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亞軍
【摘要】化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是隨著新課程的推進而改革,從授課內(nèi)容再到教學方式,都在為了改變教學存在的問題而改變,為了進一步探究適應當前化學教學方法,筆者結(jié)合教學實踐對提升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進行簡要分析,以供實踐教學適用。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效果 教學方法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214-02
高中化學作為一門必修課程,不但對學生的學習和高考有著重要的影響,還對學生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有重要的意義。但是由于化學學科內(nèi)容抽象,加上概念和原理較多,不利于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影響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效率。高中化學教師要想教好化學,就必須運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概念,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化學,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提高化學教學的效果。
一、滲透新課改理念,改變傳統(tǒng)教學方法
化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必不可少的需要對化學概念和理論進行講授。新課改并未要求在教學中拋棄傳統(tǒng)的講授法,而是要求在已有的基礎上完善講授法?;谛抡n改的三維目標,講授法要力求生動地講授理論知識,將枯燥的理論通俗化、形象化,提高學生的興趣,強化學生的理論基礎。高中化學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的時候要重視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各項能力。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高中化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教學,使學生明確學習的目標,啟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在講授法中,為了保證講授的生動性,教師在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同時,還可以借助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設施。例如在講授“酸雨的危害”時,可以在相關網(wǎng)站搜集酸雨給人們生產(chǎn)生活帶來不良影響的圖片、聲音、視頻材料,通過多媒體進行展示,讓學生在這種直觀的形式下感受,然后進行理論的總結(jié)。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教師要充分運用情景教學的理論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充分尊重每個學生,同時考慮到高中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先“親其師”而后“信其道”。
二、理論結(jié)合實驗,注重實驗教學方法
驗是化學這門自然科學的基礎,是化學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對化學教學成果檢驗的重要標準。實驗是將化學理論與實踐結(jié)合起來的重要手段,在此過程中不僅可以強化學生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這也是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改對化學教學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我們要明確實驗的目標是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在實際中運用化學理論知識。同時,考慮到高中生的知識水平的有限,必須針對實驗展開詳細的講解,保證實驗的安全性和操作中的指導性,以確保實驗效果。在演示和講解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動手操作,讓學生在真實的過程中感受理論和實際的差距,動腦、動手。在操作過程中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強溝通配合,同時相互幫助提高。最后,還要注重學生實驗的總結(jié),高中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必須對其進行合理的引導,以促進學與思、思與行的結(jié)合,更好的促進實驗效果,避免學生對實驗的認識僅停留在觀察和有趣的表面。此外,還可以設計一些簡易的課外實驗,讓學生們在實際中去運用,以找到學習化學的樂趣。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和發(fā)現(xiàn)問題,并在探究過程中獲取知識和技能、發(fā)展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形成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同時也體現(xiàn)了化學教學的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和趣味性,展現(xiàn)了化學學科的科學魅力。
三、引導學生探究,強調(diào)探究性學習
探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教師設計研究情景,讓探究者自主獨立地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實驗、操作、討論、分析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解決問題,實現(xiàn)探究者認識深化的目標。探究性教學是一種啟發(fā)性的教學方式,重在讓學生在自己動手、動腦的過程中深入學習知識。在化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能力,同時注重和其他同學的合作和交流,在這些過程中理解知識的來龍去脈,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如在學習金屬的性質(zhì)時,我們對鈉與水的反應學習很有典型性,但在學完之后,我們可以提出新問題,Na與 Cu SO4溶液會有怎樣的反應?先讓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分析會有怎樣的現(xiàn)象發(fā)生學生可能會根據(jù)金屬活動性的強弱分析說,Na的活潑型更強,所以會有Cu生成,還有的同學可能會說有氣體產(chǎn)生,因為 Na 與水反應會有氫氣產(chǎn)生。此時,我們可以讓學生進行一定的嘗試,然后觀察現(xiàn)象。學生會發(fā)現(xiàn)既有氣體產(chǎn)生也有藍色沉淀物出現(xiàn),但沒有生成紅色物質(zhì)。在觀察了現(xiàn)象后,讓學生通過思考、討論分析出現(xiàn)這種情況的原因,并寫出其方程式。探究性教學將學生作為主體,讓學生自己主動的進行學習實踐,可以激發(fā)學生自身的潛能,同時在探究過程中提高科學思辨能力、總結(jié)探索能力、溝通交流能力以及對待科學的嚴謹
態(tài)度,掌握展開化學研究的方法,這是探究性教學的目標,也是新課改對化學教學提出的目標。
總而言之,綜上所述,新課改對化學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學方法作為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方式,具有多樣性的特征。而教學方法的選用不是固定死板的,必須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并且不斷改善。只有立足于學生、以素質(zhì)教育和新課改的理念來指導,高中化學教學的教學方法才能積極有效的發(fā)展,才能提高高中化學的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羅利奇.新課改高中化學教學方法的轉(zhuǎn)變[J].新課程·中學,2015,11.
[2] 張正偉.淺談高中化學教學方法[J].課程教育研究,2015,13.
[3] 潘媛.淺談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方法[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5,7.
[4] 李哲.淺談高中化學教學方法[J].讀與寫(上,下旬),201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