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曲娜
摘 要:高中作文教學的困局由來已久: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教師勞心費力、效果不佳。探索作文教學的新出路,成為語文教學急需解決的問題。本教學設計以點帶面地展示了教師引導學生從課本中尋找寫作素材的過程,嘗試著讓課本成為作文素材的源頭活水之一,以解決“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窘境。
關鍵詞:作文教學;課文素材;源頭活水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4-016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92
一、教學設計說明
面對作文教學中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的窘境,教師不能要求學生“讀書破萬卷”,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也不能要求學生“行萬里路”,因為學生沒有足夠的財富支撐和機會。但語文教師有責任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已有知識儲備去化解“無話可寫”的尷尬。
反思我們的語文教學,作文教學和語文課堂教學基本脫節(jié)。而實際上教師往往將基礎知識和閱讀教學融為一體,而將閱讀和寫作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教學內容。有的學校甚至將課文教學和作文教學“分疆而治”——有兩個教師分擔,這進一步導致了讀和寫的割裂。古人曾說過:“學以致用。”我們能不能把這樣的兩個課型融為一體,讓它們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我就此進行了相應的教學嘗試和探究,發(fā)現(xiàn)效果很好!在作文課上,引導學生挖掘課本中豐富的寫作素材,讓學生體會改變“人人心中有,人人筆下無”后的喜悅!為學生提供一條開掘寫作素材的有效途徑。
1.給學生一個清楚的感性認識,課前準備了一些高考優(yōu)秀的滿分作文的片斷,讓學生發(fā)現(xiàn)課文的影子。
2.以剛才的發(fā)現(xiàn)為契機,讓學生找找看,在自己的頭腦中還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學人物。
3.據此,開展教學互動。“找話題,找課文?!?/p>
4.定向練習:教師給出一些話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每個話題的選材和寫法,然后選擇自己最拿手的一個話題進行練習。
二、教學過程
導語:同學們,從小學開始,你最頭疼的課程是什么?
估計大家也會說是作文!可是我們現(xiàn)在到了高中階段,審題似乎已經沒有了太大的難度,那現(xiàn)在還困惑你的又是什么呢?
——應該說,相當一部分學生是因為,主題立意定好了,卻無從下筆的痛楚!
好,其實,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豐富的素材儲備,只是你沒有意識到罷了。不知道這算不算是“身在此山中”的迷茫,今天我的任務就是幫助大家撥云見日,解決這一難題!
大家和我先來看一個高考滿分作文的片段:
1.唯有風,可以穿越荊棘。
狄金森把人生描繪成籬笆墻的內外,我們一層又一層地爬過,事實上,這層層籬笆綴滿荊棘,我們通過時,往往遍體鱗傷,身心俱毀。這時,你看到,風在墻外千縈百折,不屈地呼嘯而過,空氣中凝結下壯觀的痕跡。 我們趨行在人生這個亙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憂愁纏滿全身,痛苦飄灑一地。我們累,卻無從止歇;我們苦,卻無法回避。烈日暴雨來過,飛沙走石來過,我們布滿傷痕,還要面對一片片荊棘的叢林?!讹L,可以穿越荊棘》
這個人,你在哪里見過嗎?熟悉他嗎?
——高一上冊課本里有她的詩《籬笆那邊》。這個材料對于大家寫作堅強與堅持的話題,應該說堪稱一則絕妙的素材,在此之前,你曾想到過從課文中尋找作文素材這個問題嗎?
2.請同學們回憶你所學過的課文(包括所有學段),并說一說文章中的那個情節(jié)和人物打動了你?你覺得它們可以用作哪類主題作文的素材?
……
3.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再做個互動:能不能再把大家剛才說的這些內容歸歸類?找找話題,找找課文?
……
課文素材,就是我們寫作的源頭活水。我也歸納了一些典型材料和話題,和同學們的內容互為補充一下。
語文教材中的寫作素材可以分為以下三種:文學形象,尤其是選自《史記》的文言文中的文學形象,因其極高的“知名度”被各個層次的人認可,也更容易收到閱卷教師的“青睞”,比如《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藺相如、《荊軻刺秦王》中的荊軻、《鴻門宴》中的項羽等;名人名家,教學中對著名作家的生平進行介紹,尤其是那些經歷特殊的作家,比如,屈原、司馬遷、曹雪芹、魯迅、史鐵生等,他們愛國、堅韌、執(zhí)著、深刻等優(yōu)秀品質,都是作文的優(yōu)秀素材;經典作品,許多經典作品的寫作手法和表現(xiàn)出深刻的主題思想,都是我們寫作借鑒的范本。
小結:素材和話題,緊密相連,可以一材深挖掘,也可以多材用一題。
4. 我們的課本,就是一座寶藏,就是一條河流的源頭,也像漫天的星斗,是那么的豐富,那么的神秘,那么的廣闊!
下面,我給出如下話題,大家任選其一,運用學過的課文素材,寫一個300字的片段,15分鐘完成。
陽光遠方閱讀方向,細節(jié)成功與誘惑
一枝,一葉,一世界短暫與永恒色彩沉默尋找
自由堅強執(zhí)著感恩責任選擇理想
……
十五分鐘后,選擇學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同學們的作品都很精彩。
同學們自己想想,這節(jié)課你最大的收獲是什么?
……
我想,學生一定可以得出這個結論:我們的課本不僅是閱讀的載體,更是作文素材的寶庫。我們對它是如此的熟悉,只要我們對它精心研讀,會發(fā)現(xiàn)它也是我們作文寫作的源頭活水,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讓我們把平時的語文課,當做范文去積累。課下同學們再把我們學過的課文,小組內分工,整理出材料和話題的典型素材。這樣,我們即使還沒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但是我們一樣可以下筆如有神。
三、教后反思
作文教學一直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險峰,有無限風光,可是難于攀登。學生在寫作文時,無話可說,無材可用,無處下筆。大部分學生沒有豐富的閱讀基礎,也沒有行走萬里路的人生閱歷,我們只能教學生最大限度的去開發(fā)和利用已學的知識。引導學生從閱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寫作素材,讓課本成為寫作的源頭活水之一,多進行讀、寫結合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讀寫合一的思維、學習習慣,是帶領學生進入寫作佳境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