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世杰
(杭州師范大學(xué),浙江 杭州 310000)
淺談《中國人的精神》
楊世杰
(杭州師范大學(xué),浙江 杭州 310000)
在閱讀辜鴻銘先生著的《中國人的精神》后,對究竟何為中國人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本文中,我將針對《中國人的精神》這本書中的部分觀點進行闡釋,并結(jié)合當今社會現(xiàn)實,讓讀者能更好地了解到中國人的精神,為身為中國人而感到驕傲與自豪。
中國人;精神;儒學(xué)
初次接觸《中國人的精神》是一個偶然,但必然的是,作為一個中國人,你應(yīng)該為自己自豪,為自己驕傲,為自己鼓掌。因為你具有中國人的精神,一種溫順的精神,一種具有同情心的靈魂與智慧完美結(jié)合的精神。用書中的話來解釋中國人就是:一個有孩童般的精神的成熟理智的人。所以不要因為作為一個中國人而感到羞愧,也不要中國人因為你而感到羞愧,因為我們過著一種精神生活,一種西方人所無法企及的生活。
“在中國人身上有種無法形容的東西,不管他們多么缺乏清潔的習(xí)慣和文雅的舉止,不管他們的心靈和性格上有多少缺陷,他們依然比其他民族更贏得外國人的喜愛?!蔽恼轮械倪@幾句話讓我感觸頗深。或許西方的大街上有各種寫滿中文字的警示標語,或許在羅浮宮前的水池邊有中國人在游“小鴨子”,或許隨地丟垃圾的有中國人的存在,但是盡管我們?nèi)狈η鍧嵉牧?xí)慣和文雅的舉止,不像西方人那樣的gentle,但中國人會因此消失在紐約的時代廣場?回因此消失在法國巴黎的街頭?西方人會因此拒絕來到中國?顯然不會,中國人是一個過著精神生活,具有同情心和人類智慧的人。中國人的身上滲透著幾千年國家宗教的涵養(yǎng),過著一種情感或者人性友愛的生活,往往忽視了他應(yīng)該做的事,甚至忽視了生活在這個由身體和靈魂構(gòu)成的世界上的人維持其感官靈敏性所必需的要求。與中國人相處,總有一種溫馨,少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生疏,少了個人空間的私有觀,剩下的是靈魂的接觸。古有促膝長談,席地而坐,這就是中國人的隨性,聽從心的感覺,隨心走,或許這也是西方人崇尚中國文化,掀起一陣陣“中國熱”的原因吧。
“歐洲文明,正如貝倫森先生所言之歐洲藝術(shù),是一個為了自己利益而爭奪的戰(zhàn)場;一方面是科學(xué)與藝術(shù)為了各自的利益戰(zhàn)爭不斷,另一方面是宗教和哲學(xué)的沖突;事實上,這是頭腦和心靈——智力和靈魂——不斷斗爭的戰(zhàn)場。在中國文明中,至少在最近的兩千四百年間,沒有這種沖突。”正如書中解釋的那樣,宗教是這些矛盾的緩和劑,但是中國宗教不像西方的基督教,是一種國家宗教,也就是說一種哲學(xué)和道德規(guī)范體系,一個能夠取代宗教位置的人類社會和文明的綜合體,這就是中國的儒學(xué),一種榮譽的法典,即國家宗教里的名分大義。在中國的封建社會,從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孔子的儒家學(xué)說就在人們的思想上占據(jù)了統(tǒng)治地位,深深地影響了后世。正是因為儒家學(xué)說,向人們灌輸忠君、尊長思想的同時,讓他們有了自己的道德行為準則,有了永恒感和存在感,有了靈魂上的寄托。所以在科學(xué)和藝術(shù)、宗教和哲學(xué)上緩和了利益沖突。在封建社會的中國人,不似西方黑暗的中世紀——教皇高于王權(quán),而是信仰與權(quán)力的統(tǒng)一,即封建君主專制體制下的皇權(quán)。這正是減少利益沖突的重要原因。藝術(shù)和科學(xué)都服務(wù)于皇帝,缺少了個人的私欲和追求;宗教和哲學(xué)都歸屬于儒家學(xué)說,缺少了百家爭鳴和百花齊放。不過正是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才明確了作為中國人的責(zé)任,確定了各自的名分大義。正是因為這才有中國人的團結(jié)一致,才有和諧的社會,才能緩和利益沖突,才能產(chǎn)生不同于西方的科學(xué)藝術(shù),才能使中國人成為先進的民族,才能使中國人的精神永葆青春。
最后,中國人的精神究竟是什么?我想引用書中的一句話“平靜而受到庇佑的心態(tài)能夠讓我們認清事物的生命:那就是充滿想象力的理智,那就是中國人的精神。”沒錯,中國人就是以這種平靜而庇佑的心態(tài)過著精神生活,一種西方人無法想象的靈魂生活。中國人在長達幾千年的生活中,擁有了自己的國家宗教即存在感與永恒感,擁有了自己的為人處世原則即仁者愛人,擁有了自身的信仰即靈魂的寄托,擁有了中國人該擁有的精神,區(qū)別于西方的截然不同的精神,一種用孔子的話來說,就是達到“和”的精神。中國人的“平靜與庇佑”是時光給中國人所染上的基因,無論時光如何遷移,中國人依舊是中國人,是無法變更的中國人,是具有中國精神的中國人。那么現(xiàn)在,你還會背離自己的國家遠渡重洋么?你還會因為身為中國人而在外國人面前抬不起頭么?你還會貶低甚至嘲笑中國人么?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請記住,你是中國人,一個被中國精神所刻到骨子里的中國人。
[1]辜鴻銘.中國人的精神[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10.1
C955.2
A
1671-864X(2016)10-0002-01
楊世杰(1995.11-),男,漢族,浙江寧波人,現(xiàn)為杭州師范大學(xué)外國語學(xué)院英語(師范)專業(yè)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