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雋
?
略論郁達夫與“左聯(lián)”關系
林 雋
【摘 要】二十世紀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左翼文藝運動興起。郁達夫作為當時享有盛名的作家,不僅其文學思想、創(chuàng)作實踐呈現(xiàn)出明顯的左翼文學特征,在實際活動方面與“左聯(lián)”有著密切的關系,而且可以說,郁達夫在當時是一個具有濃郁的左翼傾向的作家。但同時,由于個人的心態(tài)的制約和時代的錯誤,郁達夫并未成為純粹的左翼,使得他與“左聯(lián)”的關系若即若離,最后導致雙方關系破裂。
【關鍵詞】郁達夫 左聯(lián) 時代 關系
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無產(chǎn)階級文學運動逐漸有成為文學思潮主流的傾向。“五四”時期就以大膽、暴露的筆法,喊出青年們的苦惱的郁達夫,也感到了時代的炙熱,他努力從文學思想與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等方面突破自我,并接受了左翼文學的影響,并加入了左翼作家聯(lián)盟。但很快就因為種種原因,短短八個月就宣布退出。本文正是從他與“左聯(lián)”的關系入手,探討他是如何加入“左聯(lián)”,又是如何被“左聯(lián)”開除的問題。
按照一般文學史的說法,“革命文學”的興起是在1928年開始,至1930年“左聯(lián)”成立,始蔚然成風,形成一股不容小視的文學思潮。其實,早在二十年代初期,作為創(chuàng)造社“三巨頭”之一的郁達夫,就已經(jīng)敏感地覺察到這種潮流的暗涌。
20、30年代是現(xiàn)代中國最為黑暗的時候,階級矛盾極為尖銳。郁達夫回國之后,傾心的文學事業(yè)也是四面楚歌,精神處于極端惡劣的狀態(tài),在散文中時常流露一種消極、頹廢的情緒,有論者認為,這時候,郁達夫已經(jīng)轉為描寫更為寬廣的“社會的苦悶”,先后創(chuàng)造了《春風沉醉的晚上》,《微雪的早晨》等帶有社會主義色彩的小說,特別是《春風沉醉的晚上》,被譽為“中國現(xiàn)代文學總最早描寫工人的作品之一”。
總的說來,在這一階段郁達夫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雖然與左翼文藝保持著一定距離,但是由于“被革命的狂飆所沖激”,“他的思想也由個人的轉向集體的方面,他的行動也由頹敗的走向向上的一途”。他真心接受代表時代潮流的左翼文學的影響,努力從各個方面突破自我,成為“一個偉大的始終如一的表現(xiàn)者”。
1930年3月,“左聯(lián)”在上海成立,郁達夫并未作為對象考慮進去,后來魯迅明確表示要將郁達夫列入其中,也得到夏衍的同意。但郁達夫對加入“左聯(lián)”的事并不熱心,公開表示是“礙于魯迅的情面,不得不如此地表示一下”。表現(xiàn)得比較消極。
此后數(shù)月,“左聯(lián)”活動不斷,但郁達夫卻都沒有參與,除了身體原因,另外的原因是他接到胡適的警告信,被黨國列入黑名單,鑒于形勢的嚴峻,郁達夫決定韜光養(yǎng)晦,盡量少參加社會活動。不久,“左聯(lián)”又召開第二次全體大會,郁達夫依然缺席。這次大會提到了“左聯(lián)”領導對那些經(jīng)常不參加活動的人的批評,指責“盟員不關心政治斗爭,不積極參加政治活動的”。這些雖然不一定針對郁達夫一個人的,但可以看出,對于他的消極怠工已經(jīng)有了看法。接下來所謂的“向敵人獻媚”事件,則讓他們的關系降到了冰點,并成為他被“左聯(lián)”開除的導火線。郁達夫干脆自己向左聯(lián)遞交辭職信在,主動離開。
郁達夫離開“左聯(lián)”,既是歷史的誤會,又同自身的性格有關。(1)文人習氣。幾乎所有回憶郁達夫的文章,都不約而同地用了文人氣質(zhì)來形容他。我們可以把概括成兩方面,即浪漫氣質(zhì)與革命理想。這兩點看起來似乎很矛盾,但在郁達夫這個復雜的文學家身上,卻又那么和諧。正因為他個性中有浪漫氣質(zhì),才使得他如中國的傳統(tǒng)文人一樣,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傳統(tǒng),懷有極其強烈的憂患意識,努力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但有時,這兩點也會發(fā)生沖突。正如魯迅說的那樣:“革命當然有破壞,然而更需要建設,破壞是痛快的,但建設卻是麻煩的事。所以對著革命抱著浪漫蒂克的人,一旦和革命接近,一到革命進行,便容易失望?!彼环矫嫦蛲锩环矫嬗钟兴A?,不像職業(yè)的革命家那樣勇于犧牲。這種態(tài)度意味著一種疏離的姿態(tài)——始終熱情地關注和支持,但是始終清醒地保持相當?shù)木嚯x。(2)“關門主義”。按照一般的中共黨史,三十年代初,中共黨內(nèi)是由李立三的“冒險主義”統(tǒng)治的。作為“第二黨”的“左聯(lián)”自然也避免不了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關門主義”上。當時的進步作家,如老舍、鄭振鐸等人都被拒之門外;連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做出巨大貢獻的文學研究會,也僅有茅盾一人入選,可見其關門主義之深,嚴重的束縛了“左聯(lián)”的發(fā)展。郁達夫與“左聯(lián)”關系從蜜月期至于冷戰(zhàn),也是關門主義之罪。
雖然郁達夫與“左聯(lián)”的關系就這樣令人遺憾地結束了。正如郁達夫的摯友胡愈之所說:“作為一個詩人理想主義者的郁達夫,他永遠忠實于五四,沒有背叛五四……”這位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做出卓越貢獻的大家,盡管在官方修訂的文學史上,因為他退出“左聯(lián)”一事,稱他是帶有很濃重的“頹廢消極情緒”的作家,但貫穿他一生的,仍然是永遠不變的追求進步、光明、愛國的心。
參考文獻:
[1]李杭春.中外郁達夫研究文選上[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124.
[2]郁達夫.郁達夫文集第一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216.
[3]王自立.回憶郁達夫[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1986:4.
[4]郁達夫.郁達夫文集第一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216.
[5]郁達.郁達夫文集第五卷[M].廣州:花城出版社,1982:140.
(研究方向:汕頭廣播電視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