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黛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 100000)
淺談藏族服飾特點
馬 黛
(中央民族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 100000)
中國是一個有著數(shù)千年服飾文化歷史的大國,素有“衣冠王國”的美譽。少數(shù)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創(chuàng)造了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少數(shù)民族服飾。藏族服飾尤其美麗、多彩,它以豐富的色彩、獨特的造型、夸張的飾品、新穎的圖案形成不拘一格的特色,將藏民族自己的歷史、文化、習俗、宗教、精神寫在藏族服飾里。
藏族;服飾;特點
藏族人民著袍服。因為高寒天氣及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藏族人民長期過著騎馬旅行、居無定所的游牧生活,穿著袍服使他們更便于在高原上御寒保暖。
藏袍式樣不拘一格,男女皆穿,無論男袍女袍,基本特征都是袍身肥大、袍長及踝,寬領、斜襟,袖口及下擺都無裝飾,袖長,胳膊可以在袖筒里自由伸縮。
高原地帶氣候變幻無常,為適應惡劣氣候,藏民常常在中午炎熱時退下袍袖,兩袖系在腰間,袒露右肩或雙肩,讓古銅色皮膚袒露在外,既方便工作及活動,又顯得粗獷彪悍;女袍分一般分有袖和無袖兩種。夏秋穿無袖,里面穿紅、綠、粉等色彩艷麗的長袖襯衣,襯衣袖長胳膊二、三倍,平時挽起,跳舞時放下 舒展自如。
在服飾色彩上,常常大膽采用紅與綠、紅與藍、白與黑、黃與紫等強烈對比的色彩組合,這是因為藏族長期生活在顏色相對單調(diào)的冰山雪域高原,他們內(nèi)心渴望顏色艷麗的繽紛世界,借用衣服的色彩斑斕表達內(nèi)心對美好生活的期許。如藏族婦女的“邦墊”,用對比強烈的寬線條以遞進的方式相配,使服裝色彩既和諧又明快,給人以跳動、活潑的韻律感,又配之金銀、珠寶、象牙、珊瑚等飾物進行裝點,與服裝色彩相輝映。
除此之外,藏袍最顯著的特征就是袖管較長,除了御寒和方便勞動外,還可以使長袖闊帶,伴而起舞,借助長袖展示優(yōu)美舞姿。每逢喜慶的節(jié)日或場合,藏袍更是一種獨特風韻的展示,展現(xiàn)出藏族人粗放豪爽的個性與浪漫多彩的服飾文化。
農(nóng)區(qū)的男子一般穿氆氌料藏袍,黑白氆氌居多,下身著褲。藏族的氆氌是一種毛織品,早在唐代就享有盛名,到了明清時期,已作為進貢朝廷的貢品。現(xiàn)在也有選用細呢或毛料質(zhì)地的藏袍,套在白襯衣上,腰間束彩色腰帶;女子藏袍材質(zhì)與男子一致,一般冬袍有袖,夏袍無袖,內(nèi)襯顏色艷麗的襯衣,如紅色、綠色等,腰間還圍一塊彩色的“圍裙”——邦墊。邦墊的原料與氆氌相同,但比氆氌精致、小巧。藏族人用邦墊來制作婦女的坎肩、圍裙和挎包,或者鑲嵌在藏袍邊上,現(xiàn)代人還用它裝飾客廳的墻壁。最早邦墊是象征女子成長成熟的標志,女子成年后腰間系一條五彩的邦墊,代表已長大成人。
牧區(qū)的男子過去多穿羊皮袍抵御嚴寒,現(xiàn)在也有用毛呢、氈等厚重面料制成的藏袍,冬季在皮袍里加入羊羔毛做里,皮袍袖口、邊襟處有毛呢邊或裘皮邊鑲嵌,顯得古樸渾厚,外加紫紅、藍、綠、青等色布腰帶。內(nèi)襯大襟或?qū)笊弦拢L褲;女子也穿皮袍,用紅、綠、藍等顏色艷麗的毛呢做邊,也有地區(qū)用水獺皮等動物毛皮制邊。
各地藏袍的結(jié)構雖然基本相同,但其樣式、顏色、花紋根據(jù)不同地區(qū)有不同的審美觀和實用目的,賦予藏袍以獨特的地方特色。如,康巴地區(qū)(川、青、滇、藏交界處)生活的藏族穿三幅兩襟開擺式,以銀、銅為扣,多以水獺皮、豹皮、虎皮鑲領口、袖口和下擺,男子腰間佩戴長刀,單耳戴松石耳環(huán),女子頭上纏顏色艷麗的絲帶;安多地區(qū)(四川阿壩、甘肅南部、青海東南部)一帶的藏族多穿鑲邊羔羊袍,制作精細,據(jù)說一件羔皮袍要用40多只羊皮制作,女子用寬豹皮做邊飾品,外加綢緞做面,男子多戴狐皮帽。
除了傳統(tǒng)的藏袍外,藏族的鞋、帽等配飾也極具特點,如:
頭飾:最有特色及內(nèi)涵的是婦女戴在頭上的“巴珠”,它是一種三角形頭飾,一般由珍珠或珊瑚制成。姑娘頭上戴巴珠意味著長大成人。
耳頸飾:藏族農(nóng)區(qū)男女都帶耳環(huán)。男子只戴一只耳環(huán),一般用金、銀等貴重金屬包鑲著松石、瑪瑙等制成。女子戴雙耳環(huán),質(zhì)地和形狀都更為豐富,有金、銀、寶石、珊瑚等制成。牧區(qū)婦女一般不戴耳環(huán)一類,但要佩戴項鏈、金銀“嘎烏”或皮質(zhì)小袋?!案聻酢笔且粋€十分精致的金屬小盒,一般用金、銀、銅等金屬制成,女子佩戴的多為八角形、也有半月形和圓形,男子佩戴的多是鹿、蓮花、吉祥八寶等具有宗教含義的圖案,面上鏤雕著精致的圖案,內(nèi)裝有小佛像或活佛喇嘛的神物,或咒語、護身符等,除做裝飾外,還有驅(qū)邪避災的宗教意義。
腰飾:不止是腰帶和圍裙,還有腰刀等多種飾物。藏族的腰刀具有生產(chǎn)、生活、裝飾、自衛(wèi)等功能,男女皆帶。男式腰刀粗且長,橫插腰間,女士腰刀短且窄,豎掛腰間。刀把以牛角或木料制成,刀鞘與刀柄上均包銀或銅,刻有龍、獅或花卉等精美圖案。婦女常在腰間掛腰帶,腰帶上掛滿各種飾物,以金屬或珠寶玉石等為主,花色繁多,樣式別致,有鑰匙,挖耳,如意、鳥類花卉等裝飾品,人一走動,腰間叮咚舞動,閃耀光彩。
手飾:藏族人民喜愛戴戒指,手鐲等,也常常將佛珠串起來戴在手腕上,這樣不僅閑時撥捻佛珠,忙時也方便一手空著手捻佛珠。佛珠不僅具有宗教的含義,也是一種頗具藏族特色的裝飾品。
腳飾,藏族愛穿靴子,有皮靴和氆氌靴兩大類。靴子的底都用牛皮制成,走路時既柔韌舒適,又經(jīng)久耐磨。牧民說,一輩子也穿不破的,面子一而再地換,可是鞋底永遠磨不壞。靴子不分男女,有長腰式和短腰式之分,有單靴和棉靴之別。棉靴就是在皮里襯一層羊毛氈。氆氌靴,靴腰要用三層氆氌呢,邊鑲紅綠布,鞋尖朝上,靴頭、靴底也用牛皮,系上彩色的橫條鞋帶,舒適、美觀、耐用,特別適合高寒地區(qū)。
總之,藏族服飾通過面料、色彩、款式、裝飾等因素表現(xiàn)出來的審美特征,體現(xiàn)了服飾藝術美的形式法則,塑造出美的形象,從而美化了人,美化了生活。在飄動著白云的藍天下,在吹拂著清風的草原上,樣式繁多,色彩斑斕的藏族服飾,就是一道最美、最搶眼的風景線。
[1] 桑吉才讓.藏族服飾的地域特征及審美情趣.[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2] 曹英才.多維視角背景下藏族服飾的藝術新探——以朵麥舟曲縣藏族婦女服飾為例[M].民俗文化
[3] 張俏梅.藏族服飾藝術的文化解讀.[J]藝術百家2009年第5期
馬黛(1989—),女,回族,甘肅蘭州人,中央民族大學,中國少數(shù)民族藝術專業(yè),研究方向:美術史。
TS941.12
A
1672-5832(2016)02-016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