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彩旺
[摘要]:“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薄坝蟹ā?,只要遵循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直接與文本對話,其間教師要啟發(fā)、誘導、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盁o定法”,只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關鍵詞]: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 教學策略
《語文課程標準》和人教版第二學段(小學3~4年級,亦稱小學中年級段)語文實驗教材,對小學中年級段的閱讀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認真研究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特點,優(yōu)化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措施,保證這一學段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是避免小學階段學生閱讀能力分化,全面提高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關鍵。
一、吃透教材,鉆研教參
1.充分利用好單元導語,注重單元整合
從三年級上冊開始,每個單元前設計了專門的版面安排導語內(nèi)容。導語的主要作用是揭示單元學習的內(nèi)容,點明專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導語還布置了學習過程中的一些任務,為課文和“語文園地”的學習做好準備;同時,每組導語都配有表現(xiàn)專題內(nèi)容的背景圖,用直觀的方式更形象的揭示專題。所以,進行閱讀教學時,我們不能忽視導語。每個單元的導語一般都是兩段話,包含人文性和工具性兩個層面。第一段話用來激發(fā)興趣,點明專題,適合朗讀,有的也可背誦;第二段用來提示學習重點、學習方法,明示讀寫訓練點,適合讓學生默讀,以快速找到這樣的“點”。
2.重視識字與寫字教學
識字、寫字是貫穿整個小學階段的重要任務。在第二學段要求累計認識常用漢字2500個左右,其中1800個左右會寫,而且均是隨課文識字,這就意味著識字在閱讀課中占有一定的比重。這樣的教學要求在教學實際中怎樣把握呢?首先,正確區(qū)分語文書后橫線條里和方格中的字。橫線條里的字有的是在本篇課文中首次出現(xiàn),有的是以前出現(xiàn)過、卻不要求掌握的,而一旦出現(xiàn)在橫線條里就要求學生必須會認、會讀,也是教師在課堂上必須檢查的。對于一些繁、難字,要引導學生重點識記,既不可用時過多也不能一略而過。三年級的學生剛從低年段過渡上來,識字的任務很重,教師必須舍得拿出時間讓學生把生字認準、認實,而四年級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大量的識字方法,有一定基礎,任務量相對輕一些,所以教師在處理上可以稍微放手。方格中的字有的是以前就認識但不要求寫的,有的是本節(jié)課剛出現(xiàn)就要求寫的。只要是這里面的字,必須做到“四會”,即會讀、會認、會寫、會用。其次,要加強寫字教學。在指導學生寫字的時候,教師一定要板書示范,特別是指導不容易寫好的筆畫、結(jié)構(gòu)以及容易寫錯的筆順,要求學生把字寫端正,寫美觀。為避免學生疲勞,每次寫的字不要太多,適當分散寫,講求寫字的質(zhì)量。
3.區(qū)別好精讀與略讀課文的教學
從三年級上冊開始,課文分精讀和略讀兩種類型,這是從閱讀方法上對課文進行的劃分。精讀是認真仔細地研讀,有時甚至需要咬文嚼字,結(jié)合想象,加深對文本的理解。精讀不但是充分理解閱讀材料的重要方法,而且有助于提高理解和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與精讀不同,略讀只要求粗知文章的大意,不要求字斟句酌。
二、把握課時,明確目標
目標是教學活動的起點和歸宿,更是靈魂,作為一個小學語文老師,在具體的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有強烈的目標意識,充分重視目標對提高教學效率的巨大作用?,F(xiàn)在我們語文課一周只有五六節(jié),而語文課文的篇數(shù)卻并沒有減少,均在32篇左右,可謂時間緊任務重。一般情況下,用兩課時完成一篇精讀課文的教學,用一課時完成一篇略讀課文的教學。通常精讀課文的課時目標分配如下:第一課時,要完成識字任務、對課文朗讀的檢查、對內(nèi)容的整體把握(完成初讀與細讀)、解決泡泡里的問題及部分課后問題(一般為課后二、三題),這里需要強調(diào)的是對課文內(nèi)容的處理要遵循整體性,一般不提倡斷章取義。第二課時,通讀全文,回顧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賞讀(課文中哪些地方寫得好,好在哪里,特別好的地方背下來)、積累運用好詞好句、拓展課后問題、較有目的地搞小練筆、還可以進行鞏固識字、加強寫字訓練……
三、注重過程管理,提高教學實效
教學過程是否優(yōu)化,直接決定教學結(jié)果是否有效。為了追求更合理的教學過程,我們認為首先要加強預習能力的培養(yǎng)。新的課程理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而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課前預習。在調(diào)研中,我們看到有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標自然段、畫生字、練讀課文……唯恐顧及不周,其實這些事完全可以放在課前做。那么,預習都需要干些什么呢?要多讀課文,直到讀熟為止,對課文有個初步的但是整體的把握;認識書后橫線條里的字;要通過查字典理解字詞的意思;試著解疑課題;試著提出不懂的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不僅有內(nèi)容方面的,而且要有語言方面的,諸如,這兒為什么用這個詞?這個句子為什么這樣寫?試著回答課后問題等,只有這樣才能為課堂的集中學習作好準備,打有準備之仗。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薄坝蟹ā?,只要遵循閱讀教學的一般規(guī)律,要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直接與文本對話,其間教師要啟發(fā)、誘導、點撥甚至講解,使學生由不知到知,不懂到懂,不會閱讀到逐漸學會閱讀?!盁o定法”,只要因文而異,因生而異,以學定教,順學而導,教師就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教法,直至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