在此項目方面的發(fā)展起到進一步促進的作用,這一領域的負責人員有必要對啦啦操運動的發(fā)展以相應形式做出進一步推動,與之有關的負責者有必要在這一項目發(fā)展理念層面上完成相應轉化。
中國大陸的啦啦操運動推廣這一層面的負責人有必要借助于一切方式來對自身的影響能力加以擴大,在全國范圍內一系列大、中型城市倡導開展各種形式的啦啦操比賽。借助于對比賽規(guī)則加以相應的簡化這一辦法,對評判啦啦操運動的“精準性”予以有效提升,給大面積推廣啦啦操運動提供有利條件。
在十幾年的時間里,中國大陸的啦啦操競賽規(guī)則先后經歷了多次不同形式的演變——如北京地區(qū),其作為全國最早的啦啦操比賽表演場地,曾經在2001年對外發(fā)布了《中國學生啦啦隊競賽評分規(guī)則(第一版)》這一文獻,對中國大陸的啦啦操運動發(fā)展歷程中起到了“繼往開來”的重要指導作用。三年后的2004年,中國大陸的“啦啦操競賽評選委員會”這一組織在廣州對外發(fā)布了《中國學生啦啦隊競賽評分規(guī)則(第二版)》這一文獻,此時中國大陸擁有了更大規(guī)模的啦啦操運動,并體現出日益明顯的“國家化趨勢”,逐漸顯露出規(guī)模化運動發(fā)展的雛形。兩年后的2006年,國際啦啦操運動有了速度很快的技巧性提高,也逐步提高了評判方式的精準性和客觀性,中國大陸的廣州地區(qū)在對此方面的先進國家和地區(qū)經驗有所借鑒的基礎上,對外發(fā)布了《國際全明星啦啦隊競賽評分規(guī)則(2006-2009年版)》這一文獻,在其中體現出了中國大陸啦啦操運動評分規(guī)則所表現出的“細節(jié)化建設”和運動本身的進步,展示出了中國大陸啦啦操運動在發(fā)展過程中的自信。借助于“向前一步”,有效完善其競賽體系,對競賽運動本應具備的“公平性”發(fā)展提供有利條件。2009年,北京地區(qū)也出臺了《2010-2013年全國啦啦操競賽規(guī)則》等相關文獻。
2.1 體現出對于啦啦操運動的政策支持
就啦啦操運動隊經費開撥來源這一層面而言,應有效保證充足的供應,杜絕“斷頓”之類不良現象,在設施、場地等方面條件分析層面而言,應盡可能有效推行“標準化”的建設啦啦操運動看臺方面的活動,保證順利實施“規(guī)劃化”運動項目的建設活動。有能力組織地區(qū)級別的“聯(lián)誼賽”,借助于此類賽事的開展,使得全民范圍內產生“訓練熱情”。目前的民間啦啦操聯(lián)誼賽(主要是高校),其主旋律在于“交流”和“友誼”,能夠廣泛吸引其所在地區(qū)內的愛好者參與其中。如其中舉辦較好的“華中地區(qū)啦啦操聯(lián)誼賽”,以其較強的專業(yè)性,能有效吸引愛好者在此方面的注意力。同時也對其中參賽者樹立賽季積極參賽、平日刻苦訓練這一精神,以此來有效提升中國大陸啦啦操方面的水平,同時也獲得了“立竿見影”之效。
為對高水平運動隊產生吸引力,鼓勵其參賽,能夠將各種運動隊獎勵政策加以明晰化,對具體開展啦啦操運動項目產生刺激作用,除了要以現金的形式給其中水平較高運動員提供獎勵,還應對其做出與之相對應的一系列榮譽表彰,以此來打造良好體育氛圍,體現運動精神之所在。
2.2 加大教練員的教學能力培養(yǎng)
從其“自身因子”角度來說,其訓練項目的負責人有必要從具體的訓練內容出發(fā),推行能夠和各自隊伍相互適合的訓練安排和計劃。在此過程中,作為教練人員,有必要將各種訓練目標的定位作為出發(fā)點,開展和運動員之間的妥善溝通,在開展課程活動之前,作為教練有必要對每一堂訓練課重的內容和計劃向受訓者加以詳細介紹。如:這節(jié)課中訓練的內容為“拍手整齊度”或者“T字動作”“倒V字動作”“雙手高舉的高V字動作”之類。對于其中很多具備一定難度者,作為教練人員,有必要做出時長合適的“課時預留”,從而開展技術標準講解、針對性的訓練之類活動,如“斷T字動作”這一具備較大動作難度者,要求受訓者以“T字形”動作進行手肘的彎曲,與此同時,還要講究將大小臂保持在相同的水平直線位置上。作為教練人員,也會充分體現其技術水平于其所開展的重點教學過程之中。為數不少的具備較高難度系數的活動,將成為整體上啦啦操運動隊伍水平標準的重要決定因素。
2.3 重視啦啦操運動的精神文化層面建設工作
教學活動中,教練人員有必要充分重視基礎理論建設這一方面工作,借助于“科學化教授方法”的循序漸進,使得更多的受訓者逐漸掌握相應難度較高的動作要領。在此過程中,還應作出教練人員敬業(yè)精神層面的相應要求,因為啦啦操運動隊不一定均為職業(yè)或專業(yè)運動員組成,故而訓練活動人員不齊這一情況是普遍現象,作為教練人員,在此之際不應在受訓者沒有達到相應數量時情緒狀態(tài)受到影響而降低訓練要求。
在對中國大陸啦啦操運動員水平加以整體提升這一活動中,應有效把控“運動員初期選材”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每一次訓練中充分體現“頑強拼搏”“自信”“樂觀”這一價值觀,并向受訓人員予以灌輸。具體方法包括在訓練間隙組織游戲之類,一方面對訓練中壓力有所緩解;另一方面在整個訓練活動中融入歡聲笑語,以此來有效提升興趣。
啦啦操運動的主要影響因素主要包括啦啦操規(guī)則為代表的“自身因子”和外部因子。為有效將“與國際水平接軌”這一目標變?yōu)楝F實,相應的管理者應以各種形式體現對這一項目的重視。此外,相應的公眾媒體也應提升相應層面的報道力度,使得啦啦操的精神內涵、發(fā)展情況之類被更多的關注者所了解,借助于一系列政策制度支持來形成相應社會文化氛圍。
[1]古涵.近10年我國啦啦操發(fā)展現狀研究[J].科技資訊,2016(10): 110-111.
[2]徐山青.舞蹈啦啦操課堂訓練內容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21):24-25.
G837
A
2095-2813(2016)11(c)-016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33.162
王昌鼎(1983,11—),男,漢,吉林長春人,碩士,助教,研究方向: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