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丹丹
小時候父母對待我們情緒的方式,基本就是我們自己長大后對待自己、對待我們孩子的方式。很多時候我們不敢承認與面對自己的情緒,有時甚至無法準確地描述自己的感覺。我們對待孩子也是如此,常常為他加油鼓勁,卻很少蹲下來,分享他的喜怒哀樂。當孩子帶來挑戰(zhàn)的時候,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承認與接受孩子的情緒,告訴他,你的感覺沒有錯,你有這些情緒很正常。事實上,當孩子得到理解、認可,他的心里會產(chǎn)生強烈的安全感,那他就會打開心扉,更愿意聽你接下來說的話。
認可孩子的真實感受
豆豆四歲多時練了一段時間跆拳道。一天換了一個代班的教練,那個教練整堂課都特別興奮,看到練不好的孩子,就抓出來單獨教,并不是懲罰,卻是豆豆最怕的事情。他有很強的本領(lǐng)混在一大堆人里自娛自樂,但一旦成為焦點,就會不知所措。教練沒發(fā)現(xiàn)這一點,她把豆豆當成重點扶持對象了,每個動作都特別關(guān)注他。我看得出來,盡管豆豆沒有排斥,但他不喜歡。
下課后,我明顯感覺到他沒有以往的興奮,耷拉著腦袋,一言不發(fā)。我蹲下來說:“我感覺你有點兒不開心。”他點點頭。我接著說:“是不是你不喜歡老師單獨教你?”他抬起頭,有些驚訝:“媽媽,你怎么知道的?”我神秘地一笑,說:“因為我是你的媽媽啊,自己的孩子有什么想法,當媽媽的一般都知道?!彼α艘幌?,賴在我的懷里,說:“媽媽,我都快要哭出來了,可是,我忍住了。”我說:“嗯,我知道你做了很大的努力,媽媽也看到了,盡管你不喜歡,不愿意教練讓你單獨練,但是你還是在努力地做好,謝謝你告訴媽媽你心里的想法。”他說:“因為我是你的兒子呀,兒子有什么事情,會第一個告訴媽媽。”
一場“肉麻”的對話結(jié)束,豆豆也忘記了之前的不愉快,和我手拉著手,跳著跑著回家了。“因為我是你的媽媽”“因為我是你的兒子”這是我們之間常常說的話。沒有特別的場景,總是很自然地說出來了。一直以來,我們之間從來都不吝嗇愛的表達。除了“我愛你”和隨時隨地的親親、抱抱,那些母子之間可以互相給予的默契、信賴、依靠、鼓勵、幫助等都通過“我是你的媽媽,我是你的兒子”一句簡單的話,很溫暖地表達出來。那個時候,豆豆總是很激動地鉆進我的懷里,那時的幸福似乎比其他任何時候都要強烈。
“因為我是你的媽媽”,不僅僅是想表達愛的關(guān)系,更是想告訴孩子:媽媽明白你當時的情緒,不管你是難過、暴躁、疼痛,媽媽都接受,都覺得這是可以理解的。這是我在孩子還小的時候,就教給他的“情緒誠實”,讓他可以自由地表達、自由地做自己。
接受孩子的不良情緒
和大多數(shù)孩子一樣,豆豆四歲左右時表現(xiàn)出前所未有的自尊與好強。在家里玩游戲的時候,一點兒也不愿意輸,這和他之前不溫不火、與世無爭的性格截然不同。我們總是有意識地讓著他,有時也跟他講“輸了并不代表全部,玩得開心更重要”的道理??墒牵旧陷斄撕笪覀儠玫绞裁礃拥姆磻?yīng)是無法預(yù)測的,有時他會無所謂,有時他哭兩聲又自己想通,而有時他會突然爆發(fā),大哭甚至打人摔東西。
這個時候,等他稍微安靜下來,我會走過去說:“輸了的感覺確實不好受,如果是我,我可能也會跟你一樣。”他停下來,用疑惑的眼神看著我。我接著說:“媽媽也會經(jīng)常失敗,有時盡管很努力了,但是還是會失敗,因為有時別人確實比我厲害一點兒,有時,別人可能運氣好一點兒。剛剛你和爸爸玩的時候,我覺得,爸爸今天的運氣好像要好些,老是抓到大牌。”他的表情平靜下來,說:“是啊!他的牌總是比我大!”我說:“所以你覺得很懊惱,對不對?覺得為什么他已經(jīng)比我大那么多了,還要比我抓到比我好的牌?”他點頭表示認同。我接著說:“確實有些不公平,不過打牌就是這樣,兩個人玩,有一個人贏,就會有一個人輸,要不就是打成平手。上一次你贏的時候,爸爸也有點兒不好受,但是,他覺得就算輸一次,也沒什么,因為玩得很開心啊,你覺得你玩得開心嗎?”他說:“我覺得開心?!蔽艺f:“那你想不想繼續(xù)開心呢?”他想了想:“好吧,那我們再來玩吧。”
理解孩子的內(nèi)在需要
孩子是很講道理的,他們的“無理取鬧”,很多時候只是因為想表達,又表達不出來,想得到理解,又沒有得到理解;而大人又總是自以為是的想當然,怎么也猜不到孩子的心思,孩子就越來越著急,行為就越發(fā)不受控制。
一天,帶豆豆去打預(yù)防針,排在他前面的那個男孩子哭得地動山搖。豆豆盡管之前為自己打氣,下定決心要做個勇敢的男子漢,為弟弟做個好榜樣,可還是掙脫我的手,跑到外面去了。我追上他,告訴他:打針是有一點點疼,但是可以忍受的,就像昨天他摔跤的時候,會疼一下,可站起來就不疼了。他點點頭,但還是不愿意跟我過去。我說:“媽媽小時候,也跟你一樣,每次打針都跑出去,每次外婆都要追好多次?!彼幌伦痈信d趣了。我接著說:“我和你一樣,心里有好大好大的恐懼,因為我不知道,那一點點疼到底有多疼,我很害怕針扎進我皮膚的那一刻。但是,后來媽媽克服恐懼了,發(fā)現(xiàn)真的就只疼一下,而且,完全沒有想象中那么疼。”他同意試一下。打針的時候,因為有了心理準備,他一聲都沒哭,結(jié)束后,還笑著對弟弟說:“可能你也會覺得有點害怕,但是真的不怎么疼?!?/p>
孩子常常有這樣那樣的小情緒,他們最需要的,往往不是你的鼓勵與安慰,而是你的理解和認可。讓他明白,你能理解他的情緒,能接受他的缺點,能等待他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