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慧
?
雜技劇的角色塑造與表演
——從南黃海風情雜技劇《海上升明月》談起
■張曉慧
所謂“雜技劇”,顧名思義就是以傳統(tǒng)雜技與音樂、舞蹈、戲劇等藝術門類相結合,匯聚舞臺劇的多種元素,運用舞臺藝術的呈現手段,用雜技做串聯去演繹故事(劇情)。因此,它不再像傳統(tǒng)雜技表演要求演員一味地展現技巧,而是更加注重于人物的塑造,運用雜技的手法、形式等去演好故事、結構劇情。
新時期以來雜技劇的興起,預示著雜技演員不但在技術上要有新突破,更要廣泛學習、借鑒舞臺劇等藝術門類的經驗,不斷積累多方面的藝術表現方法、技巧,并將其運用到雜技劇表演中,以自己豐富的舞臺技藝,演好角色,為觀眾奉獻除視覺新感受外更富血肉的舞臺藝術形象。
2006年我團推出了具有南黃海風情的雜技劇《海上升明月》,這是一部具有濃烈神話色彩的民間故事。故事發(fā)生在海邊,一個叫海生的小伙在出海打漁時遇到了大風,被浪拍到了海里被人魚公主珍珠所救,從此相愛,就在二人大婚之時險些被海娘娘強行拆散,最后在一輪明月之下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一部將“悲歡離合”表現得淋漓盡致的故事,在角色塑造上勢必要費些功夫。
藝術來源于生活,只有仔細觀察生活、了解生活、體會生活,才能使自己塑造的角色真實可信。作為一個雜技演員,要想塑造一個深入人心的角色就需要在生活中去感悟、學習、吸取營養(yǎng)。尤其在戲劇式的雜技表演中,對劇中的角色塑造需要立足于角色身處的時代背景、生活環(huán)境及個人情感,這些與演員自身的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密不可分的,需要用自身的體會來賦予角色靈魂。塑造一個真實可信的角色,可以拉近演員與觀眾的距離,從而產生共鳴。因此,生活經驗的積累是塑造角色的重要基礎之一。
藝術來源于生活,但要高于生活。光有豐富的生活經驗、人生閱歷是不夠的,高于生活的部分是由專業(yè)的舞臺表演和舞蹈表演組成。雜技劇的表演是雜技技巧和舞蹈動作等相關的肢體語言和臉部表情所組成,除去語言,基本和戲曲一樣“手、眼、身、法、步”五大功法兼有,利用夸張且靈動的身姿來表現人物性格,用豐富的表情來表達人物情感。高于生活的舞蹈動作賦予了人物性格,加強了角色的藝術性。
結合《海上升明月》全劇,我在劇中飾演了“珍珠”一角,這是一個貫穿全劇劇情發(fā)展的主要角色。在第一幕中,主要是在海里與小伙伴們快樂的嬉戲玩耍。這個階段的“珍珠”是稚嫩且單純,一直生活在奇幻的海底世界,從來沒有與外界有過接觸。人物性格活潑開朗,在表演上呈現出那種天真爛漫,無憂無慮的感覺。在動作上,用大量的跑、跳、旋轉的快節(jié)奏動作來與小伙伴互動玩耍,又像孩子一樣的依偎在母親身邊撒嬌。雜技的編排也是以《獨輪車》《手技》《地圈》這種快節(jié)奏的雜技節(jié)目來表現,幽默的表演風格與“珍珠”輕快的舞蹈動作,共同呈現了海底那美妙的奇幻世界。
第二幕大多是男子節(jié)目,節(jié)目編排上以“力量感”為主,《皮條》《抖杠》這種充滿力量與空中技巧的節(jié)目來表現了漁民的艱辛和海上的危險。在第二幕的尾聲,舞臺的地面上用抖動的藍色綢布,來表現洶涌的大海。在“海生”落水“珍珠”相救的這段舞蹈,主要以輕柔的動作為主,柔軟的身姿在綢布中穿行,表現高超的水性,一緩一急的舞蹈步伐來表現救人心切急躁的心情,臉上的愁容是擔心、是害怕?!瓣幣c陽”、“鋼與柔”的結合,在這一幕中被完美地表現出來。
第三幕兩人相戀,在這一幕中所有的節(jié)奏明顯地被放慢了下來,沒有第一幕那么的歡樂,也沒有第二幕那么的驚險,有的只是輕松和溫馨的生活場景,多了一種平靜,多了一點纏綿。以《轉碟》《頂碗》表現了安逸的生活場景,以我與“海生”的二人舞蹈表現了相戀的過程,牽手轉圈、托舉、掌上頂、地面造型等,表現了從相戀到相愛的過程,在“沙灘”上牽手追逐,在“夕陽”下回眸一笑。
第四幕是戲劇沖突最強烈的一幕,先是大婚的場景,劇情又回到了歡快的節(jié)奏,用《獅子舞》烘托喜慶的氣氛,《炊事員》《?;▔穪肀憩F漁民們?yōu)樾氯烁吲d。這時“珍珠”的心情既高興又激動,與之前的表演相比輕快中帶有一絲沉穩(wěn),喜悅中帶有一絲羞澀。到了后半段,“母親”的出現,以人神不能相戀為由強行將其拆散。這時的表演是全劇最具難度的表演,肢體動作要表現內心的掙扎與不舍,臉部表情有表現對“母親”的憎恨與害怕,直至聽到“海生”仰天的一聲長嘯,陷入最后絕望和無奈。最后在一輪明月下以《綢吊》結束了全劇,在最后的《綢吊》中柔術和略帶悲涼的音樂里自然地展示了分別的凄美,同時也演繹了相愛的纏綿。
全劇共有四幕,四幕的人物性格迥然不同,從成長到成熟,從相愛到分離,“悲歡離合”四種情境都要表達出來,對一個雜技演員來說是很不容易的,但這就是現代雜技,一個考驗演員全面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時代。未來雜技將會更加注重內外兼修,全面發(fā)展,這樣雜技演員才能自我完善,自我突破,在未來這多元化的藝術新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