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晨宸
學校: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
成長的足跡
作者:邵晨宸
學校:湖南師大附中博才實驗中學
第一次進入博才校園時,我才上六年級。馬上要升初中了,就讀哪所中學好呢?我做不出選擇。于是,爸媽便帶我到各個學??疾欤奖阄覍ξ磥淼某踔杏袀€大概的了解。有的學校,場地雖大,但全是樓房,密密麻麻的,感覺很壓抑,誰還學的進去呢?再說,天天考試,那就不是“死學”,而是“學死”了。有的學校離家太遠,根本就沒考慮。師大?
是啊,師大如何呢?
第二次進博才校園時,我已經(jīng)是一位“半正宗”的博才人了。為什么是“半正宗”呢,是因為還要再通過一場測試。
前往考場的路上,我什么都不敢碰,生怕弄壞了學校的一草一木,學校會取消我的入學資格,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坐在博才的椅子上,壓著博才的桌子,做著博才的試卷,聽著博才的上課與下課鈴聲,我沒有感到一絲不適。難道,這就是所謂的“心動”的感覺?
第三次進入博才校園,我已經(jīng)開始初中的新生活了,這里的一切都不再陌生。門口的水池里有一些金魚和巴西龜,每天走進校門我都能看到它們;每到吃飯的時候,我們一刻都不敢磨蹭,一起火速奔向食堂,把鐵板踩得“砰砰”響;每當看見老師,有些同學故意得意似的一邊說老師好,一邊鞠了個90度的大躬……
我呢?如愿當上了班干部,這是我做夢也沒想到的。我在小學人緣很普通,每次投票我都把期望放得很低,而在這里,我圓夢了,而且還在朝著更高方向發(fā)展。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等各種節(jié)日,都讓我欣喜又著迷不已。
我要和博才談一場戀愛。我要以最優(yōu)異的成績來把愛與經(jīng)歷傾注到我所選擇的,最適合我的學?!獛煷蟾街胁┎诺纳砩?。
最令我難忘的,是我們小學劉老師。
劉老師教我們班校本課,同時也是我們學校的教導主任。她常常戴一副白架眼鏡,身材稍胖。在我的印象里,她是個十分幽默的老師。
記得是三年級,我們剛剛接觸校本,因為不是主課,很多人都沒放在心上。劉老師用心地在上面講詩,我們用心地在下面玩,還有一些“聰明”人提出了很多無厘頭、沒有意義的問題,使得劉老師直接把詩詞扯到了鴕鳥。為了課程的繼續(xù),她只好繼續(xù)講下去。她說:“鴕鳥是世界上最大的鳥類,它的奔跑速度很快,但它如果覺得自己已經(jīng)無法自救了,就會把頭埋到沙子里……”這時,她頓了頓,手揚了揚,在空中的某一處停了下來。我們順著她掌心對應的方向看去,哈!一位同學把頭埋在桌底,正興致勃勃地玩皮筋呢!
時機很巧妙,比喻很恰當,我們笑得捂著肚子在地上打滾。
那位同學從桌底抬起頭,看著笑得前俯后仰的我們,又看看面帶笑意的劉老師,自己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所有人的心都回到了課堂,而劉老師也能講回正題了。
我們的校本還有一個“風俗”——“創(chuàng)作”。
這里的“創(chuàng)作”,說白了,也就是校本作業(yè),劉老師一般講完一首詩,就會讓我們寫下這首詩的故事(意思加想象)。不知什么時候,班上開始“改編”了,他們喜歡在詩的意思里加一些現(xiàn)代甚至超現(xiàn)代的東西,劉老師看到了,都喜歡把它念出來,讓我們笑得人仰馬翻。但這種“另類”的教學法,卻讓我們每個人都將這些詩和意思都背得滾瓜爛熟。
在升入初中的小學歡送會上,我第一次見到劉老師哭,誰能想到,那個曾能讓我們歡笑的老師,此刻卻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呵!
當一絲略帶寒意的風在溫暖的空氣里醞釀時,秋,就已悄無聲息地融入了長沙。
像那么一片潭水,無風,靜悄悄的。
黃鶯的鳴叫一天比一天少,最后,干脆藏在了密林之間。只有星星點點的麻雀的背影還閃爍在枯葉堆里,埋頭苦啄著還沒消失的草籽,它們一改往日的嘈雜,也不見了春朝時分那份本有的青春活力,只是啄著——啄著,誰也不忍破壞這寂靜。草叢間傳來些許微弱的蟲鳴,這些凄婉的夜曲,與昏黃的樹干相交映,被晚霞融成一片。
銀杏葉漸黃了,在秋風撫弄下自然地揮灑到了空中,在空中打著旋兒,又忽左忽右,猛地翻了個邊,緩緩落下,蓋在了前一片葉兒的上面。
抬腳,落下,樹葉響起沙沙聲,那種奇妙的聲音,就像摩挲著自己的小臉一樣,聽著聽著,反而聽不到了,心里卻開始浮想聯(lián)翩。
嗯,秋天是個能讓人思考的季節(jié)。
詩人愛春,是因為它的生機勃勃,而我愛秋,是因為它的一份寂靜。
也許吧,我們每個人的心靈的角落都需要這樣一個秋天。
是什么樣的秋天?
熱情?美麗?豐盛?
在我看來,秋天的代名詞莫過于寧靜。
秋,就是這么一個寧靜的季節(jié)。
“嘀——”一聲刺耳的車鳴聲劃過天際后,一輛大巴車停在我身邊,我拿出公交卡,走上臺階。人雖多,但也能找到座位,我很快瞄準了一個后排靠窗的座位,沖了上去。
坐在我右手邊的是一個女青年,20歲左右,戴著耳機在聽歌。車上的移動電視在播新聞,是關于老人犯罪的案例的??吹竭@些,她摘下耳機,自言自語道:“現(xiàn)在的社會怎么回事?連老人都變了,以后還是少幫,讓他們自己反省反省?!闭f罷,她又帶上了耳機。
大巴經(jīng)過了幾個站,車廂內(nèi)嘈雜多了,俄而,一個老奶奶從人群中擠出來,搖晃著在車廂內(nèi)走動,似乎在找座位。她的目光落在“老弱病殘”專用座位上,可惜的是,那里已經(jīng)坐滿了時尚的年輕人,看到這位老人盯著他們的座位,這些人便不約而同地把頭扭向窗外。老人眼里充滿了失望,她又搖晃著走向扶欄,大巴來了個剎車,老人閃了一個趔趄,還好有拐杖撐著,才沒有倒下去。
看到這里,我不禁激動起來,猛地一下騰起,剛想讓座給老人,先前女青年說的話在我腦海中閃現(xiàn)了一下,我的話已涌到嘴邊了,又吞了下去,我思考了一會兒,又緩緩坐了下去。
“應該會有別人給她讓座吧!”我這么想。
可是,自始至終,我竟然沒有看見一個人給她讓座!
我如坐針氈,每經(jīng)過一個車站,那熟悉的“請給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讓個座,謝謝!”就會準時響起,一次又一次地撞擊著我的心靈。終于,我站了起來,向老人表明了我的心愿。
“謝謝你,孩子!”在老人的感激與贊美之下,我輕快地走出了座位。那位女青年顯然不樂意,幽怨地看了我一眼,然后往遠離老人的方向挪了挪。
只是站一下,又不掉肉,又不掉錢,為什么都死死抓著座位不放呢?
我們繼承著華夏民族的傳統(tǒng),身居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耳濡目染著孔子的“仁者愛人”——可是,為什么會如此呢?
善良其實很簡單啊,讓座,就是一種善良的表現(xiàn),如果我們的生活中能多一些善良的表現(xiàn),該有多好啊。
善良,其實并不難,就在你生活中每一個細微的善念善行里。
點評:小作者的文章,如喃喃細語。耳邊,仿佛聽到春天般的天籟。這是青春成長的音樂,這是生活寫真的圖景,這是歲月印記的水流。文筆流暢,思如泉涌,心如發(fā)梢。再能自然地融入點哲思,則更好、更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