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Jerermy
認真你就輸了( ‘ ω ‘ )ノ- ( ゜- ゜...)——90后的彈幕文化
文/Jerermy
如果你正在津津有味地欣賞一部新劇,屏幕上突然彈出無數(shù)條吐槽,把整個屏幕都擋住了,你會怎么辦?如果你大吃一驚,備受困擾,并且決心從此跟這個視頻網(wǎng)站一刀兩斷,那么你肯定不是90后。對于這個問題,90后的標準答案應該是:立即加入吐槽,歡樂地將彈幕吐槽進行到底。
有一部叫《暗黑者》的國產(chǎn)破案網(wǎng)劇曾經(jīng)在B站紅極一時。隨便打開第34集,還在放片頭,彈幕中便一串串地出現(xiàn)“二隊好”、“期待二隊”、“二隊萌萌噠”?!岸牎笔钦l?主創(chuàng)說其實此人只是個配角,在原著中甚至不存在,把他放出來只是給大家插科打諢逗個樂子。但是,偏偏這個帶點猥瑣的大叔就在B站火了,因為網(wǎng)友說,他們就是喜歡他又逗又二又呆的氣質!
同為破案劇,央視年度大戲《湄公河大案》在B站就幾無彈幕問津,這部劇的主演是陳寶國、于越、王千源,不是老戲骨就是東京電影節(jié)影帝。但是,人家小朋友就是不要看。原因很簡單:太“正”的劇,從來就不是彈幕黨的最愛,因為都拍得這么正經(jīng)了,叫人家還怎么吐槽呢?
彈幕視頻的最大特點就是能夠一邊看視頻,一邊即時吐槽,同時也能看到他人的吐槽。像AB站這樣受眾龐大的彈幕視頻網(wǎng)站,很容易出現(xiàn)吐槽多到把整個屏幕都遮住的盛況。但是沒關系,因為網(wǎng)友都表態(tài)了:我們就是來看吐槽的!因此,在這個世界里最受歡迎的作品常常不是最優(yōu)質的,而是槽點最多的,哪怕它是爛劇或爛片。熟悉這個世界的人多半能理解為何《小時代》系列大受歡迎——不僅是粉絲電影的成功,還有一大群人是專程來找機會吐槽的。彈幕視頻對主流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的影響也體現(xiàn)在這里:為什么一批年輕新導演的作品如《分手大師》《小時代》《后會無期》都是一邊受爭議一邊拿票房?它們的共同點就是有槽點、有話題,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年輕導演的臉皮要比那些老導演們“厚”得多——在這個“沒槽點就滾一邊”的90后世界里,能被吐槽就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
如果你認為所謂的吐槽就是認真分析作品的劇情、風格、人物、視效、配樂,那么,你還是沒理解彈幕視頻的世界。在這里,關鍵詞其實只有兩句:“萌萌噠”和“在一起”。
極度關注長相問題的這群人,簡稱“顏控”。這并不是說他們只接受美貌,相反,在AB站受歡迎的常常并不是最好看的人,而是必須長得有“亮點”。比如:哇,這個角色真是猥瑣到爆——我喜歡!又比如:哇,這個人怎么能在臉上長那么多坑——好想推薦個精華霜給他!這種奇特的審美標準,從AB站衍生到更廣闊的人群里,便有了咆哮馬、雪姨、小S的惡搞表情包,《爸爸去哪兒》中曹格的女兒“姐姐”大受歡迎也是因為她長了一張八字眉的好笑苦瓜臉。
AB站的另一大人群則是“腐女”,她們的特點是幻想各種男男組合“在一起”,比如《暗黑者》中的韓隊和二隊,明明是同行競爭關系,也能被“腐女”們幻化為一對兒。如今這種趨勢甚至也蔓延到女女關系。比如安吉麗娜?朱莉的《沉睡魔咒》,大批量的彈幕總結起來只有三點:朱莉的妝容太女王太酷啦!朱莉的小女兒真的好萌?。⊥?,后媽和公主一定要“在一起”!正人君子們,看到這樣亂了倫常的彈幕估計也只有苦笑吐血的份兒。
值得一提的是,跟現(xiàn)實世界中的吐槽不同,彈幕視頻的內容往往并沒有那么“毒舌”。這些彈幕大多分析不出所謂善惡,年輕的網(wǎng)友更擅長的是從碎片中發(fā)現(xiàn)一些生活化的槽點并加以解構,以此贏得同類在心理上的微妙認同。比如《后會無期》,主流領域多關注像“喜歡就會放肆,愛則是克制”這樣的格言,但假設其放到AB站,那么最受歡迎的恐怕會是“馮紹峰叉鹵蛋萌萌噠”這類完全令普通人無從評析的情節(jié)了。
關于彈幕視頻的流行,必須提到AB站這兩個目前中國二次元文化的啟蒙地。除了大眾影視作品,這里集中更多的是動漫和游戲,而這兩者恰好就是宅文化的重要組成元素。簡單說來,彈幕視頻就是常說的“宅男文化”或“宅女文化”的衍生品。90后只是這個人群的一個大致分類,事實上如今AB站已經(jīng)集中了不少00后受眾,類似“說這種話的一定是個小學生”的爭吵也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在彈幕中。
有著不同的成長經(jīng)歷和社交方式的人群,或許并不能理解這些年輕人整天對著視頻打字到底有什么樂趣。但是,對于看漫畫玩游戲長大的一代來說,這里就是他們的二次元天堂,AB站就是他們逃離現(xiàn)實世界的城堡。他們在這個城堡里自有一套特殊的交流體系,若要讓他們自己來解釋,他們或許會說“這就跟爺爺奶奶們喜歡一邊打麻將一邊聊天沒什么兩樣”。
必須通過某種介質——通常是一部漫畫、電視劇或者電影——才能進行交流,并且交流的內容執(zhí)著于碎片,交流的方式執(zhí)著于吐槽,這種彈幕文化的特色漸漸塑造出新一代娛樂產(chǎn)品的消費者。他們不關心一切“大”的東西,而習慣于將所有的“小”解析得支離破碎,并且從這種解析的集體共鳴中找到認同和溫暖。這種文化目前雖仍處于“非主流”的位置,但隨著這一代受眾逐漸成為消費主力,“非主流”將成為“主流”。事實上,這種文化的影響力已經(jīng)逐漸開始顯現(xiàn),比如在一些針對年輕受眾的主流電影中,基本少不了一個主要負責呆萌的角色,而越來越多的電影宣傳也開始敏感地將“喬振宇李易峰基情四射”或“馮紹峰陳柏霖深情熱吻”之類的噱頭放到宣傳計劃中。沒準兒有一天,那些大電影也會琢磨出一個將“彈幕文化”深度融入的法子,更多的娛樂產(chǎn)品將走向互動甚至“即時互動”的路子,而不再是自說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