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沈尹默《三弦》"/>
陳佳佳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淺析沈尹默《三弦》
陳佳佳
(云南民族大學 云南 昆明 650500)
作為中國現(xiàn)代新詩史上最早發(fā)表的白話詩之一,沈尹默的《三弦》不僅僅是散文詩創(chuàng)造的成功典范,更是以其獨特的審美視角將古典詩詞的意蘊和現(xiàn)代詩歌藝術完美結合,為現(xiàn)代新詩的發(fā)展道路開啟了萌思;沈尹默的詩作有著現(xiàn)代時期追求民主、平等博愛、人格自由的時代精神,透露了萌芽形態(tài)的象征主義新詩誕生的信息,語言通俗曉暢,既借用了古體詩雙聲疊韻的音節(jié)美,又不失含蓄蘊藉的深遠意境,其代表作之一《三弦》“從見解意境和音節(jié)上都可以算作是新詩中一首最完全的詩”,是中國新詩創(chuàng)作初期繼承和創(chuàng)新的典范。
全詩分為三節(jié),層次清晰地從遠景、中景、近景三個角度糅合成一幅蒼涼、深遠的畫面?!盎鹨粯拥奶枴彼翢o忌憚的“直曬著”漫向遠方的“長街”,路上極少有人行走,靜靜悄悄,只有風兒悠悠吹動枝枝楊柳。如此肆虐的烈日和無人的街道,顯示出一種隱秘的寂靜與孤獨。“夏日中午炎熱而冷清的自然景象烘托了一種寂寞衰落的時代氛圍。”①此時的靜與深夜時分的靜謐完全不同,夜晚的靜是恬淡安詳?shù)模藭r正午烈日下的靜卻讓人感到一種煩悶、灼熱,重壓之下內心的窒息感。
稍稍走進,或許曾巍峨雄壯的大門如今已破敗不堪,院子里都長出了“綠茸茸的細草”,閃耀著陽光的顏色;一個彈三弦的人指尖輕輕撥弄,被擋在一堵低低的土墻后面,唯有那“鼓蕩的聲浪”輕柔地一波波襲來?!霸谶@沉寂的背景中,唯有三弦的聲浪在斷墻頹垣邊鼓蕩,使原先的那種寂寞、煩悶感又平添幾分沉重。這便是作者在第二節(jié)中所著意渲染的一種氣氛?!雹谠谶@一靜一動中、烈日焦灼與弦音徐徐中,畫面與樂響交織,互聞互襯,奠定了詩作的基本格調。
定睛細看,一個衣履濫衫老年人坐于破門之外,雙手抱頭,不言不語。這位無名的老者緣何在這炙熱的烈日之下還要在破門之外抱頭靜坐呢?我們雖無法捕捉他的面部神情,但其動作和神態(tài)卻同這三弦的樂曲、彈奏者之間有著一種復雜曖昧的關系。聲聲三弦之音浪如同悠悠的風兒吹進了老者的心扉,激起其心里層層的浪花,默默消解著老者深重的孤寂與沉痛。撥弄三弦者以哀音訴說著人世滄桑的感慨,默聽三弦者以無聲的靜寂咀嚼著自己的悲哀。“墻里人和墻外人可能身世不同,心境各異,那三弦的哀音卻把二人無形地聯(lián)系在一起?!雹垭m可能不同處境,卻同樣的體驗人生的悲苦,無法抵抗命運的無常,無法爭取人生的獨立與尊嚴,無法保衛(wèi)自己的家人和理想……這種在悲苦之中浸潤的心靈,這些在亂世崢嶸之中掙扎的靈魂,是命運的悲劇、時代的悲劇。
《三弦》體現(xiàn)了我國古典詩歌描繪音樂的傳統(tǒng),歷來被人稱道。胡適評價《三弦》說:“新詩體中也有用舊體詩詞的方法(指用雙聲疊韻)來做的,最有成效的是沈尹默君的《三弦》······,這首詩從見解意境上和音節(jié)看來,都可以算是新詩中一首最完全的詩?!彪p聲疊韻是我國古典詩詞中經典的文化傳統(tǒng),《孔雀東南飛》中“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古詩十九首》中“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等等,《三弦》中也出現(xiàn)了“悄悄、悠悠、茸茸、閃閃、低低”等疊音詞,以渲染正午烈日下陽光的毒辣和長街破院的荒涼蒼茫。在詩中更能傳神體現(xiàn)動人的音樂性乃是靜坐的老者。三弦之音并沒有通過詩人的直接描繪傾瀉而來,而是通過被土墻擋住的彈三弦的人、破衣裳的老者,極度的炙熱與沉悶之中,卻能靜默著彈奏著、聆聽著三弦鼓蕩的聲浪,沉浸在音樂的世界里,全然忘卻了身邊的一切,忘卻了自己的衣衫襤褸,忘卻了周遭的斷壁殘垣,忘卻了生活的悲苦愁悶?!半p手抱著頭,他不聲不響”,這位老者聽得如此專注,那么靜默、那么集中,如同奧古斯特·羅丹的《思想者》,一顆年老滄桑的心完全進入自己的世界,浸沒在自己的苦痛經歷中,弦聲勾起的回憶中。演奏者和老者的忘情與沉醉正是間接體現(xiàn)了音樂的神采與魅力,我們雖未曾親耳聆聽,耳畔卻已輕奏沉醉美妙的三弦之樂。
烈日炎炎之下的悠悠清風,斷壁殘垣之下的茸茸綠草,風刀霜劍蒼茫人世中的慰藉;飽經風霜的老者感慨人生苦短而自然永存,繁華如過眼云煙、而草木卻生生不息;余華的《活著》里也有一位這樣老者福貴,他歷經人世的滄桑,家庭天翻地覆的變化、朋友的糾纏恩仇、親人一次次的相繼死亡,幾十年的歲月流逝之后只剩一頭老牛相伴在田間耕作,然而其心里卻沒有殘留太多沉重的傷痛和悔恨,依舊是清風明日里平靜地犁地耕田,平靜地過著平淡的日子。在疾風驟雨的時代風云下、在日夕萬變的革命浪潮下,個人的命運是如此的微弱和卑瑣,無法掌控的因素太多。唯有活著,才是一切的可能;或者并不能改變什么,但我們依舊要倔強的活著,“死也要或者”?!度摇防铩安宦暡豁憽钡睦险呔壓卧诹胰昭籽字?,行人稀少的長街之中,獨坐斷壁殘垣之側呢?他那被手抱住的頭,經歷了怎樣的風雨與挫折呢?唯一知曉的這位承受歲月洗禮的老者與一位擋在矮矮的土墻后面的神秘三弦演奏者在演繹著高深流水的情義,在細細品味塵世之外音樂的美妙;在動亂的時代和悲苦的人生面前,像福貴一樣,平靜地活著,堅忍地活著;正午雖是烈日炎炎,卻還是有悠悠的清風拂過路邊的楊柳;昔日輝煌的大門雖已破敗,不遠的院落里還是長滿了象征希望的茸茸細草;那段矮矮的土墻,就算你遮蔽了那彈三弦的人,卻掩蓋不了三弦之聲悅耳的存在;它穿過土墻、飛過大門,跟隨輕柔的風兒一起,拂過路邊的楊柳,吹進了老者的心里,滋潤著老者的靈魂。如同希臘神話里惹怒眾神遭懲罰的西西弗斯,日復一日的將一塊巨石推上山頂,每每未到山頂就又滾落下來,前功盡棄,于是他反反復復地、永無止盡地做這件事情,西西弗斯的生命也在這樣一件無效而又無望的苦差事中慢慢消耗殆盡。這位沉默不語的老者和余華筆下的平淡鎮(zhèn)靜的福貴一樣,面對著生活的不確定和不可掌控,并沒有像俄狄浦斯王做艱辛而無謂的掙扎,而是平靜的接受著這一切的磨難與挫折,平靜地應對著生命的不可預測性,以平凡的身軀來應對神秘的命運之神,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輕?!度摇愤@首詩極富意境與獨特韻味,運用幾組二元對立墻內與門外,有聲與無聲,沈尹默在質樸的文字中尋求畫外之意、弦外之音,生動而深沉地繪制了一副獨特的有聲畫,畫面清晰而意境朦膿,言有盡而意無窮,留給人們無盡的想象和回味。
注解:
① 孫玉石·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潮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7
② 公木·新詩鑒賞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1:12
③ 孫玉石·中國現(xiàn)代主義詩潮史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7
陳佳佳(1987-),女,漢族,湖北黃岡,碩士研究生,中國現(xiàn)當代作家作品研究。
I106
A
1672-5832(2016)03-004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