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升財
(上海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上海 200093)
?體育人文社會學
約翰·洛克的體育習慣教育及現(xiàn)實反思
段升財
(上海理工大學 社會科學學院,上海 200093)
17世紀的英國教育仍被教會等保守勢力把持,洛克在此時提出將其體育習慣教育作為人生而有之的權(quán)利,無疑是平地驚雷。洛克在體育習慣教育中闡述了及早開始、循序漸進、積極溫和等一系列的基本原則,頗具教育藝術(shù)性。聯(lián)系實際,對洛克體育習慣教育去糙取精,其體格與精神并重的主張,其在自然與日常生活中即注重體格鍛煉與精神修養(yǎng)的倡導,其真正以人為本、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終極目的,對于當前我國體育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鑒價值。 關(guān)鍵詞:體育習慣教育;人的全面發(fā)展;現(xiàn)實反思
約翰·洛克(John Lock,1632-1704)作為17世紀英國最偉大人物之一,集教育家、哲學家、政治家于一身。他的生活年代恰好是歐洲文藝復興末期和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時期,這對其教育思想有著決定性的影響。文藝復興雖然使人又回到了中心地位,但文藝復興時期的英國學校仍被教會等保守勢力把持,所教授的內(nèi)容狹隘繁瑣,不符合新興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要求。洛克作為新興的資產(chǎn)階級,是那個時代“階級調(diào)和的產(chǎn)兒”,基于此洛克提出了他的一整套紳士教育思想,即“培養(yǎng)既具備封建貴族的精神面貌,又具有資產(chǎn)階級所需要的知識技能的紳士”[1]1。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曾專修過醫(yī)學的洛克對體育習慣教育尤為重視,并做了大量闡述,在其整個教育思想中已成體系。
1.1 洛克體育習慣教育的哲學基礎(chǔ)
洛克在他的教育思想中,闡述了習慣的重要性,“一切告誡與規(guī)則,無論如何反復叮嚀,除非形成了習慣,全是不中用的”[1]10。在此基礎(chǔ)上,他認為兒童們的體育鍛煉也應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并將其視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洛克在哲學思想上接受了培根的唯物主義經(jīng)驗論并深受伽桑狄物質(zhì)的原子論的影響,批判了柏拉圖學派先天觀念的觀點和笛卡爾天賦知識論,最終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白板說”,他認為人開始就像是一張白紙,觀念等不是天賦的,而是通過后天接受教育、體驗生活獲得的。同時,他也認為參與體育活動是改善和維護人生存的與生俱來的權(quán)利,是受到自然法保護的,這形成了他的體育權(quán)利意識。納坦·塔克夫說,“洛克不只是要把人從人間暴君那絕對和專斷權(quán)力中釋放出來,他也要把人從一位暴虐的神的手中釋放出來”[2]。
另外,從宏觀上來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fā)展動搖了教會教育和古典人文主義教育賴以生存的神學和哲學的根基,并催生了資產(chǎn)階級勇于冒險、善用理智、私產(chǎn)神圣的新價值標準,這兩方面共同構(gòu)成了洛克體育習慣教育思想形成的哲學基礎(chǔ)。
必須指出的是洛克筆下的“體育”并不是單指各種有名目的運動,而是包括了所有有利于增強體質(zhì)和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日常行為與活動。洛克把體育習慣教育既視作手段,又當做目的,希望以此培養(yǎng)出符合資本主義要求的、全面發(fā)展的健康而幸福的紳士[3]。
1.2 洛克體育習慣教育的基本組成
洛克的體育習慣教育思想包括了身體素質(zhì)的鍛煉以及體育精神的塑造兩大方面,如果將體育習慣教育比為一顆樹,那么身體素質(zhì)的體育鍛煉為根系,體育精神的塑造則為枝葉[4]。根深葉茂,葉盛根強,兩大方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恰與教育——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這一終極目的相符。而不管是體質(zhì)鍛煉還是精神塑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教師及父母的科學指導下養(yǎng)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才可以達到目的。
洛克認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身體為萬事之本,如果身體都不健康,那就完全不必再有什么別的奢望了,所以洛克在其《教育漫話》開篇談論的就是如何加強兒童的體質(zhì)問題。洛克認為很多兒童的身體都因嬌生慣養(yǎng)之故寵壞了,因此他提出了一整套的加強兒童體質(zhì)的體育習慣教育,涉及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習慣嚴寒酷暑,這樣便可增強身體的抵抗力,“我們出生的時候,面孔的嬌嫩程度并不在身體其他部分之下,但是因為習慣了,它便較之其他部分受得起風寒了”[1]5,為了進一步論證,洛克還例舉了大月氏哲學家和摩爾太人的例子;要習慣用冷水洗腳,便不至于足部偶爾沾了一點水,就要發(fā)生許多毛病,用冷水洗腳還可以防止雞眼;要多過露天生活,習慣于忍受冷熱晴雨,不至于一點變化就引起疾病,但這種習慣的培養(yǎng)要趁早,并且要逐漸去培養(yǎng);要從小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這樣將來他就會不習慣長夜不眠,便會極力避免去參加那種損多益少的夜生活;洛克還用較大篇幅論述了要養(yǎng)成早餐之后進行大便的習慣,認為這有利于防止便秘,大便通暢比其他任何事情對于健康的利益都大。除此之外,洛克還強調(diào)了要想獲得良好的體質(zhì),還應克服一些壞習慣,比如剛運動完就下水游泳的習慣,喝冷飲和烈性飲料的習慣等等。
在體育精神塑造方面,洛克也極為重視。首先是愛國主義的教育,“盡心竭力的為祖國服務,乃是每一個人不可不盡的義務,誰若沒有這種想法,他便與他家里的牲口沒有什么分別了”[1]2,洛克出版他的《教育漫話》也是出于他的一顆赤子之心,希望能對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紳士的培養(yǎng)有所貢獻。其次要有做人的基本品德,對于德行的重要性,洛克稱德行比任何學問都重要,如果一個人沒有德行,那么他今生來世都得不到幸福。而禮儀作為“紳士的第二美德”[1]124,是使美德散發(fā)光彩的一種寶藏,也是培育兒童良好體育精神的必要一環(huán)。另外,閱讀、寫作、園藝、木工等技能對于培育兒童理性、堅毅、勇敢等體育精神也有較大輔助作用。
與對體育習慣養(yǎng)成重要性的強調(diào)相對應,洛克還提出了兒童體育習慣養(yǎng)成的一系列極具感染力的教育方法。對這些方法可針對現(xiàn)實中產(chǎn)生的不同問題而靈活運用,并闡明了需要注意的事項。
2.1 體育習慣教育要及早開始
洛克主張體育習慣教育應及早開始,這正與他的“白板說”相契合,越早進行就越容易對受教育者進行有目的、有計劃地塑造。在勸導兒童多過露天生活時,洛克認為這必須及早培養(yǎng),因為越早,兒童身體的適應力越強,只要著手得早,身體對于任何事情差不多都是可以忍受的,如果等到孩子長大后則為時已晚[5]。對于不良欲望的克制,洛克說兒童自出生之日起就應該養(yǎng)成這種習慣,對于他們想要獲得的東西,要讓他們懂得這不是因為他們的喜好,而是這件東西適合他們,有益于他們身心的健康成長,才給予他們。洛克認為跳舞可以使人變得優(yōu)雅,騎馬可以使人勇敢,對于兒童來說還可以增加他們的大丈夫氣概與自信力,而關(guān)于學習跳舞與騎馬的年齡,洛克主張一旦到了年紀與力氣足夠的時候,孩子就應該學習,不怕學得太早。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習慣教育都是越早越好,及早開始也存在例外。在培養(yǎng)兒童勇敢堅毅的體育精神時,洛克雖然主張“我們最好及早使兒童具備這種武裝,越早越好”[1]99,但對于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所過度畏懼的事物要逐漸使兒童習慣,萬不可操之過急,也不可用的太早,否則非但怯懦的毛病治不好,反而可能還會雪上加霜。
2.2 體育習慣教育要積極溫和
洛克對積極而溫和的方式也非??粗?,他主張在進行體育習慣教育時,懲罰不可過多,尤其少用如鞭笞這樣極端的方式,要代之以說理教育的溫和方式,培養(yǎng)兒童的愛榮譽的體育精神并以此自覺約束自己?!皟和坏┒米鹬嘏c羞辱的意義之后,尊重與羞辱對于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1]36,如果懲罰使用過多,成了家常便飯,懲罰之后又予以原諒,兒童便會習慣于此并對懲罰不以為然,只有出自內(nèi)在的羞恥心和不愿見惡于人的畏懼心,才會形成有效的約束。而如果因為管教過嚴造成兒童精神頹唐,令他們失去活力,這種情形比不能用理智克制自己嗜欲更糟糕,更不利于兒童的健康成長。但這并非說不能采用嚴厲的教育方法,而是說要極少采用,除非兒童有撒謊頑抗以及將來可能形成固化的壞習慣的情況。在培育兒童體育精神時,不要把閱讀當成一種任務,愛好自由是人的天性,強迫他們?nèi)プ鲋粫顾麄儺a(chǎn)生反感[6]。一個人對于任何被強迫去做的事情,一旦有了機會他就會離開,做的時候也得不到多少利益,更得不到娛樂。
2.3 體育習慣教育要循序漸進
循序漸進,這是洛克體育習慣教育方法的中心,既包括了萬事欲速則不達的哲理,又蘊含著“駑馬十駕,功在不舍”的精神。萬物都有其自身規(guī)律,洛克認為體育習慣教育也要遵循,“有一些事……如果指導得當,行之以漸,他們所能達到的境地會比我們所指望的還要遠”[1]99。洛克主張同時培養(yǎng)的體育習慣不可過多,花樣過多會讓兒童難以接受,最終可能一種都培養(yǎng)不好,因此要等一種體育習慣養(yǎng)成之后,方可把重心轉(zhuǎn)移到另一種體育習慣的培養(yǎng)。另外,循序漸進的方法還體現(xiàn)在要按年齡特點分層進行體育習慣教育,年齡較小的時候只需施加較少的最適宜的規(guī)則 ,待孩子年歲漸長,一種規(guī)則經(jīng)過磨練打下基礎(chǔ)之后,才可以增加另外一種規(guī)則。父母和教師都應做到具體的換位思考以便更好地對兒童進行教育與解答,“你不應該期望他的傾向和你一摸一樣,你也不應該希望他二十歲的時候和你五十歲時候的思想沒有區(qū)別”[1]83。當各種有利于健康的體育習慣養(yǎng)成之后,還要持之以恒,萬不可半途而廢,只有如此,身體才能長久強健,自己也才可能繼續(xù)學習、實現(xiàn)自己的報復,成為真正對社會有用的人。
上述體育習慣教育方法針對眾多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與當時的死板、單調(diào)、只圖一時之效的教育現(xiàn)狀相比,無疑具有巨大進步意義與時代價值,這也對人類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洛克作為幾個世紀以前的教育家,如今其積極的教育理念已經(jīng)為世界廣泛接受并有了新的發(fā)展。但在我國,對照現(xiàn)實,洛克體育習慣教育中有三點必須引起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反思。
3.1 以人為本、遵循規(guī)律
以人為本,就要遵循受教育者的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與教育事業(yè)的基本規(guī)律,就要考慮到不同人的天性稟賦會有所差異,同一個人在不同年齡階段也會有所差別,因此教育者在進行體育教育時必須做到認清每一個受教育者的身心特點,因材施教[7]。同時,在進行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教育者應切忌隨意暴力懲罰,要堅持做到積極溫和,讓受教育者耳濡目染,避免在體質(zhì)強健后走上崇尚暴力的道路。目前高考、中考等考試將體育納入了總成績,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師和孩子們對體質(zhì)鍛煉的重視,但同時這也使得體育課在一定程度上變得不自由、嚴肅而寡味,使學生的運動情趣淹沒于考試與分數(shù)的壓力之中,全然感受不到體育與幸福成長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這既不利于良好體育習慣的養(yǎng)成,更嚴重損害了體育教育應有的豐富性和人作為人的完整性,是體育教育的異化[8]。
3.2 內(nèi)外兼修、持之以恒
目前我國仍有很多地方和學校將體育的本質(zhì)簡單地理解為運動技能的傳授,忽視了體育教學中受教育者身心體驗的重要性,忽視了體育精神的培育對于受教育者整體價值觀的重大影響,使得學校體育教育淪為機器般的簡單復制生產(chǎn)[9]。進行體育教育既不是為了培育四肢發(fā)達、頭腦簡單的“野蠻人”,也不是為了培養(yǎng)只懂體育知識而身體羸弱不堪的“東亞病夫”,而是讓身體素質(zhì)與體育精神一同進步、一同發(fā)展,還體育教育以尊嚴,許學生未來以幸福。培育體育精神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加熱愛體育、尊重自己,并進一步在體育中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培育學生對于體育之“美”的欣賞能力,即強健形體之美、競賽精神之美、陽光心態(tài)之美等。人的心靈對于美的事物向來是敏感的,這將對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另外,不管是體質(zhì)的鍛煉還是體育精神的培養(yǎng)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且學生在兒童時期最易引導,因此體育教育就必須從小開始,循序漸進,持之以恒,使他們受到長時間的影響,最終養(yǎng)成良好穩(wěn)定的體育習慣,實現(xiàn)真正的內(nèi)外雙修[10]。
3.3 走進自然、貼合生活
人生于自然,自然養(yǎng)育萬物,自然既有其可循規(guī)律,又充滿了神奇未知。將體育教育融入自然,既可以增加體育教育的趣味性,又可以讓學生們學得自然知識,甚至會于潛移默化中培育他們關(guān)愛生命、保護自然的態(tài)度與精神。目前體育教育的概念集中在跑步、籃球、足球、體操、武術(shù)等等各種有名目的專項運動的教育之中,極少注重教育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養(yǎng)成良好的衣食住行等習慣來自然地加強體質(zhì)鍛煉。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是可以而且應該納入體育教育的范圍之內(nèi)的,是最基礎(chǔ)的體育教育。其中尤其值得關(guān)注的是我國的近視問題,這對個體來說似乎無關(guān)緊要,但對于整個民族無疑非常重要。北京大學中國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2015年發(fā)布的《國民健康視覺報告》研究估計:“2012年我國5歲以上總?cè)丝谥?,近視和遠視的患病人數(shù)大約5億,其中近視的總患病人數(shù)在4.5億左右。保守估計,2012年各類視力缺陷導致的社會經(jīng)濟成本將高達5600億元左右,占GDP的比例高達1.1%左右”。這已經(jīng)到了非常危急的地步,更有報道稱中國近視率已達世界第二,不可不警醒。
盡管洛克的體育思想存在著為資產(chǎn)階級說話、對人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不足等局限性,但當時在宗教統(tǒng)治的桎梏之下,洛克將接受體育教育提升到人的權(quán)利的高度,提倡體育教育要將身體鍛煉與體育精神并重、體育融合進自然與生活,呼吁人們將體育發(fā)展為一種良好的日常習慣,這無疑是平地驚雷,對體育教育的發(fā)展、人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歷史的進步都是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1] [英]洛克著.教育漫話[M].傅任敢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79.
[2] [美]納坦·塔克夫著. 為了自由,洛克的教育思想[M]. 鄧文正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 2001: 92.
[3] 徐政權(quán),薛立強.約翰·洛克體育思想對大學教育啟示的研究[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10):31-34.
[4] 林華,賀業(yè)恒.約翰·洛克體育思想對高校體育發(fā)展的啟示[J].中國學校體育(高等教育版),2015,2(2):36-41.
[5] [英]約翰·洛克著.人類理解論[M].譚善明,徐文秀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7:46-51.
[6] 張相樂.論兒童的習慣教育[J].教育科學研究,2011(5):70-73.
[7] 張愛紅.約翰·洛克體育思想的歷史價值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39(7):38-45.
[8] 邵偉德,張博,金賽英,等.洛克教育理論對中國學校體育的影響研究[J].浙江體育科學,2013,35(5):42-47.
[9] 黃玉山,陳南生,陳寶玲,等.中國大學生健康狀態(tài)與生活行為的調(diào)查研究[J].體育學刊,2008,15(5):72-76.
[10] 杜京容.洛克的智育思想對我國學校教育的啟示[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12,19(3):130-133.
Locke’s Customary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Sports with Realistic Reflection
DUAN Sheng-cai
(School of Social Siences,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China)
In the 17th century,when British education was still controlled by the conservative forces such as the church, Locke at this time put forward his customary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sports and took it as human birthright.This was a sound of thunder undoubtedly. Locke elaborated a series of education principles, such as the early start, step by step, positive and moderate education and so on.It is quite educational artistic.According to the practice, we should discard the dross and select the essence for Locke’s customary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sports. Locke’s customary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sports has a claim which lays equal attention to physical and spiritual. And it also follows very closely physical exercise and spiritual cultivation in nature and daily life as well as the ultimate goal of people-oriented and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people. Depending on these situations, we are worth reflecting again fo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 's sports.
customary education of health and sports; individuals’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realistic reflection
2016-10-11;
2016-10-24
段升財(1991-),男,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80-05
A
1672-1365(2016)06-0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