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沁 周國平
摘 要:《詩經(jīng)》作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其高超的修辭手法具備了極高的審美價值,為后來詩歌修辭手法的運用奠定了基礎(chǔ)。源遠故而流長,深遠故而持久。本文通過選取其中典型代表作品,對《詩經(jīng)》中的比喻、夸張的修辭方法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詩經(jīng)》 比喻 夸張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編成于春秋時代,分為“風(fēng)、雅、頌”三大類,內(nèi)容豐富,影響深遠,涉及到守喪、征戰(zhàn)、刺政、愛情等各個方面,在如泣如訴中為我們講述了人間至誠至真的的情感。為我們展現(xiàn)了那個時代的情感性格的一部分,發(fā)乎情,立于心,而行于言,這些跨越幾千年的詩句,不僅在歷史上的各朝各代產(chǎn)生回響,還在當(dāng)代散發(fā)著無限的光輝。相較于藝術(shù)手法上的抒寫價值,《詩經(jīng)》更為突出的是它高超的修辭手法。本文通過選取其中的一些詩句來分析比喻和夸張的修辭手法在《詩經(jīng)》中的運用。
一、比喻修辭手法的運用
朱熹《詩集傳》:“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彼^“比”即是比喻,比喻是《詩經(jīng)》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修辭手法,以下是運用比喻修辭手法較為典型的作品。
(1)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小雅·大東》)
(2)心之憂矣,其毒大苦。
念彼共人,涕零如雨。(《大雅·小明》)
(3)蔦于女蘿,施于松柏。
如彼雨雪,先集維霰。(《小雅·頍弁》)
(4)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小雅·角弓》)
(5)颙颙昂昂,如圭如璋。(《大雅·卷阿》)
(6)如江如漢,如山之苞。
如川之流,綿綿翼翼。(《大雅·常武》)
(7)交交黃鳥,止于棘。
誰從穆公?子車奄息。(《秦風(fēng)·黃鳥》)
所謂明喻,即明顯地用另外的事物來比擬某事物的一種修辭手法。而上述例子中均出現(xiàn)了比喻的明顯修飾詞“如”。例(1)中,“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庇媚ナ鞅扔鱽硇稳荽舐返钠教?,用箭作比喻來形容道路筆直。此詩中的“周道”或稱“周行”指的是運輸軍隊、軍用物資、貢賦和征斂財富的必經(jīng)之路。而詩人通過比喻的手法描寫這條路的平坦、直長再通過平民百姓反襯出這條“周道”給被征服的人民帶來的壓榨、勞役、困苦、怨憤和沉痛的嘆息。例(2)描寫的是周大夫行役于荒遠之地,思念家鄉(xiāng)而不得歸,故而發(fā)出感嘆“我的心里憂傷呀,如同毒藥一般苦;想起古時的那些人,淚落地如同雨一般?!痹姼鑼⑿闹械某羁嗪蜏I水比作“毒”“雨”,極言思歸不得歸之苦,表達對時政的不滿。例(3)“蔦于女蘿,施于松柏”,言蔦蘿施于松柏比作兄弟、親戚之間的纏綿依附之意,“如彼雨雪,先集維霰”,將生命比作雨雪,像冰珠雪花一樣很快消融,生動形象地諷刺了西周禮樂崩壞,周天子暴戾無親,不能宴樂同姓、九族親睦、孤危將亡。例(4)“毋教猱升木,如涂涂附”,用“猿猴不用教也會上樹、泥巴涂在泥上自然粘牢”比喻“小人本性無德、善于攀附”,如果君王上行不正,其行必有過。最后“雨雪浮浮,見晛曰流”,雪花大片大片地隨風(fēng)飄散,陽光一出,雪就融化,比喻小人的驕橫、無所節(jié)制和不可理喻。例(5)中的“圭、璋”代表古代貴重的玉制禮器,“颙颙昂昂,如圭如璋”,將人比成像圭和璋一樣,形容人氣質(zhì)高雅、溫和謙恭。生動的比喻使得人物品德高尚的形象躍然紙上。例(6)中,詩人用了一連串的比喻“如江、如漢、如山、如川”為我們刻畫了王師勢盛兵多如同鳥兒在飛翔,好比江漢長流水,如同青山環(huán)抱,好似洪流勢不可擋,增強了詩歌的藝術(shù)感染力。例(7)描寫“三良”殉葬時的情景,本詩通過悼念“三良”的方式來表現(xiàn)對“三良”的惋惜和對殉葬制度的不滿——以黃鳥止于棘樹不得其所,暗示了子車氏之子殉葬的不得其所,這樣的能勇士臨穴也“惴惴其栗”,正在控訴殯葬的殘酷。
二、夸張修辭手法的運用
夸張是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在尊重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chǔ)上有目的地夸大或縮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強表達效果的修辭手法?!段男牡颀垺分性岬剑骸肮首蕴斓匾越?,豫人聲貌,文辭所被??滹椇愦妗km詩書雅言,諷格訓(xùn)世。事必宜廣,文亦過焉?!毕旅孢x取《詩經(jīng)》中的部分詩句,從不同方面分析其中夸張的修辭風(fēng)格。
(9)千祿百福,子孫千億。(《大雅·假樂》)
(10)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群。
誰謂爾無牛?九十其槨。(《小雅·無羊》)
(11)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ā短骑L(fēng)·無衣》)
(12)不虧不崩,不震不騰。
三壽作朋,如岡如陵。
公車千乘,朱英綠縢,二矛重弓。
公徒三萬,貝胄朱綅,烝徒增增。(《魯頌·閟宮》)
(13)周原膴膴,堇荼如飴。(《大雅·綿》)
(14)曾孫之稼,如茨如梁。
曾孫之庾,如坻如京。
乃求千斯倉,乃求萬斯箱。(《小雅·甫田》)
例(9)、例(10)、例(11)都屬于《詩經(jīng)》中運用數(shù)字來表現(xiàn)出夸張修辭的典型代表?!扒У摪俑#訉O千億”,福祿成千上萬,子孫數(shù)目數(shù)不勝數(shù),用“千”“百”“千億”等虛數(shù)極言福祿之厚、子孫數(shù)之多?!罢l謂爾無羊?三百維群。誰謂爾無羊?九十其槨。”誰說你家缺羊?三百只一群在牧場。誰說你家缺牛,七尺高的牛兒有九十頭。運用“三百”“九十”等虛數(shù)詞語加上反問的語氣強調(diào)牛羊之多?!半y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七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美觀;難道說我沒衣服穿?我的衣服有六件,但都不如你親手做的,既舒適又溫暖。”和上兩首一樣,詩中的“七”和“六”都是約數(shù),極言衣服之多,更顯亡妻所制衣之“安且吉兮”和“安且燠兮”。例(12)用夸張的文辭歌頌周的興起、魯國的建立、恢復(fù)疆土、修建公廟等事,穿插了對僖公福壽的反復(fù)祝頌威武的戎裝,精良的武器,體現(xiàn)了軍隊無堅不摧的士氣。例(13)“膴膴”乃“肥美”之義,詩中用夸張的手法贊美周原的肥沃寬廣,用堇葵、苦菜如同蜜糖一樣香甜來表現(xiàn)出周原的富庶。例(14)“茨”為“屋蓋”義,形容圓形之谷堆。“梁”為“橋梁”之義,形容長方形的谷堆。周王土地上收割下的莊稼,堆得密如茅屋,高如車頂梁;糧食裝滿周王座座米糧倉,高得賽過那丘陵和小山崗。還需要再建造一千座倉庫,還需要再打造一萬輛車廂,用夸張的手法表現(xiàn)出年年黍米稷稻粱五谷豐登,普天下的老百姓生活富足幸福。
三、結(jié)語
《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主義詩歌創(chuàng)作的起點,其本身散發(fā)著無窮的魅力,而修辭手法的運用在“風(fēng)、雅、頌”等篇章中均有體現(xiàn)?!对娊?jīng)》中涉及到守喪、征戰(zhàn)、刺政、愛情等各個方面,而通過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的運用,在如泣如訴中為我們講述了人間至誠至真的的情感,讓我們感受到了中國古代文學(xué)人性主義的光輝,這是難能可貴的,也是直到今天,還吸引著無數(shù)后人去解讀它的原因。
參考文獻:
[1]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2]呂楠.涇野先生毛詩說序[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36.
[3]朱熹.詩集傳[M].北京:中華書局,2011.
[4]方玉潤,李先耕.詩經(jīng)原始[M].北京:中華書局,2011.
(張沁 周國平 浙江寧波 寧波大學(xué)教師教育學(xué)院 315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