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興良,田 君,徐 馨,田蔚然,孫怡春
?
益心湯聯(lián)合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
范興良,田 君,徐 馨,田蔚然,孫怡春
目的 觀察益心湯聯(lián)合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 將70例氣虛陽衰,水瘀內停型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益心湯和耳穴貼壓,療程4周,觀察兩組治療前后血漿N末端腦鈉肽原(NT-pro BNP)濃度、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心功能分級、中醫(yī)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結果 最終完成觀察病例66例。治療后兩組病人在中醫(yī)癥狀積分、心功能分級、LVEF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NT-pro BNP改善方面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益心湯、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優(yōu)于單純常規(guī)西藥治療。
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益心湯;耳穴;N末端腦鈉肽原;心水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種心臟病終末期心功能失代償?shù)囊唤M臨床綜合征,占同期心臟疾病住院率的20%、死亡率的40%,是嚴重的危害健康的主要疾病,且病情反復,多次入院,給個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和心理壓力,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近年來,我院采用益心湯聯(lián)合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收到較好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內科住院治療的氣虛陽衰,水瘀內停型的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病人7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35例。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按照《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制定,有典型心衰的癥狀和體征;左室增大、左室收縮末期容量增加及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40%;有基礎心臟病的病史、癥狀及體征。
1.2.2 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氣虛陽衰,水瘀內停型主要表現(xiàn),主證:心悸,氣短,神疲乏力,形寒肢冷,尿少,肢腫;次證:胸悶、動則氣喘,脘腹脹滿;舌脈:舌淡或暗,或有瘀斑,脈沉細。主證符合3項,次證符合2項即可診斷。
1.3 納入標準 符合氣虛陽衰,水瘀內停型中醫(yī)辨證標準和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西醫(yī)診斷標準;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YHA)心功能分級Ⅱ級~Ⅳ級者;年齡小于80歲;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試驗者。
1.4 排除標準 明確診斷為心包疾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性心肌病等引起的心力衰竭;患有嚴重精神病病人;合并嚴重肝、腎、肺等原發(fā)性疾??;對研究藥物過敏者;妊娠及哺乳期婦女。
1.5 研究方法
1.5.1 隨機分組 根據(jù)病人就診先后順序統(tǒng)一編號,按預先產生的隨機數(shù)字進行分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5例;鑒于中藥及耳穴療法的局限性故不采用盲法。
1.5.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按照《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1]制定,給予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和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ACEI)等基礎治療,若不能耐受ACEI改服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ARB),根據(jù)病情選擇性應用洋地黃類、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療程共4周。
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益心湯(黃芪30 g,黨參15 g,白術15 g,茯苓15 g,澤瀉15 g,澤蘭15 g,郁金15 g,葶藶子30 g,當歸15 g,枳殼12 g,全瓜蔞15 g,桂枝12 g,炙甘草12 g),由我院制劑室制成水煎濃縮劑,每次一袋(200 mL),每日2次口服。耳穴取穴,主穴:心、腎,配穴:脾、三焦、交感、內分泌、小腸。耳穴貼壓法:以酒精棉球輕擦消毒,左手手指托持耳廓,右手用鑷子夾取割好的方塊膠布,中心粘上準備好的王不留行籽,對準穴位緊貼壓其上,并輕輕揉按1 min~2 min。每次主穴均貼壓,配穴取3個,每日按壓3次,隔1 d換1次,療程為4周。
1.5.3 觀察指標及方法 主要療效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檢測血漿N末端腦鈉肽原(NT-pro BNP)濃度,心臟彩超檢測LVEF水平。次要療效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評估心功能分級(NYHA分級)、中醫(yī)證狀積分。中醫(yī)癥候評分按設定的評分表操作:胸悶、心悸、氣短、乏力、氣喘、尿少、肢腫,畏寒肢冷、脘腹脹滿。采用半定量積分法進行評分,即癥狀無、輕、中、重程度分別計為0分、1分、2分、3分。中醫(yī)癥狀積分計算公式=(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6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顯效:心功能改善2級或恢復至正常,病人的主要癥狀完全消失,癥狀積分減少≥70%;有效:心功能改善1級,病人的主要癥狀改善或減輕,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心功能惡化1級或與治療前相同,病人的主要癥狀無改善,癥狀積分減少不足30%。
1.7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或確切概率法,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入選70例,剔除不符合入組標準及隨機入組后脫落的病例,有效入組病例66例(治療組34例,對照組32例)。兩組受試者性別、年齡、病因、病程及心功能分級等基線特征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2.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LVEF、NT-proBNP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積分、LVEF、NT-proBNP比較(±s)
2.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中醫(yī)古籍中雖沒有心力衰竭病名的記載,多歸屬于“心悸”“怔忡”“喘證”“心水”“痰飲”等病證范疇,但對心衰的病因、病機、癥狀等早有論述。如《金匱要略·水氣病》云:“心水者,其身重而少氣,不得臥,煩而躁,其人陰腫”;《素問·痹論篇》曰:“心痹者,脈不通,煩則心下鼓,暴上氣而喘”。自任繼學教授在《懸壺漫錄》中首次從中醫(yī)的角度命名“心衰”之后,經過數(shù)十年的發(fā)展、完善,現(xiàn)對心衰形成了較為統(tǒng)一的認識,目前認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是本虛標實,病位涉及心、腎、肺、脾諸臟,病理因素多為痰飲、水停、瘀血等。本病以氣陽虛乏為心衰發(fā)生之本,絡脈瘀阻為中心環(huán)節(jié),貫穿疾病始終,水濕停聚為疾病之標,又可促進疾病的進展。治療當以益氣溫陽為主,配以活血通絡,利水消腫。益心湯是我院多年來治療心力衰竭的協(xié)定處方,組方原則切中心力衰竭發(fā)病機制。方中黃芪益氣升陽、利水退腫,桂枝溫經通陽,推動血行,一補一溫,共為君藥。鄭培黎等[3]研究表明:黃芪甲苷能夠改善心衰犬的心肌收縮功能,且黃芪甲苷的正性肌力作用無心率增快、心肌耗能增加、致心律失常等副反應。相關研究表明:黃芪具有改善心肌代謝[4],抑制鈣超載[5]和逆轉心肌肥厚[6]作用?,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桂枝具有顯著的利尿[7]及擴張血管[8]的作用,可有效減輕心臟的前后負荷。黨參、白術、茯苓溫中健脾益氣,補益后天脾胃,使氣血生化有源,以助君藥補心氣,溫心陽;葶藶子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功效,《本經》論“通利水道”,《藥性論》述“除胸中痰飲”,共為臣藥。當歸、郁金活血養(yǎng)血,理氣通絡阻;瓜蔞利氣寬胸,枳殼寬胸理氣,澤瀉、澤蘭利水消腫,助臣藥功效,為佐藥;另外,桂枝歸心經,可通行經絡,引藥入心經,兼使藥之用。諸藥相伍,可補心氣、溫心陽、破瘀血、除痰飲、利水濕,正合心力衰竭的病機。
耳穴貼壓以中醫(yī)經絡學說為依據(jù),通過對耳部穴位的持續(xù)刺激,可以疏通經絡,調節(jié)營衛(wèi)氣血,調理臟腑功能。耳穴心與內臟心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性和相對特異性,電針耳穴心區(qū)具有改善左心室順應性,降低左心室舒張期終末壓,增加心輸出量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9-11]。聯(lián)合腎、三焦、交感、內分泌等穴位,協(xié)同發(fā)揮抗心力衰竭的功效。
本研究在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加用益心湯聯(lián)合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病人在中醫(yī)癥狀積分、心功能分級、LVEF均有明顯改善,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后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12-13]。在NT-proBNP改善方面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考慮可能與治療的療程較短,入組的病例數(shù)較少有關。盡管如此,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益心湯、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已顯示出明顯優(yōu)勢,有必要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探討其可能的作用機制。
[1] 中華醫(yī)學會心血管病學分會,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編輯委員會.慢性心力衰竭診斷治療指南[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7,35(12):1076-1095.
[2]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85.
[3] 鄭培黎,戴建亞,陳紅,等.黃芪甲苷對急性心衰犬心臟舒縮功能的影響[J].中國藥理學通報,2005,21(12):1534-1535.
[4] 石剛剛,陳錦香,李長潮,等.黃芪注射液對冠狀動脈直接作用的研究[J].中國新藥與臨床藥理,1999,10(1):38-39.
[5] 孟丹,陳相建,楊笛,等.黃芪總皂甙對培養(yǎng)心肌細胞鈣超載的影響[J].中國臨床康復,2004,8(3):462-463.
[6] 洪櫻,許少珍,曾德源,等.黃芪注射液對慢性心衰大鼠心肌肥厚的逆轉作用[J].中成藥,2002,24(7):525-529.
[7] 王琍文,蘇成業(yè).澤瀉、豬苓、茯苓、桂枝及其復方五苓散的利尿作用[J].大連醫(yī)學院學報,1965,5(1):40-46.
[8] 吳貽谷,宋立人.中華本草精選本(上冊)[M].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1998:463-468.
[9] 母建華,肖永儉.電針耳穴心區(qū)對冠心病患者心電及心功能影響[J].山東中醫(yī)學院學報,1990,14(6):391-395.
[10] 單秋華,韓友棟,殷鏡海,等.電針耳穴不同心區(qū)對心血管功能影響的觀察[J].中國針灸,1997,17(2): 75-76.
[11] 單秋華,韓友棟.電針耳穴心區(qū)對心腦血管功能的影響[J].中國針灸,1996,16(9):9.
[12] 范興良,薛文海,李曉琦,等.益心湯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臨床觀察[J].時珍國醫(yī)國藥,2013,24(3):167-168.
[13] 薛文海,孫怡春,尹立俊,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臨床研究[J].江蘇中醫(yī)藥,2012,44(6):30-31.
(本文編輯郭懷印)
上海市中醫(yī)藥三年行動計劃項目傳統(tǒng)中醫(yī)示范中心建設項目資助(No.ZXSNXD-YL-CTXK-007);上海市長寧區(qū)衛(wèi)生局課題資助(No.20124ZY04001)
上海市長寧區(qū)天山中醫(yī)醫(yī)院(上海 200051),E-mail:1212fxl@163.com
引用信息:范興良,田君,徐馨,等.益心湯聯(lián)合耳穴治療慢性收縮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19):2287-2289.
R541.6 R289.5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25
1672-1349(2016)19-2287-03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