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煥娣
【摘 要】語文的新課程特別強調要在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重視對學生人文意識的培養(yǎng),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培養(yǎng)學生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那么怎樣的課堂教學結構才能構建這樣的學習氛圍呢?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談了一些看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氣氛
新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的自主學習,提出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這一切目標主要是通過課堂教學來實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基礎。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使小學生產生認知與情感上的積極體驗,從而促進學生將學習進行到底,那么,如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呢?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課堂教學開始時創(chuàng)設情境
一堂課要想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在課前必須調整好自己的狀態(tài),根據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情境。在課的起始便要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是一件輕松愉快的事。例如,我在《北京的春節(jié)》的教學中,上課伊始,利用兩分鐘的時間,播放了歌曲《恭喜》與精彩的北京春節(jié)圖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熱情頓時提高了,他們對歌詞、音樂帶來的喜慶,對新鮮、獨具特色的北京春節(jié)民俗圖片,產生了巨大的好奇,產生了解民風民俗的欲望,激發(fā)起了探究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我也受到同樣的感染,于是,我們師生同樂同歡的《北京的春節(jié)》公開課拉開了課堂的序幕。
二、動手操作調動課堂氣氛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兒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边@句話的意思是說,兒童多動手操作會促進智力的發(fā)展。從腦的結構看,人的大腦皮層的各種感覺和運動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積很大,所以手的運動能使大腦的很大區(qū)域得到訓練。動手操作的過程,調動了學生的感官參與,手腦結合。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動作,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發(fā)展的起點,激發(fā)了學生對操作活動的興趣。動手操作建立學生的表象思維,是學生的直觀學習,把書本內容生動化,讓語文學習更加形象,課堂學習氣氛不再是講和聽的形式。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中,充滿微笑地去授課,這是一種簡單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當然,這種微笑是發(fā)自內心的,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是一種與學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種矯揉造作、虛假的表情。學生在洋溢著微笑的課堂中,會感到教師的可親可敬?,F(xiàn)在有些教師在授課時,總是板著面孔,處處想著在學生中樹立威嚴感,這就在無形中就扼殺學生對你的親切感。那樣的話,試問,學生還愿意和你交流問題嗎?其實,教師的威嚴不是建立在嚴厲的表情基礎上的,而是來自于你的學問和修養(yǎng)。微笑著面對學生,其實是一種自信,一種認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學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說教,往往是因為覺得自己沒有能力征服學生,而運用一種外來的壓力去迫使學生去做,我想,這有時似乎會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
四、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情趣和學習的興趣
多媒體集圖文聲像于一體,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單一接收知識的現(xiàn)象,以聲音、圖像、圖片、文字等多種手段來傳遞信息,具有化無形為有形,化抽象為形象,化枯燥為生動的特點,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圖文并茂、聲像俱佳、動靜結合的教學情境,能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營造輕松愉悅融洽的學習氛圍,減輕小學生的心理壓力,使枯燥無味的課堂教學變得生機勃勃,利于激發(fā)和培養(yǎng)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與參與性,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古代詩歌的學習,這些教學內容年代較為久遠,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節(jié),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往往使教學枯燥無味,無法激起小學生參與學習的激情,也不利于學生對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多媒體可以突破時空的限制,用圖文聲像來重現(xiàn)古詩所描繪的意境。
五、創(chuàng)設懸念引發(fā)課堂氣氛
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開放學生的情感,為學生創(chuàng)設民主、寬松的課堂教學情境,留給學生學習活動較大的自由空間。教師要通過不斷的設疑激趣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例如《手指》的教學,在學習中指的特點與作用時,許多學生從“養(yǎng)尊處優(yōu),每逢做事,名義上它是參加了實際并不出力”這些語句中,認為中指的作用不大,是個沒有什么用途的家伙。一個同學突然站起來說:“老師,不對!中指也有作用啊!”“那有什么作用呢?”我趁機追問,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二胡過九級的芳琪同學說:“我拉二胡中指幫我按弦,作用可大了!”“對,我彈鋼琴也用到了中指?!薄皩懽帧⒋蜃?、按鼠標也靠中指?!薄袄蠋?,我發(fā)現(xiàn)作者在中指的作用部分是略寫了,這樣有詳有略才能合理安排文章內容!”“看來,各種事物在被人們忽略的同時,卻在默默無聞地為人們作貢獻。”一個不起眼的小問題,促成了一段精彩的生成,學生能聯(lián)系實際,更能從寫作上來談自己的看法,表現(xiàn)出強烈的求知欲。教師讓學生大膽發(fā)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結語
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好學上進、互助互愛的集體氣氛。創(chuàng)設課堂氣氛的方式、途徑多種多樣,教師要結合語文學科特點、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等因素,靈活地采取適合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
參考文獻:
[1]錢霞.注意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J].中國校外教育,2009,(05).
[2]韓榮.淺談英語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教育革新, 2010,(01).
[3]陳惠珍.新課標下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