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沭陽縣南湖小學 王 勇
讓小學數學課堂“生活化”
江蘇省沭陽縣南湖小學王勇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除法。本文以初建的“問題牽引式·三橫五縱”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為基礎,從教學內容生活化、創(chuàng)設情境生活化、教學過程生活化、教學手段生活化、教學評價生活化等五個方面探討了小學數學課堂開展生活化教學的具體策略。
小學數學;生活化;策略
陶行知先生提倡“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要求做到“教學做合一”?!稊祵W課程標準》也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體驗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從數學角度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以及發(fā)展思維能力,體驗數學樂趣,感悟數學的作用?!币虼烁母镄W傳統(tǒng)數學課堂的教學,引入生活教育理念,開展“生活化數學教學嘗試”顯得很有必要。
1.數學教學生活化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要求
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的重點。近年來,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取得了長足的進展,但在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和升學考試的重壓下,數學課堂教學中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未得到根本解決,諸如重書本知識的傳授,忽視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重考試成績,忽視整體素質的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學實踐中普遍存在。因此,生活化教學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改革所必須解決的實際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2.數學教學生活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延伸和實踐
陶行知主張“學校教育的范圍不在書本,而應擴大到大自然、大社會和群眾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會和群眾學習”[1]。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有效手段。生活化教學有利于改革課堂教學呈現形式比較單一,學習內容單調、枯燥,學生被動學習的局面;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走進生活,走近數學,熱愛數學。
3.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實現數學教學生活化創(chuàng)造了條件
現代科學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特別是計算機及網絡教學進入教育教學領域,使教育內容、手段和方法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變革,為生活化教學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和空間。
我們以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作指導,構建了“問題牽引式·三橫五縱”的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三橫”是指“課堂牽引核心問題”以及相關的“教”與“學”的行為分布。其中“學”為主,“問題”是核心,而“教”是通過“問題牽引”作用于學生的“學”,為“學”服務?!拔蹇v”是指五個課堂縱向環(huán)節(jié),其基本結構如下:
圍繞這一課堂基本模式,在生活化課堂教學的組織過程中,要注意采用以下的操作策略。
【策略1】教學內容生活化
現有教材一般不是以生活化問題為基礎進行編排的,因此,我們有必要對現行教材的內容進行生活化延展和整合。要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真實生活的,對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具有重要價值的,難度和深度適合學生所處的年齡特點和能力水平的,并能激發(fā)學生積極主動探究的內容進行教學。例如,教學一些概念、例題時,我們可以適當引申拓展,通過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數學活動來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策略2】創(chuàng)設情境生活化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師的任務,不在于講授知識,而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興趣盎然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2]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趣味化、生活化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習動機,啟發(fā)學生思考,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事實證明,將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學內容設計成若干生動有趣、誘人且易于接受的問題,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是有很大幫助的。
【策略3】教學過程生活化
在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中,許多教師為了騰出更多的時間解題、練題,把生動活潑的認識過程變成題型套解與復制的機械活動,這嚴重抵制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在課堂教學中,應通過平等民主的生活化研討過程,加強知識形式過程的教學,如問題的發(fā)現過程,概念的形成過程,結論的總結過程,思路方法的探究過程,規(guī)律的概括過程,問題演變、推廣、引申的過程,學生在這一系列過程中,體驗研究數學的思想方法、科學態(tài)度。
(1)操作探究:加強動手操作是教學過程生活化的形式之一。抓住一些可操作性的問題,讓學生動手設計、操作、討論,通過學生動眼、動手、動腦、動口,親身體驗研究數學的過程和方法,教師邊組織活動,邊啟發(fā)學生,促使學生有新的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形成熱烈的研討氛圍,對生活化教學的順利開展是大有益處的。
(2)競賽激情:小學生好勝心強,學習時組織各種比賽活動,能有效激發(fā)學習、探索知識的熱情,培養(yǎng)競爭意識。教學中,可列舉一些生活中的實例,利用男女分組搶答比賽等形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索熱情,這樣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3)合作交流:對一個問題,學生自主探究后,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地捕捉并積極地引導,促使彼此之間的信息溝通,形成了一個新的、更完善的知識結構,達到講授或獨立完成所達不到的效果。因為合作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同學們的觀點相互激發(fā),往往會出現許多思維“亮點”。
【策略4】教學手段生活化
可以借助實物、模型等教具,通過直觀教學和形象演示,拓展生活化教育資源。同時,現代教育技術的輔助也為數學生活化教學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它們使學生從那些煩瑣、枯燥和重復性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和機會去思考、提煉和加工“生活化”中的信息,促進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特別是多媒體的教學更加形象、生動,富有美感,有利于突破教學難點,可以完成傳統(tǒng)手工無法完成的高難度操作性問題。
【策略5】教學評價生活化
數學教學生活化的評價重點應是學習過程的評價,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參與程度、協(xié)作精神、合作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數學生活化關注的不是生活化成果的大小、生活化水平的高低,而是注重生活化的過程性、內容的豐富性和方法的多樣性、合理性。對學生在生活化過程中的評價實行多元化,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在評價標準上,體現開放性,不求結論的標準化、唯一化,采用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評價方式,如可以采用辯論會式的評價方式進行自評和互評,對在生活化學習中有標新立異的學生,大力進行表揚鼓勵,把他們的成果在班級、學校進行展示,并記錄進學生檔案。還可以將生活化成果經篩選讓專家、媒體等參與評價,擴大評價活動的范圍,促進激勵機制的形成。
陶行知先生說:“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保?]在進行生活化數學教學的時候,教與學都必須以“做”為中心,以“實踐”為中心,以“生活”為中心,于生活中學數學,在生活中用數學,努力思考、改進,去除浮夸、草率,擯棄“追風頭”“趕時髦”,使我們的數學課堂教學在生活化教學的指導下煥發(fā)出蓬勃生機。
[1]陶行知.談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四卷).P428.
[2]崔允漷.有效教學:理念與策略(上).人民教育.2001(6).P46-47.
[3]陶行知.陶行知文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