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姣
那一年,她8歲,但已長大成人,雖然只有薄薄的64頁,但每一頁的內(nèi)容都契合高中生的學習與生活。
那一年,我15歲,戴著厚鏡片眼鏡,留著齊肩短發(fā)。跟同學一樣,我努力為夢想尋找現(xiàn)實的落腳點,畫一張通往大學的路線圖。
我與《高中生》就這樣相識。
那一年,是2009年。2009年9月份,伴隨著成長的渴盼,我開始了高中的生活。繁忙的學習之余,我總期待能讀一點課本之外的東西。于是,能找到的文學書籍和期刊成了我經(jīng)常翻閱的對象。因為這種期待,我與《高中生》結下了不解之緣。
對《高中生》的最初記憶,來源于《快樂閱讀》(2010年改版為《青春勵志》)中一篇篇耐人尋味的文章。直至今天,我依然記得刊于2009年10月上旬刊的《書包里的快樂記憶》。這篇文章里,裝滿了作者的求學回憶,親切到仿佛能觸摸到,讀起來又好像在審視自己的求學歷程。此后,每讀到讓我感動的文章,我就會摘錄在本子上,在欣賞之余也慢慢學習寫文章。
后來,我終于欣喜地看到自己的文章變成了鉛字,稿費單與證書款款而來。觸摸著印有自己名字的報紙雜志,我感慨萬千。
此外,《高中生》還是我學習上的有力幫手。
記得在高三下學期的一次數(shù)學課上,一向嚴謹?shù)膭⒗蠋熗蝗幻俺鲆痪洌骸澳銈兛梢匀タ纯?月份的《高考指導》,上面有關于圓錐曲線、概率、函數(shù)等題型的解題技巧,內(nèi)容很豐富、實用,可以當作課外輔導資料?!毕抡n后,我翻看了這一期雜志。我才明白,設而不求、整體代入、數(shù)形結合等技巧在解答圓錐曲線與直線的位置關系時有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解題中,我有意識地運用這些技巧,方便了不少。我推薦外班的同學也去看這一期雜志,他們都感覺收獲了不少。
在面臨大學畢業(yè)的迷茫時,我曾在日記中寫道:“學了四年中文后,我之所以對某個地方充滿向往,不是因為它的繁榮讓我著迷,而是因為它強大的文化力量直抵內(nèi)心深處。如果自己的文字能有幾分分量,并由此謀得一份工作,那是最好不過的?!?/p>
幸福在我的期待中慢慢來臨。2015年年底,我?guī)е化B在各類報紙雜志發(fā)表的文章和獲獎證書來《高中生》雜志社應聘,憑借自己的文字功底和寫作水平,通過了一輪輪筆試和面試。
如今的我,已是《高中生》雜志社的一名編輯。成為《高中生》的一員后,我才真正為其秉持的理念所感動。2016年9月上旬刊,我執(zhí)行了一個策劃“嗨,請尊重你身邊不喜歡的人”。從讀者到編輯,我根據(jù)學生的閱讀需求組稿。策劃中,我寫的《也說那些“不喜歡”》(我用的是筆名“南茜”)陳述了“不喜歡”的情況并分析了原因。其他幾篇稿子,有體現(xiàn)學生日常生活的,有相處不好時的不同處理方式,有原創(chuàng)漫畫,等等。策劃的稿子大多貼近學生的生活。身份的轉換讓我猛然明白,當初《高中生》何以給自己和同學以影響,原來這里的編輯都是從高中生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的,所以能打動人,影響人,幫助人。
縱然時光飛逝,生命中依然有一種力量讓我不斷成長。那一年,我15歲,與《高中生》相識,我和她一路相伴;今年,《高中生》15歲,從讀者到員工,我依舊與她同行,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