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雨蓮 何 燕
(1.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2.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淺析人民幣國際化
石雨蓮1何 燕2
(1.浙江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2.浙江師范大學中非國際商學院 浙江 金華 321000)
在我國穩(wěn)步推進匯改的過程中,2008年爆發(fā)了國際金融危機,這場金融危機充分暴露了我國經濟受制于美元的極大風險,直接推動了我國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的實施。金融危機后,全球經濟格局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和對外貿易的增強,人民幣國際化進程進一步發(fā)展。本文旨在探索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和實施路徑,并給出相應的建議。
人民幣國際化; 研究;建議
顧名思義,一國貨幣的國際化就是該國的主權貨幣可以在國際上流通和使用,既可以在國際市場上履行其作為價值儲藏、交易媒介和記賬單位等貨幣的一般職能,成為國際上通用的工具貨幣。
中國作為一個發(fā)展中的大國,在世界政治和經濟中將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因此人民幣國際化的最終目標是在國際貨幣體系中擁有與美元并駕齊驅的地位。
2.1 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在4世紀至今的關于國際貨幣的歷史回顧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一些很有用的典型事例。在國際貨幣的發(fā)展歷程中,有些貨幣的全盛時期持續(xù)了長達數(shù)百年的時間,但最終都被其他貨幣取代。唯一例外的是當今的國際貨幣美元仍未被取代。這些貨幣具有四個主要特征:具有高度一致的價值;長時期保持較低的通貨膨脹;由實力強大、貿易活躍的經濟體發(fā)行;有著相對發(fā)達的金融體系。
2.2 人民幣國際化的決定因素。一國貨幣是怎樣成為國際上使用的通用貨幣的?決定一國貨幣國際化程度的主要影響因素是什么?根據現(xiàn)有相關的貨幣理論和國際貨幣的發(fā)展史,我們總結出貨幣國際化程度的決定因素有以下幾點:
2.2.1 社會慣例。從貨幣本質來考慮,一國貨幣的國際社會可接受性是國際貨幣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從這個方面來說,一國貨幣的國際化需要形成一種國際社會認可的慣例。
2.2.2 產出、貿易和投資
(1)經濟規(guī)模決定性。一國在世界經濟中所占的規(guī)模會決定其貨幣的國際化程度。生產是所有與貨幣相關經濟活動發(fā)展的基礎,一定規(guī)模的產出會保證一國有雄厚的實力和內在的需求在國際市場上進行生產和交換,經濟活動的擴大必然伴隨其貨幣使用和影響力的擴大。
(2) 國際貿易與國際投資。一國的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規(guī)模與該國的經濟規(guī)模是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的。一般來說,一國在全球貿易和投資領域的占比很高的話,該國貨幣就會有成為國際貨幣的便利。
2.2.3 金融市場發(fā)達程度。當前伴隨著國際金融活動的日益頻繁和其對各類資源配置的影響加深,擁有一個發(fā)達的金融市場是一國貨幣成為國際貨幣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國際投資對貨幣國際化的決定作用也與國際金融市場密切相關,因為發(fā)達的金融市場能夠提供高回報率、品種豐富的投資組合。
2.2.4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穩(wěn)定性。在信用貨幣時代,貨幣被認同并且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根本上是由貨幣發(fā)行國的信用狀況決定的,而一國的貨幣信譽不僅取決于該國的規(guī)模、經濟發(fā)達程度等因素,還取決于該國的經濟政策,尤其是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穩(wěn)定性。
3.1 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結算貨幣”。貿易結算是貨幣國際化的基礎職能,對其他職能的擴展具有決定性的作用,貨幣在跨境貿易中的使用范圍和交易規(guī)模對其國際化程度具有重要影響,因此一國與世界的貿易往來往往決定了其貨幣國際化的區(qū)域發(fā)展路徑。推動人民幣成為“結算貨幣”的具體實施方法有:
3.1.1 擴大貿易結算試點,積極開展雙邊貨幣互換
3.1.2 推動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鞏固區(qū)域內貿易影響力
3.2 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投資貨幣”。隨著貿易結算試點工作的擴大,境外形成的人民幣存量規(guī)模在快速上升,除滿足貿易結算需求外,境外人民幣持有人對人民幣的投資需求正在逐步上升。結合我國現(xiàn)狀,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投資貨幣”的主要方法有:
3.2.1 離岸金融市場的建設
3.2.2 完善人民幣回流機制
3.3 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儲蓄貨幣”。影響一國貨幣成為儲蓄貨幣的因素很多,涉及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和外交等諸多方面,但從經濟角度分析,影響一國貨幣成為儲蓄貨幣的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該國在國際投資和貿易上有較大的交易量、發(fā)達的對外開放的金融市場、相對穩(wěn)定的幣值和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儲蓄貨幣”的措施包括以下幾點:
3.3.1 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
3.3.2 逐步開放資本項目可自由兌換
4.1 在真正實現(xiàn)人民幣國際化的過程中,金融市場需要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進一步完善:第一,豐富金融產品的品種,完善金融市場的結構;第二,需要加大力度開放金融市場;第三,提高金融市場的市場化程度。
4.2 在貨幣政策方面,第一,要繼續(xù)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逐步走向完全浮動的匯率制度并成為國際硬通貨;第二,將貨幣政策的中介目標轉移到通貨膨脹率上;第三,穩(wěn)步推進利率市場化。理論和實踐均已證明利率是貨幣政策有效的傳導機制,而利率市場化則是利率發(fā)揮作用的前提條件。
4.3 在人民幣國際化的路徑中,首先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結算貨幣”。具體做法是:首先在推進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基礎上,增強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其次,擴大現(xiàn)有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試點,積極開展雙邊貨幣互換;最后,推動自由貿易區(qū)的建設,鞏固區(qū)域貿易影響力。
4.4 推動人民幣成為國際化的“投資貨幣”,在目前我國對資本跨境流動仍存在管制的情況下,建立人民幣離岸市場是滿足人民幣投資需求的有效途徑,同時不斷完善人民幣回流機制,為境外人民幣持有人提供更廣闊的投資選擇。
[1] 李薇,楊遷. 全球失衡視角:我國的貨幣政策與人民幣國際化戰(zhàn)略[J]. 2012.
[2] 成思危. 人民幣國際化之路[J]. 2014.
[3] 范祚軍,唐文琳. 人民幣國際化的條件約束與突破[J].2012.
[4] 李稻葵. 人民幣國際化道路研究[J].2013.
F822
A
1672-5832(2016)06-012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