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麟曹榮芳張巧欣
(1.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2.石家莊第40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MOOC模式在體育課程結構優(yōu)化改革中的可行性研究①
王麟1曹榮芳1張巧欣2
(1.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河北唐山 063009;2.石家莊第40中學 河北石家莊 050000)
MOOC模式在許多科目的教學領域都已經廣泛使用,在體育課程中也有部分使用,但仍不完善,沒有被廣泛推廣。由于體育這一科目本身的特殊性,在運用MOOC教學時,要注意科學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做到取長補短,將MOOC的優(yōu)勢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MOOC 優(yōu)化 課程結構 體育
隨著互聯(lián)網、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型的網絡課程(即MOOC)應運而生。目前,MOOC已經運用到各個學科領域,它是教育資源改革運動中迅速發(fā)展起來的新生事物。MOOC的出現(xiàn)引起了全球各行業(yè)的高度關注,它的迅速發(fā)展給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對高等教育的網絡發(fā)展也帶來深遠的影響和沖擊,同時也給高校體育教育的改革開辟了新的思路。
將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有效結合,既可以豐富教學活動的開展途徑,擴大體育學習的知識面,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多方面多途徑地引導學生建立體育鍛煉意識,豐富身體鍛煉的方法,有利于促進教育質量的提升,合理地完善高校體育課程結構,同時也宣傳身體健康的相關知識,提升學生的健康意識,達到主動鍛煉的目的。
MOOC的突出特點是利用網絡傳授教學課程,并及時測試與反饋,起到輔助教學的目的。在這個平臺上,不僅有教師講解視頻,還有討論區(qū)、課后測驗和考試等。MOOC可以開辟體育知識交換的新途徑。體育課程也同樣可以借鑒MOOC的一些特點,根據(jù)體育課程的特點移植MOOC的理念優(yōu)勢,取長補短,嫁接到體育課程中來,為體育課程結構的擴展提供可靠的途徑和可借鑒的經驗。
1.1方便、快捷的優(yōu)點
MOOC教學形式與傳統(tǒng)的體育課堂教學形成互補,可以更有效地實施體育教學任務。MOOC學習的時間也是自由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時間去自行支配,網絡的普及與貫通使得學生可以在任何能夠聯(lián)網的終端進行學習;小單元片斷教學的優(yōu)勢,有助于學生零碎時間的合理利用,使體育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傳播更加方便。學生可以不受人數(shù)、時間的限制,只要是在校學生,就可以通過登錄自己的賬號進行學習,增加學習時間的靈活性,大大提高了學習的隨機性;還可以以宿舍為單位,進行學習,進行討論,擴展了體育學習的開放性。打破了班級與專業(yè)的界限,擴大了學習的范圍,學生間可以通過各自的專業(yè)知識進行交流,形成了相互間的互補,有利于資源共享。
1.2MOOC在體育技術課教學中的缺點
在MOOC系統(tǒng)中,講解出技術動作的重點,無法實踐,無法體會動作的準確性,也就是說缺乏肢體感覺實踐性。MOOC可以建立表象的示范動作,示范動作規(guī)范化、準確化,但是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每個人的動作或多或少地會出現(xiàn)錯誤,需要及時進行現(xiàn)場糾正,并輔助其完成動作體會正確動作的用力,但在MOOC中,不適合技術動作的及時糾正與體驗。還有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技術動作需要其他人的保護和幫助,才能逐步完成動作,這一點在MOOC中也是無法實現(xiàn)的。
2.1教學模式的轉變
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傳授體育技術動作為主的一系列教學活動,教師起著主導作用,而MOOC注重學生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獨立性的培養(yǎng)。MOOC授課模式使教學信息開放化,擴充了學生探究知識的能力與意愿,使學習者變?yōu)榻虒W的主體,通過MOOC模式,可以增強學生與教師間的討論,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獨立學習和自覺學習的能力,探討知識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實踐教學中不可能完成的動作,通過計算機模擬,可以直觀地再現(xiàn)完整的技術動作,使學生更直觀地觀看技術動作。MOOC帶來了更直觀的學習效果與學習感受。
2.2教學觀念的轉變
對教師而言,MOOC教學模式是一種鼓勵也是一種壓力。它要求教師在發(fā)展中不斷地更新教育觀念和方法,否則很可能面臨知識淘汰。學生需要新的知識和創(chuàng)新的思維,教師要從理論的高度認識到MOOC的發(fā)展對高等教育帶來的重大變革,不斷提升自己的知識結構,接受新鮮事物,與時俱進,轉變教育觀念,更新教育觀念,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和學生需求的需要。這也是對學習觀念和學習行為的一種挑戰(zhàn)。
MOOC教學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彌補了網絡學習的漏洞,延伸了課堂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實踐的結合,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
2.3軟硬件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網絡及互聯(lián)網技術已經達到很高的水平,只是軟件水平還不太過硬,體育教師們的計算機操作水平還參差不齊,個人制作課件有困難,不能達到預期效果,對于MOOC操控能力有限,仍然處于低級狀態(tài)。MOOC的出現(xiàn),其實也加強了體育與其他學科的交流與滲透,加速體育科學的發(fā)展,同時也為體育的教學提供更廣闊的平臺,獲取更多的知識。
如今我們只是將體育的相關知識嫁接在MOOC平臺上,借助于MOOC平臺,達到傳播體育知識的效果,為學生獲取體育知識提供又一條路徑。MOOC教學為體育課程結構進行補充,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更系統(tǒng)地進行體育各個項目的相關學習。
2.4教學環(huán)境變化
MOOC一改傳統(tǒng)的場地教學,避免發(fā)風吹雨淋日曬,采用了網絡虛擬化教學,合理地運用互聯(lián)網給學生提供了學習平臺。教師和學生的在線交流可以拉近雙方的距離,更有利于師生間的學習交流與探討,這種不見面的交流,似乎也減少了一些緊張尷尬場面的出現(xiàn),同時也給學生之間的互動帶來了更多交流的機會。對學生來說,學習資源更加廣泛、多樣、專業(yè)化,學習環(huán)境也相對輕松,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滿足了不同需求者的意愿。新的教學環(huán)境,給教師和學生都提供了共同學習和提高的機會。
3.1合理利用MOOC,激發(fā)學習興趣
MOOC教學,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的主導作用,又要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高校要意識到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和重要性,充分利用MOOC建立新型模式的教育平臺,要根據(jù)課程設置的特點,進行教學資源整合與分類,將網絡學習與課堂面授有機結合,達到互補提高的目的。
MOOC模式通過網絡平臺,對于課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個別復雜的技術動作進行分解和說明,更直觀地再現(xiàn)技術動作的原理與技術分析過程,還可以將學生平時訓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集中討論,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課堂時間,解決學生間相互討論的結果,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2加強高校體育教師信息化建設,擴展平臺
體育教師的信息化建設是體育教師專業(yè)化信息水平的普及與提高,這是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體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結果。許多體育課程是以動作技能教學為主,網絡學習方式不利于動作技能的教學,面授教學是最合適,而技術數(shù)據(jù)分析,網絡教學更勝任。搭建網絡平臺,建立網絡與實際課堂的相互補充教學模式,更好地提高教學效果。
有一些項目的學習由于學校硬件設施及氣候環(huán)境等原因在課堂上無法完成,比如游泳、棒球、滑雪等一些項目;還有一些精彩比賽的技戰(zhàn)術分析與節(jié)選欣賞無法開設。這些項目放在網上,供學生欣賞與了解,并可討論,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知識面,增強互動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開擴眼界,不是所有的人都對體育有興趣,但教師可以做到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現(xiàn)有的各種平臺,正確引導,加大宣傳,達到理想化的目的。一些課堂上擴展的知識,以及高難技術動作的動畫分析,可以放在MOOC里,作為對課堂教學的一種擴展與延伸,這樣可以滿足一些學生在課堂上“吃不飽”的現(xiàn)象。同時,對于體育賽事,可以開發(fā)相互討論版塊,進行合理的點評引導。
綜上所述,將MOOC與大學體育課程教學相結合,可以彌補傳統(tǒng)體育課堂教學的一些弊端,豐富體育教學模式,對于傳統(tǒng)課程教學來說只是一種補充;作為一個新模式,它需要互聯(lián)網絡的支持,及相關計算機技術的支持,這些因素還不成熟,需要不斷地完善和發(fā)展,逐步走入正規(guī),與國際接軌,如何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尋求新的發(fā)展是今后需要更加深入探究的問題。
[1]陳堅偉.MOOC時代中國高校體育在線課程建設現(xiàn)狀與發(fā)展對策[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5,(41)3:109-114.
[2]王勇,楊敏,鐘利.基于“自治”理念的大學體育課程內容與項目結構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34)3:84-86.
[3]段健芝.論大學體育教育理念多元結構下的課程特質[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12:1700-1701.
[4]李芳,尹龍,沈焯領.挑戰(zhàn)與機遇:慕課對大學體育教學的啟示[J].體育科研,2015,(36)5:100-103.
[5]王如鎮(zhèn),文燁.信息化時代下MOOC模式對高校體育課程的啟示[J].四川體育科學,2015,(32)5:126-129.
G8
A
2095-2813(2016)09(c)-0061-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7.061
本論文為2016年河北省高等學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成果之一,項目編號:GH161071。
王麟(1976—),女,漢,河北張家口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