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鸝湖南工學院體育部,湖南 衡陽 421002
論武術的身體意識培養(yǎng)功能
黃 鸝
湖南工學院體育部,湖南 衡陽 421002
現(xiàn)代社會武術的潛在價值功能——身體意識培養(yǎng)功能開始走入人們視野,該功能有助于解決當代社會因身體意識遮蔽所產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文章通過文獻資料法,從舒斯特曼身體美學視角對武術訓練與身體意識培養(yǎng)的共性與關系進行探討??芍湫g訓練與身體意識培養(yǎng)具有共通性,其關注的身體都具有關系性,共生性特征,而且兩者的訓練與培養(yǎng)過程都是“身——心一體觀”的表演性模式。同時,武術訓練與身體意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武術訓練依賴于身體審美知覺,也改善感受的意識,并能塑造出以“仁”為核心特征的身體風格。通過上述研究,闡釋出武術具有身體意識培養(yǎng)功能,是促進身心健康的有效運動方式,是引導身體愉悅的手段,也是解決因身體意識遮蔽而產生的各種社會問題的有效途徑。
武術 身體美學 身體意識培養(yǎng) 共通性 相互作用
舒斯特曼認為“美學”意為“感官感知的科學”,具有“提高人的感知能力和感官意識,繼而提高欣賞與表演”這個關鍵性的實踐性目標,即完善感性認識,這個過程包括意識與感知,主要是一種意識問題。這是身體美學的核心觀念,同時舒斯特曼恢復美學創(chuàng)立之初忽視的中心——身體的培養(yǎng),在舒斯特曼身體美學研究中,“身體”這個術語,不是指通常與心靈相對的一種無知覺,無生氣的物質性肉體,他所指的“身體”是活生生的、敏銳的、動態(tài)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身體[1]。以這種充滿靈性的身體為媒介所具有的身體意識,既包括對于身體客體(對象)化或工具化的意識,又包括身體與世界接觸與體驗等的“身體化的意識”,即它可以將自身同時體驗為主體與客體。舒斯特曼所提的身體美學就是將這種活生生具有感知能力的身體作為感性審美欣賞與創(chuàng)造性自我塑造的核心場所,加強對身體體驗與身體應用的研究,培養(yǎng)身體意識,從而提高我們與外界的感知,促進我們與之融合,增加成就,自我關懷和增強愉悅,即身體美學是以身體意識培養(yǎng)為研究核心,對一個人的身體——作為感覺審美欣賞及創(chuàng)造性的自我塑造場所——經驗和作用的批判的、改善的研究[2]。而所謂培養(yǎng)身體意識,即是通過培養(yǎng)身體器官在運行時的注意力與技巧來校準實際的感覺行為,關注身體的外在形式表現(xiàn)與內在體驗,以便增加感覺的控制力,提高身體的功效與執(zhí)行力,增強意志,進而形成敏銳的反思性身體意識,讓我們的意識總是超越身體的本身。而要培養(yǎng)我們的身體意識,必須通過必要的身體訓練,給予身體的改善指導,去改正我們感覺功能的實際執(zhí)行,從而達到以上的意義與價值。
2.1 武術與身體意識關注的身體都具有關系性、共生性的特征
身體是我們身份認同的重要而根本的維度,身體形成了我們感知這個世界的最初視角,形成我們與世界融合的模式[3]。它塑造了我們的需要、習慣、愉悅等,塑造了實現(xiàn)我們目標與手段的能力,也塑造了我們的精神生活。舒斯特曼所建立的身體美學重置了身體的本體地位,認為身體是溝通直接源初世界的橋梁,它對提高我們欣賞環(huán)境(包括社會和自然環(huán)境)也是必不可少的,又因為身體就如心靈一樣被融入到周圍的環(huán)境,離開環(huán)境,身體將無法被恰當?shù)馗惺芘c理解。這意味著身體是具有“交往作用的”,是動態(tài)的,共生的。這種共生的身體觀念激發(fā)出這種推論:要提高身體控制的靈敏性,應發(fā)展身體對環(huán)境條件,關系和周圍能量的靈敏性。所以,身體意識的培養(yǎng)首先要關注身體本身,關注身體的共生性。在這種觀念下開啟身體自我修養(yǎng)的宇宙模式——“與天地萬物一體”。武術訓練就是把身體納入到自然的環(huán)境中,增強身體對自然環(huán)境及世界運行規(guī)律的認識和感應。武術訓練遵循著自然規(guī)律,許多拳種動作比擬于自然物象或萬物之形,遵循太極八卦的運行規(guī)律。如象形拳,太極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又如以自然特點比喻的拳勢,動如濤,靜如岳,起如猿,落如鵲,立如雞,站如松,轉如輪等,這些認識都來源于身體對天地自然的結構及特征的內在體驗。此外,武術訓練注重身體與四季,氣候,地理位置的協(xié)調,在訓練中,注意演練位置的方位,訓練的時辰等,盡量使身體訓練與自然規(guī)律相吻合,達到身體與自然相通。通過身體對自然的時間,空間變化的感受,完善了我們身體經驗,提高身體對環(huán)境的敏銳度,改良身體的自我意識。
2.2 武術訓練與身體意識培養(yǎng)都是身——心一體觀的表演性模式
舒斯特曼的身體美學強調身體目的與價值的統(tǒng)一,提出身心一體的身體觀,即外表形象影響著我們的感覺和感受,反之,我們的感覺和感受也影響著外在表現(xiàn)。而改良身體意識的身體訓練包括有表象性的身體訓練與體驗性的身體訓練,這些表象性身體訓練需要體驗性身體訓練的輔助,而體驗性同樣需要外在表象來協(xié)助,在這種身——心一體及身體訓練互助思維下,表演性的身體美學被引入,它致力于身體力量,身體技巧或身體健康。這種以表演為取向的訓練不僅針對外在的身體展示,同時也為了加強力量,技巧與健康的內在體驗,我們將這種外在的身體展示與內在的身體體驗合并于占主導地位的表象性中或體驗性模式之中[2]。武術訓練本身就是這種反對身心二元論,承認身——心一體 的訓練模式,即為表演性模式,它的內外三合,內外兼修,形神兼?zhèn)涞忍攸c無不是表演性模式的體現(xiàn)。武術訓練注重培養(yǎng)外在的“手、眼、身、步”,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內在的“精、氣、神”,而且外在的“手、眼、身、步”是在內在的“精、氣、神”的催動下得以規(guī)范的,而內在的“精、神”為“體”,為“主”,得以外在的形式“力、功”來“用”,來“輔”,這種體用一體體現(xiàn)出武術訓練中身體外在展示與內在體驗的統(tǒng)一;而它的內外六合(心意合,意氣合,氣力合,手足合,肘膝合,肩胯合)產生的形神一致,以意(心)支配動作,提高了意識對動作的控制能力,而武術訓練中“由著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的修身養(yǎng)氣思想,以“著熟”達到“神明”的境界,體現(xiàn)出外在的套路(動作)訓練促進身體意識的改良,繼而使得個人的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得以和諧??梢?,武術對身體的培養(yǎng),是身與心同時具有的,并相互協(xié)調的,通過這種意識對動作的控制,動作對意識的改良練習,身體意識得以提高,增強身體的敏感度。
3.1 武術訓練依賴于身體審美知覺
詹姆斯認為:“伴隨或緊跟著身體的改變,往往會出現(xiàn)精神的改變”,從身體的改變到精神的改變,首先得肯定我們的身體具有可以被意識到,明確的,體驗性的感知以及自覺地,聚焦于身體上的各種思想和再現(xiàn),我們統(tǒng)稱為身體感覺。這些可以明確意識到的身體感覺可分為兩種:一種是更多的受控與我們外在的或距離感官的感覺,(視覺,聽覺,嗅覺等),另一種為依賴于身體內在的感覺,即生理的本體感受與肌肉運動知覺。這種依賴于本體感受或肌肉運動知覺的身體審美感知系統(tǒng)帶來的感知被視為身體審美知覺。人們就是依靠這種身體審美知覺進行武術訓練,形成所謂的“武術意識”,掌握技術動作,提高技術演練水平。
武術技術是以身體為媒介,由簡單到復雜,經歷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三個階段形成的。在意識層次上,首先經歷了我們最基礎的“肉體意向性”到沒有明確知道的有意識身體知覺,即“原初意識”。在武術技術形成中,“原初意識”可以清晰地把武術動作感知為一個確定的,具體的事物,但不能引入聚焦性的注意力和清晰地意識。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說,武術技術在該階段正處于泛化的階段,即為感性認識階段。在該階段,武術技術的形成主要是依靠身體最初的意向性的運動機能,通過“原初意識”對動作進行模仿,期間意識對動作的控制能力差,動作出現(xiàn)不協(xié)調,僵硬等現(xiàn)象;下一步的武術技術訓練,身體對武術動作的知覺則被提升到能自覺,明確的感覺,能區(qū)分這種知覺是身體外的,還是對身體內的,我們可以有意識的把注意力聚焦在武術步型,手型,動作的路線等方面。在該階段,武術可初步建立動作定型,即分化抑制加強,動作進入分化階段;而下一步的武術技術訓練,不再重點聚焦于武術動作,而是通過身體動作在意識中的再現(xiàn),對我們的意識進行監(jiān)控,形成自覺,伴隨著清晰意識的自我反思性身體知覺。該階段運動條件反射系統(tǒng)鞏固,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和精確,處于動作鞏固與自動化階段。該階段身體形成所謂的武術意識,通過這種意識的控制,可清晰地感知武術動作的連貫,規(guī)范,規(guī)律等,有利于對武術動作細膩化處理,提高身體自我控制能力。通過意識這幾個層次的展示,可知,武術訓練就是人們在身體審美知覺基礎上及身體審美意識系統(tǒng)的協(xié)調下進行動作練習的。
3.2 武術訓練改善感受的意識,促進身體意識的培養(yǎng)
從胡塞爾所說的:“身體是所有感知的媒介”,可以認識到身體是我們最主要的工具或者媒介,把它提高到構建者和真實場所的地位。舒斯特曼所確定的身體不僅僅包含外在形式與表現(xiàn)(真實場所),也包含活生生身體體驗(構建者),在身體這個場所中致力于改善我們對于感受的意識。對于武術運動者本身來說,通過武術技術訓練,體會自身身體的愉悅,心靈的自由,豐富了我們的身體體驗,改善我們的感受意識,對運動者本身的心理(精神)起調節(jié)作用。特別是心靜體松的太極拳等內家拳種,重視身體的內視,追求平和,和諧的狀態(tài),更是一種對自身的內在體驗。而對于武術運動的觀賞者而言,身體的內在體驗主要通過感受武術的運動形式美,如技術動作的連貫,勁力的順達,動作的舒展等,讓觀賞者與武術動作所體現(xiàn)的內在精氣神發(fā)生“共鳴”,產生移情體驗,通過鏡像神經元系統(tǒng)作用引發(fā)觀賞者內心的愉悅,體驗武術表演給自己帶來的樂趣。武術訓練就是在身體這個場所中,通過外在的技術演練,改善武術運動者本身與觀賞者感受身體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身體意識。
3.3 武術訓練塑造出以“仁”為核心特征的身體風格
身體風格是身體化的表現(xiàn),通過身體各種不同因素形成與表現(xiàn)出來的,也通過我們各種身體感官來欣賞[3]。身體風格不僅是指自我的外在修飾,更包括根深蒂固的習慣、意向性的機制或運動、感覺和態(tài)度的傾向,這些習慣、機制或傾向控制著我們的行為,也形成我們的身體風格。因此,身體風格是內在于性格的,是一個人個性的核心維度,同時也依賴于超越自我的環(huán)境因素。本著形式與內容的相對,我們在自我感覺,行為的深層習慣基礎上把身體風格擴展到構成整體的一個維度,它就是個人的特殊精神的表達,包含了與其外貌區(qū)分開來的精神。可見,風格與自我聯(lián)系密切,那么形成身體風格可以通過自我的發(fā)展與創(chuàng)作。在自我發(fā)展創(chuàng)造中涉及兩個維度,一個是塑造身體的外形,另一個是以內在精神提煉人的身體風格,同時塑造外形是塑造內在的手段,塑造內在同時提升外形[4]。
武術訓練就是專注道德品質的修養(yǎng)來改變身體的外形,自有“德藝雙修”“未習武先修德”之說,因此在武術訓練中形成一種特有的現(xiàn)象——武德修養(yǎng),以此來塑造武術練習者特有的內在與外在合一的身體風格。武術訓練一方面提高身體內臟功能,強化骨骼肌肉,塑造勻稱身型,形成健康風格,這些健身作用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早已驗證。另一方面在內在風格塑造中,武術訓練注重以下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謙和含蓄,謙敬忍讓的處事精神,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勵志精神以及崇德?lián)P善,重信守諾的俠義精神。思想上以“仁”為核心,講求恭、寬、信、讓、謙、義等,強調“慎獨”“君子必慎其獨”,時常要謹慎反省,并以“誠”來說明“慎獨”。通過這些道德規(guī)范,意向性機制,習慣和態(tài)度,決定習武者尊師重道,愛眾親人,團結友愛的行為,以及在傳習武術過程中表現(xiàn)出“冬練三九,夏練三伏”“聞雞起舞”積極進取精神。在這些行為之下,表現(xiàn)出深沉含蓄、含而不露的內在品質,繼而創(chuàng)造出一種氣勢恢宏、翩翩大度、寬厚忍讓,其志不輕浮,處世躬行于“實”,心必“恒”的身體風格。武術訓練就是通過這種環(huán)繞天地萬物之道德的認知、整合和實踐,根據美德的模范,來激發(fā)我們的精神敏感性,自覺意識和鑒賞性,起到改良身體意識,形成獨有的身體風格的作用。
[1]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身體意識與身體美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2014:8,43.
[2]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實用主義美學[M].上海:商務印書館,2002:347.
[3]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 生活即審美[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93.
[4] (美)理查德·舒斯特曼,宋艷霞.身體風格(上)[J].藝術設計研究,2011(04):9-14.
The Function of Body Awareness Development in Wushu
Huang Li
(Sports Department of Hun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Hengyang Hunan 421002, China)
In modern society, Wushu’s potential function of body awareness cultivation starts to appear. This feature helps solve contemporary society a series of social problems because of the body awareness loss.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etho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husterman 's Somaesthetic ,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have the commonness. Wushu and the body awareness pay their attention on symbio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dy;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are performative under "the concept of body and mind ". It has the interaction and mutual influence between Wushu training and body awareness. The Wushu training depends on the body aesthetic consciousness,and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Wushu training will be to improve the feeling at the same time,shapes the body styles with "benevolence" as the core characteristics.Through the above research, it is found that Wushu has functions of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Obviously Wushu training is one way to promot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hich is a means of guiding physical pleasure. And it is also the effective way to solve a variety of social problems which is caused by body awareness being covered.
Wushu Somaesthetics Body awareness training commonness interaction
G85
A
2096—1839(2016)08—0057—03
黃 鸝(1986~),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武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