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衛(wèi)鋒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論莎士比亞歷史劇中君主的形象
——以亨利五世為例
屈衛(wèi)鋒
(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 山東 濟南 250014)
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英國的詩人、劇作家,共創(chuàng)作十幾部歷史劇,其中取材英國歷史的有十一部。該歷史劇塑造了身世、性格、命運迥異的君主形象。本文以莎氏歷史劇中亨利五世為例,淺析其歷史劇中君主形象。
莎士比亞;歷史劇;亨利五世;君主形象
莎士比亞,一顆懸掛于天際的指明星,跨越時空界限,照亮中西大地。其才情淵博,創(chuàng)作豐厚,至今仍為世人瞻仰。其創(chuàng)作生涯以歷史劇開始,又以歷史劇結束。他一生共有三十九部劇作,歷史劇數(shù)量約占其全部作品的三分之一,而取材英國歷史的歷史劇有十一部。該英國歷史劇以拉菲爾·霍爾西德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為素材。十一部英國歷史劇均以歷史上真實存在君主的名字命名,關注了八位英國君主的命運,進而展示莎士比亞的君主觀念。
《亨利五世》塑造了一個理想君主形象。亨利五世前期放浪形骸、沉迷酒色,與福斯塔夫等下層人廝混。后改掉惡習,打敗叛軍,成為歷史上一位賢主。登上王位后,出兵法國,但為了使兩國人民免受苦難,與法國聯(lián)姻和解。在位九年,創(chuàng)造了相對安定的環(huán)境,促進國家發(fā)展,將英法兩國的王冠戴在襁褓中的亨利六世頭上。
查理二世于1377至1399年期間執(zhí)政。在位期間,加強王權,以征戰(zhàn)為名沒收約翰公爵的財產(chǎn),并流放其子——亨利·波林波洛克。后其統(tǒng)治盡失人心,波林波洛克率軍攻回英格蘭,奪取王權,成為亨利四世,即亨利五世之父。亨利四世自1399至1413年期間在位,執(zhí)政期間,經(jīng)歷著疾病折磨。政治上,在可信賴朝臣輔佐下,在不受有血緣關系大臣干預下,努力治理國家,[1](P67)而此時哈爾親王(即后來的亨利五世)與福斯塔夫混在一起,喝酒調情,甚至打劫過道錢財?!芭e個例說,星期一晚上出了死力搶下來的一袋金錢,星期二早上便會把它胡亂花去;憑著一聲吆喝‘放下’把它抓到手里,喊了回‘酒來’就花得一文不剩。”[2](P187)有錢時付賬,沒錢時就刷自己親王的身份。一個親王甚至隨口問道:“杰克,我們明天到什么地方去搶些錢來?”[2](P189)對于強盜局中局的設計使親王奪取了錢財。此舉導致了其在登位后,仍被大法官提起乃至影響其聲譽的后果。這一陳年惡習并不會因為國王身份而被人沖淡,只會降低他在民眾中的權威。身為一國之子,他選擇和低微狡猾的福斯塔夫一行人胡鬧,甚至:“在七八十只酒桶之間,跟三四個蠢蟲在一起。極卑躬屈節(jié)的能事,跟那批酒保們認了把兄弟,能夠叫得出他們的小名,什么湯姆,狄克,和弗蘭西斯。”[2](P212)但他并非冥頑不化。霍茨波叛亂喚醒他的良知,對亨利四世說:“請陛下恕免我這一向放浪形骸的過失;否則生命的終結可以打破一切的約束,我寧愿死十萬次,也決不破壞這誓言中最微細的一部分。”[2](P242)
亨利四世在起兵征討霍茨波叛亂前,與親王促膝交談。他認為霍茨波有充分躍登王位的資格,而哈爾親王繼承大位的希望只是個幻影。而且福斯塔夫也認為:“國王本人(亨利四世)才是應該像一頭老獅子一般被人畏懼的,你想我會怕你(亨利五世)像怕你父親一樣嗎?不要是這樣的話,求上帝讓我的腰帶斷了吧!”[2](P248)雖然親王“慚愧地承認,我在騎士之中曾經(jīng)是一個不長進的敗類,”[2](P265)他在戰(zhàn)場上救助陷入困境中的國王,將曾經(jīng)的污名重重踩在腳下,用自己的利劍結束了以作戰(zhàn)英勇威名的霍茨波的生命。親王用這場勝利否定了父親的預言,也證明了自己的勇猛剛強。父親病重時,他收起一切悲哀外貌,因為對父親深情的愛沒必要表現(xiàn)給任何人看,而真正的關心與著急,只需自己知道。
赫士列特說:“亨利五世是莎士比亞最鐘愛的人物,他努力將他寫成‘好人國王’。[3](P118)”“亨利五世這位英王似乎最符合莎士比亞的君主觀,不像約翰王那樣無能,最后落得可悲的下場;不像理查二世是個極端的利已主義者;不像亨利六世是個假圣人;也不像亨利五世本人的父王亨利四世那樣是個奸詐的篡位者。”[4](P122)完美的圣人也食五谷雜糧,品酸甜苦辣。身居高位的君王,享有無限榮譽,作戰(zhàn)勇猛,也會有反對其統(tǒng)治的叛軍。面對內臣叛國,他說:“涉及我本人,我并沒有報復的打算;可是我們祖國的安全,我們卻必須萬分珍重,你們企圖破壞它,我現(xiàn)在就把你們交給了祖國法律。”[2](P424)維護國家統(tǒng)一,捍衛(wèi)國家權力是君主和臣民共同義務,但位高權重的亨利五世,征戰(zhàn)途中,竟不知“忠貞”臣子已將他的生死與敵國金錢作了交換。君王縱然一人之上,萬人之下,但仍處處提防,看似無尚榮譽的背后是不為人知的危險。
“莎士比亞歷史劇字里行間同時存在著對威脅王權政治(‘顛覆’)和捍衛(wèi)王權穩(wěn)定(‘維護’)這兩種因素。威脅王權穩(wěn)定的是馬基雅維利式的政治人物,他們依仗自己的軍事和政治實力覬覦王位,全然置封建的王位繼承法于不顧,而捍衛(wèi)王權穩(wěn)定的是傳統(tǒng)的‘君權神授’思想,一日為君,權為天意,臣下若反叛即為大罪”。[5](P195)亨利五世統(tǒng)治時期也面臨著這種悲喜交鋒。他與法國公主凱瑟琳合親,簽訂英法合約,創(chuàng)造了史上絕無僅有的和平,卻英年早逝,將英法兩國的王冠留給還在襁褓中亨利六世。
亨利五世用他的故事詮釋了從浪蕩任性的登徒子到勇猛開明的圣賢君的過程,同時得失利弊相補相習,君居其位謀其事。羨慕表面的榮耀,不要忘卻背后的心酸。身為一名普通人,盡人事,而不妄求越出本分。
[1] [中]寧平.莎士比亞.英國歷史劇研究[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2] [英]威廉·莎士比亞.莎士比亞全集[M].朱生豪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
[3] [中]張泗洋.莎士比亞引論[J].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
[4] [中]陸谷孫.莎士比亞十講[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5] [中]張沖.莎士比亞專題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4
屈衛(wèi)鋒(1990-),女,漢族,籍貫:山東臨沂,山東師范大學文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I106
A
1672-5832(2016)03-0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