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娜
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效果
劉 娜
目的 探討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收治的74例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7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guī)護肝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恩替卡韋進行治療,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48周后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清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膽堿酯酶(CHE)、乙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Child-Pugh評分及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Ⅳ型膠原等肝纖維指標,并比較其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陰轉(zhuǎn)率及HBeAg/乙型肝炎e抗體(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結(jié)果 治療12周、48周后,觀察組患者ALT、TBIL、CHE、PT含量及Child-Pugh評分、HBV-DNA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AL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HBeAg陰轉(zhuǎn)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及Ⅳ型膠原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結(jié)論 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肝纖維化形成。
恩替卡韋;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效果;肝功能;肝纖維化
失代償期是乙型肝炎肝硬化終末期表現(xiàn),具有并發(fā)癥多、預后差、病情進展快等特點?;颊吒闻K組織持續(xù)受損、病情加重主要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因此《歐洲協(xié)會肝病臨床實踐指南》推薦使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1]。恩替卡韋與其他核苷類似物比較,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顯著,是一種強效抗病毒藥物,治療活動性肝炎及代償期肝硬化的控制率高、耐藥率低、優(yōu)勢明顯[2]。本研究就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74例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要求,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7例。觀察組患者中,男20例,女17例,年齡20~78歲,平均(45±9)歲,病程7~20年;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5例,年齡18~82歲,平均(45±10)歲,病程8~18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水飛薊素、促肝細胞生長素、還原型谷胱甘肽、清蛋白等護肝支持治療,并防治細菌感染、腹水、上消化道出血、肝腎綜合征、肝性腦病等并發(fā)癥。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恩替卡韋(南京正大天晴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20038,規(guī)格:0.5 mg),0.5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治療48周。
1.3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治療48周肝功能、Child-Pugh評分及乙型肝炎病毒的脫氧核糖核酸(HBV-DNA)水平。肝功能:包括丙氨酸轉(zhuǎn)氨酶(ALT)、清蛋白(ALB)、總膽紅素(TBIL)、凝血酶原時間(PT)、膽堿酯酶(CHE)。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ALT、ALB、TBIL、CHE含量;PT由凝固法檢測;采用羅氏公司熒光定量PCR試劑定量檢測HBV-DNA水平,檢測下限為1000拷貝/ml。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治療48周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陰轉(zhuǎn)率及HBeAg/乙型肝炎e抗體(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③觀察兩組患者治療前,治療12周、48周后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及Ⅳ型膠原等肝維化指標變化情況。采用發(fā)光法檢測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及Ⅳ型膠原含量。
1.4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治療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評分及HBV-DNA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ALT、ALB、TBIL、CHE、PT含量及Child-Pugh評分、HBV-DNA載量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12周、48周后,觀察組患者ALT、TBIL、CHE、PT含量及Child-Pugh評分、HBV-DNA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ALB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評分及HBV-DNA水平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肝功能、Child-Pugh評分及HBV-DNA水平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 治療48周后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治療前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ALT(U/L)ALB(G/L)TBIL(μmol/L) PT(s)對照組 37 153±45 121±37 97±34 26±6 29±6 31±7 60±1954±17 40±15 20.8±2.7 18.6±2.5 17.4±2.2觀察組 37 154±43 85±35 46±30 27±6 34±7 40±7 59±2043±16 29±14 20.9±2.7 16.35±2.6 11.37±2.0 t值 0.920 4.282 6.741 0.064 3.195 5.434 0.117 3.005 3.236 0.111 3.809 12.37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0.05 <0.05 >0.05 <0.05 <0.05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 治療48周后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CHE(U/L) Child-Pugh(分) HBV-DNA(IU/ml)對照組 37 3069±1779 2158±1573 1704±1181 10.6±2.810.0±2.1 8.3±1.6 5.6±1.7 4.9±1.4 3.6±1.3觀察組 37 3153±1854 5015±1822 5590±1936 10.4±2.7 8.1±2.0 6.2±1.5 5.6±1.5 3.1±1.2 2.1±0.9 t值 0.198 7.221 10.421 0.280 3.842 5.829 0.080 5.878 5.7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治療12、48周后HBeAg陰轉(zhuǎn)率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比較 治療12周后,觀察組患者的HBeAg陰轉(zhuǎn)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分別為21.6%(8/37)、18.9%(7/37),治療48周后分別為29.7%(11/37)、27.0%(10/37);對照組患者HBeAg陰轉(zhuǎn)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均為0。治療12、4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HBeAg陰轉(zhuǎn)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
2.3治療前后肝維化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及Ⅳ型膠原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治療12周、48周后,觀察組患者的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及Ⅳ型膠原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維化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肝維化指標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 治療48周后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治療前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 治療前 治療12周后治療48周后對照組 37 336±58 271±52 204±4 174±30 162±28 146±21 250±42230±38 222±32 187±56 175±42 160±33觀察組 37 336±59 251±50 140±39 176±32 157±28 117±21 251±42220±36 178±30 190±57 157±44 125±29 t值 0.051 1.669 6.895 0.280 0.894 5.920 0.1251.065 5.930 0.257 1.795 4.878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0.05 <0.05 >0.05 >0.05 <0.05
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HBV-DNA呈中度及以上水平、肝功能反復異常等,易在較短時間內(nèi)演變?yōu)楦喂δ芩ソ?,甚至最后會發(fā)展成為肝癌,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3]??共《舅幬镏委熓Т鷥斊谝倚透窝赘斡不寞熜л^好,其可最大限度地清除、抑制病毒,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阻止病情進展[4]。恩替卡韋是一種環(huán)戊基鳥嘌呤核苷類似物,可有效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其經(jīng)口服吸收進入肝細胞后,可在磷酸化作用下,成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形式,三磷酸形式是抑制HBV-DNA聚合酶的活性形式,主要以HBV-DNA聚合酶和反轉(zhuǎn)錄酶為作用靶點,抑制HBV聚合酶的啟動、逆轉(zhuǎn)錄以及DNA依賴的DNA合成,達到抑制HBV復制的作用,進而使肝臟炎癥減輕,阻止肝纖維化的形成。臨床研究分析結(jié)果表明,恩替卡韋具有長期抑制病毒的作用,且初治患者治療5年的病毒變異率低于1.2%[5]。
本研究主要探討了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效果。治療12周、48周后血清肝功能指標、Child-Pugh評分及HBV-DNA載量均優(yōu)于對照組,HBeAg陰轉(zhuǎn)及HBeAg/抗-HBe血清學轉(zhuǎn)換率均高于對照組,表明恩替卡韋可迅速、有效地抑制HBV復制,使HBV-DNA水平降低,病毒學應答較好,可改善肝臟炎癥程度、合成功能及預后。孫長江等[6]研究表明,隨著HBV-DNA水平快速的下降,肝細胞炎性反應減輕,可有效延緩病情發(fā)展。觀察組透明質(zhì)酸、層粘連蛋白、Ⅲ型前膠原低于對照組,恩替卡韋通過抑制HBV的復制,減輕肝臟炎性反應與壞死,使肝纖維化的形成受阻,具有較強的抗肝纖維化作用。楊兆等[7]研究表明,恩替卡韋具有迅速降低HBV-DNA水平的作用,能改善患者肝功能,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符。
綜上所述,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可有效抑制病毒復制,改善患者肝功能,阻止肝纖維化形成。
[1] 王瑤芬.恩替卡韋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的Meta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14,23(2):188-192.
[2] 趙亞娟,王麗.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臨床觀察[J].河北醫(yī)藥,2012,34(13):1987-1988.
[3] 吳杭源,周秀琳.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2a療效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2(8):842-843.
[4] 張勤儉,張建,李燕,等.恩替卡韋治療乙肝肝硬化失代償期的臨床研究[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1,33(3):60-62.
[5] 湯茂剛.核苷(酸)類似物治療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償期臨床研究[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5,24(3):301-303.
[6] 孫長江,徐偉松,劉玉峰,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3,22(26):2858-2860.
[7] 楊兆輝,劉麗萍,于建武,等.恩替卡韋治療失代償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短期療效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0,44(6):583-586.
R512.6+2
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10.022
青島市城陽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山東青島 26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