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勞動模范、平谷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徐寅平
處處都在的養(yǎng)生之道
□北京市勞動模范、平谷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徐寅平
隨著健康觀念的變化和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預防與養(yǎng)生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應該提倡養(yǎng)生生活化,積極主動地把養(yǎng)生方法融入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養(yǎng)生是人類需要,社會的需要,日常生活處處可以養(yǎng)生,把良好的生活方式當成一種習慣,貫穿生命的全周期,就可以強身健體,防病延年。
自古就有藥食同源之說,人們每天攝入的五谷雜糧蔬菜水果,為我們提供了營養(yǎng)豐富的養(yǎng)生食物。廚房常用的蔥、姜、蒜、花椒、大料、核桃、杏仁、大棗、梨、藕、香菜、蘿卜等,都有調治疾病的功效。飲食既可以養(yǎng)人,也可以傷人;飲食既可以治病,也可以使人得病。
藥、食都有偏性,即“四氣五味”。食物和藥物都具有利與弊的雙重性。“四氣”是寒、熱、溫、涼四種屬性。凡是寒性體質的人,應選擇蔥、姜、蒜、羊肉、鹿肉、韭菜、香菜、核桃、大棗等具有溫熱作用的食物;少食藕、梨、鴨肉等屬性寒涼的食物。凡是熱性體質的人,應選擇具有寒涼屬性的食物如蓮子、百合、藕、綠豆、薏苡仁、西瓜等;少食蔥、姜、蒜、香菜、羊肉、魚肉等。
五味,是指酸、苦、甘、辛、咸五種味道。食物中的五味能養(yǎng)五臟,使五臟之氣充足,以發(fā)揮正常的生理功能。
酸入肝:酸味食物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可以用葡萄、山楂等酸味食物來補肝陰,抑制肝火。
苦入心:苦味食物具有清熱、瀉火的作用,可以用蓮子心、苦杏仁、苦瓜等,以清心火,解心煩。
甘入脾:甘味食物有補益脾胃的作用。可以用甘薯、玉米、大棗、桂圓、蜂蜜等甘味食物,以健脾養(yǎng)胃。
辛入肺:辛味食物辛散行氣,具有發(fā)散風寒、行氣止痛等作用??梢杂檬[、姜等辛味之品來散風寒、宣肺氣以防治風寒感冒,并有調理氣血、疏通經(jīng)絡的作用。
咸入腎:咸味食物有軟堅散結,滋養(yǎng)腎精作用??梢赃m量選擇食鹽、海帶、紫菜、海蜇、海參等食用。中醫(yī)在調理腎臟的時候,常用淡鹽水送服,以引藥入腎經(jīng)提高療效。
適當攝入五味對所屬五臟有益,如果五味過偏,就會引起疾病的發(fā)生。如:酸味太過容易造成肝氣太旺而克制脾胃;苦味太過容易造成心火太旺而克制肺氣;甘味太過容易造成脾胃過旺而克制腎氣;辛味太過容易造成肺氣過盛而克制肝氣;咸味過多很容易造成腎氣過盛而克制心氣。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五味調和,避免五味傷五臟。
《黃帝內(nèi)經(jīng)》:百病皆傷于氣,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思則氣結,悲則氣消,恐則氣下。不良的情緒直接導致人體的氣機紊亂,從而傷及人體的內(nèi)臟。
怒則氣上,怒傷肝:暴怒、狂怒則會引起肝氣上沖,出現(xiàn)頭暈目眩,頭脹頭痛,血壓增高,甚至腦出血等。
喜則氣緩,喜傷心:適度的喜悅情緒可以使氣血暢通,身心放松。若過度狂喜,特別是驚喜,則會使氣血運行紊亂,導致心病的發(fā)生,甚至危及生命。
思則氣結,思傷脾:思慮過度,或所思不遂,則會導致氣機郁結,影響脾的消化,出現(xiàn)情緒抑郁,腹脹,食少等。
悲則氣消,悲傷肺:遇傷感之事,則產(chǎn)生悲郁消極情緒,日久消耗肺氣,導致精神抑郁,悲傷哭泣,短氣懶言。
恐則氣下,恐傷腎:凡遇大驚卒恐,則損傷腎氣,出現(xiàn)二便失禁,月經(jīng)不調,甚至影響生殖功能。
睡眠對于人體的健康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的一生,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這既是生理所需,也是健康的保證。科學合理的睡眠,可以保證睡眠的質量,消除疲勞。
1、睡眠時間:睡眠要與自然界四時陰陽消長的變化相適應,春天宜早起晚睡;夏季宜晚睡早起;秋季宜早睡早起;冬季宜早睡晚起。
2、睡眠宜忌:
(1)睡前避免不良情緒刺激,否則,情緒過激,容易造成臟腑氣血功能的紊亂,導致失眠。
(2)晚飯不宜太晚,避免食用難以消化的食物。否則,“胃不和則臥不安”。
(3)頭枕適宜:頭枕的高度最好以不超過肩到同側的頸的距離為宜。枕芯要松軟,蕎麥皮做枕芯,冬暖夏涼,舒適輕柔。也可以因人而異,選擇藥枕。如有高血壓病,頭暈、頭痛,兩目昏花者,可以選擇決明子枕。經(jīng)常心煩口渴,口舌生瘡者,可選擇綠豆枕。
3、催眠方法:為了促進睡眠,保證睡眠質量,可以選擇睡前溫水泡腳,足底按摩涌泉穴,手指按壓神門、內(nèi)關、安眠穴等方法。
《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體育運動歷來就是人們普遍喜愛和重視的健身方法。通過各種運動方式,使人體的氣血暢通,臟腑安和,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延年益壽。
孫思邈《千金要方》提出:“養(yǎng)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運動方式多種多樣,無論是傳統(tǒng)的健身運動,還是現(xiàn)代體育運動,都要因人制宜,運動有度,量力而行。若運動強度過大,耗傷人體的正氣,影響了臟腑的正常功能,則對健康極為不利??茖W適度的運動,則在運動后感到精力充沛,體力增強,飲食、睡眠正常。反之,活動量過大,則會出現(xiàn)疲乏倦怠,心悸氣短,頭暈,食欲不振等不適癥狀。
養(yǎng)生重在知行并重,持之以恒。養(yǎng)生源于生活,始于生活,倡導養(yǎng)生貫穿生命的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