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娟
223421 江蘇省 漣水縣梁岔中心衛(wèi)生院
?
循證護理在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的應用分析
王愛娟
223421江蘇省 漣水縣梁岔中心衛(wèi)生院
目的探析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運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選擇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編號的偶數(shù)和奇數(shù)將其分為兩組,其中給予對照組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而觀察組則運用循證護理,對兩組的術后護理滿意度和疼痛改善效果進行對比。結果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術后疼痛優(yōu)良率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同時,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上將循證護理運用在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術后疼痛得到緩解,還能提高護理質量,增強家屬滿意度,避免發(fā)生護患糾紛。
乳腺癌;循證護理;護理實踐;臨床效果
乳腺癌是比較常見的一種女性惡性腫瘤,在全身腫瘤中占有較高的比例,約為7%~10%左右,嚴重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1]。當前臨床上在治療乳腺癌時,手術是比較常用和有效的一種方法,雖然療效確切,但是手術作為一種應激源,容易增強患者的機體應激反應,再加上術后留置引流管、靜脈輸液管以及心電監(jiān)護等諸多因素影響,容易使患者產(chǎn)生煩躁、焦慮以及恐懼等諸多不良情緒,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因此,本文對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運用循證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探討,如下報道。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4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46例為研究對象,根據(jù)入院編號的偶數(shù)和奇數(shù)將其分為兩組,每組23例。對照組年齡40~76歲,平均年齡為(52.3±6.8)歲;觀察組年齡41~73歲,平均年齡為(52.1±6.7)歲。所有患者均行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并且術后經(jīng)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兩組患者在治療方法、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運用傳統(tǒng)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術中以及術后護理。
1.2.2 觀察組
1.2.2.1 術前護理 術前,大部分乳腺癌患者均合并恐懼、焦慮以及緊張不安等不良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順利進行。所以,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應該熱情接待患者,耐心給患者介紹病房環(huán)境、醫(yī)療設備、醫(yī)務人員等,幫助患者熟悉陌生的病房環(huán)境,對患者的焦慮程度進行準確評估,將患者的心理需求作為基本依據(jù),充分考慮到患者的個體差異性,給予患者個性化心理護理,緩解患者的緊張和焦慮情緒。同時,護理人員應該加強患者的健康教育,耐心給患者講解手術的相關知識,包括方法、過程、注意事項等,幫助患者調(diào)整好心理狀態(tài),并且多列舉一些成功的病例,讓患者了解到手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穩(wěn)定患者情緒,做好充足的術前準備。
1.2.2.2 術中護理 患者進入手術室后,護理人員應該多鼓勵和關心情緒,并且將室內(nèi)的濕度和溫度調(diào)節(jié)好,使手術室內(nèi)保持安靜,減輕患者的應激反應。護理人員應該協(xié)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麻醉平穩(wěn)后,將患者的枕頭去掉,使患者保持仰臥姿勢,外展上肢約90°,將軟枕分別墊于患側肩背部和上肢,使手術視野充分暴露。手術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該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尤其是血壓、心率、脈搏以及呼吸等,一旦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告知醫(yī)生,采取有效處理措施,避免發(fā)生并發(fā)癥。
1.2.2.3 術后護理 術后護理包括幾點(1)體位護理。術后6h后,護理人員應該將患者的病情作為基本依據(jù),協(xié)助患者保持舒適的體位,通常為平臥位,在患者還未清醒的情況下,需要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避免誤吸嘔吐物導致窒息或者吸入性肺炎。平臥6h后,護理人員要幫助患者改變體位,將一個軟枕墊在患側上肢下面,固定手部于功能位置,使腫脹減輕,有助于淋巴和血液回流;(2)疼痛護理。疼痛是乳腺癌根治術后比較常見的一種并發(fā)癥,不僅對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狀態(tài)造成嚴重影響,還對脊髓交感神經(jīng)反射產(chǎn)生刺激作用,使血管收縮,不利于切口愈合。護理人員應該對引流管進行妥善固定,避免因為改變體位使管道扭曲和牽拉,對切口造成刺激而進一步加重疼痛。同時,護理人員還應該指導患者通過聽音樂、看書、看電視等轉移注意力的方式,使疼痛感得到緩解,必要的情況下,應該嚴格按照醫(yī)囑要求,給予患者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物治療;(3)患肢護理。術后,護理人員應該對患肢遠端和切口血運進行密切觀察,抬高患側上肢約15°~30°左右,將一個軟枕墊在患肢下面,有助于靜脈血液回流,并且不能對患肢進行抽血、注射以及靜脈穿刺等。
1.3 觀察指標 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的術后疼痛改善效果,總分為10分,0分為無痛,10分為劇痛,其中0~2分為優(yōu);3~4分為良;5~7分為可;8~10分為差[2]。同時,運用自制護理滿意度調(diào)查表調(diào)查兩組的護理滿意度情況,有非常滿意、滿意以及不滿意三個等級可供選擇。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運用SPSS14.5統(tǒng)計軟件分析本次數(shù)據(jù),采用χ2對組間計數(shù)資料對比進行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術后疼痛改善效果對比 相比較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術后疼痛優(yōu)良率較高,組間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疼痛改善效果對比[n(%)]
組別優(yōu)良可差優(yōu)良率對照組(n=23)5(21.74)10(43.48)7(30.43)1(4.35)15(65.22)觀察組(n=23)10(43.48)11(47.83)2(8.7)0(0.0)21(91.3)χ2值12.0821.2288.5236.55210.624P值<0.05>0.05<0.05<0.05<0.05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手術作為軀體性和心理性的一種應激源,能夠在生理和心理上對患者的心理活動造成直接影響,使患者出現(xiàn)強烈的心理和生理應激反應,不僅影響循環(huán)、內(nèi)分泌以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對手術和麻醉造成直接干擾,影響手術效果[3]。臨床研究資料表明,在乳腺癌的護理實踐中運用循證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降低患者的恐懼和焦慮程度,減輕生理和心理不適,減輕機體應激反應,使患者自身的耐受性提高,從而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和依從性[4]。同時,術后進一步加強患者的體位護理、疼痛護理以及患肢護理,能夠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促進靜脈血液回流,改善血流狀態(tài),避免發(fā)生靜脈血栓,并且定期幫助患者改變體位,按摩受壓部位,還能降低發(fā)生壓瘡的風險,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患者康復[5-6]。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疼痛優(yōu)良率為91.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65.22%,并且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高,說明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運用循證護理效果顯著,這一結果與朱偉珍[7]等研究報道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上將循證護理運用在乳腺癌患者護理實踐中,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術后疼痛得到緩解,還能提高護理質量,增強家屬滿意度,避免發(fā)生護患糾紛。
[1] 彭翠娥,諶永毅,王衛(wèi)紅. 全人護理模式在老年乳腺癌術后患者中的應用實踐[J]. 中國護理管理,2014,12(2):198-201.
[2]田瑩. 乳腺癌化療患者居家管理中延續(xù)護理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4,21(9):351-352.
[3]陳軍. 循證護理在乳腺癌手術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8(3):29-30.
[4]劉偉,李貴鳳. 優(yōu)質護理服務對乳腺癌患者在臨床實踐中的應用[J]. 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學報,2012,15(5):126.
[5]張述華. 舒適護理在70例乳腺癌患者圍手術期的應用分析[J]. 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10,12(3):1791-1792.
[6]趙麗琴. 循證護理對乳腺癌患者化療期間惡心及嘔吐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9):105-106.
[7]朱偉珍. 循證護理在乳腺癌根治術后功能鍛煉中的應用[J]. 當代護士(專科版),2011,9(2):82-83.
10.3969/j.issn.2095-9559.2016.06.010
2095—9559(2016)06—2615—02
2016-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