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波
PBL教學模式在化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溶液的酸堿性”教學設計
■張海波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簡稱PBL),是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強調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主,而不是傳統(tǒng)教學中的以教師講授為主;PBL將學習與問題掛鉤,使學習者全身心地投入于解決問題之中;它設計真實性任務,強調把學習設置到復雜的、有意義的問題情景中,通過學習者的自主探究和相互合作來解決問題,從而獲取隱藏在問題背后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充分踐行PBL教學理念,緊緊圍繞“溶液的酸堿性”相關內容,考慮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和能力,突破教材的局限,對教學內容進行靈活整合并適當拓展延伸。以花的顏色及其變化為載體,以關于花的問題情境為主線,以學生實驗探究為抓手,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實驗中觀察,在觀察中交流,在交流中歸納提升,從而實現知識、方法、能力、素養(yǎng)的有機統(tǒng)一,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知識與技能:認識溶液的酸堿性,了解酸堿指示劑的概念,知道紫色石蕊試液、酚酞試液遇到酸堿性不同的溶液時的顏色變化,知道溶液酸堿度的表示方法,會用酸堿指示劑、石蕊試紙判斷溶液的酸堿性,會用pH試紙定量測定溶液的酸堿度。
2.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學會通過比較實驗現象,進行歸納總結與知識體系的構建。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交流、討論、實驗等,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塑造學生勤于思考、敢于探究的優(yōu)良品質。通過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感受化學學習的價值。
【創(chuàng)設情境】展示百花盛開,萬紫千紅的美麗景觀。
設計意圖:以學生身邊的事例創(chuàng)設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認識到化學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寓示著本課的重點。
師:同學們,想知道花兒為什么這么紅嗎?
(問題一:花兒為什么這么紅?)
師:請同學們自行閱讀課本34-35頁的拓展視野“花的顏色”部分,了解原因。
設計意圖:讓學生自主查閱資料,凸顯自主學習的功效,也體現了PBL理念。
師:剛才同學們通過閱讀課本知道了花兒為什么這么紅了,那么你能使花兒變色嗎?在前面我們學習過哪些反應中有明顯變色現象的?
(問題二:你能使花兒變色嗎?)
設計意圖: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并引導學生結合已學知識,尋找聯系,學習新知識,這樣更能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
生:……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
師:是不是所有的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引入實驗1)
【探究實驗1】在白色點滴板的空穴里,分別滴入2~3滴白醋、酸果汁、稀鹽酸,再各滴加1~2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并記錄于導學案的表格中。(如下表)
溶液白醋酸果汁稀鹽酸純堿溶液肥皂水石灰水食鹽水蔗糖水現象
(提醒:1.先在一個空穴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做對比;2.藥品取少量,不要把凹槽加滿;3.小組同學要合理分工,互相配合;4.看清膠頭滴管標簽,做到“專管專用”。)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探究,使學生認識酸性溶液與紫色石蕊試液的相互作用。通過同學之間的交流、合作,體驗探究活動的樂趣,使學生對獲得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加工處理,培養(yǎng)學生比較、歸納、分析、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師:是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呢?(引入實驗2)
【探究實驗2】在白色點滴板的空穴里,分別滴入2~3滴純堿溶液、肥皂水、石灰水、食鹽水、蔗糖水,再各滴入1~2滴紫色石蕊試液。觀察溶液顏色的變化并記錄于導學案的表格中。
【教師小結】有些溶液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了紫色,其實這是與酸性相對的一種性質——堿性,不變色的說明它既不顯酸性也不顯堿性,呈中性。
師:酚酞遇到我們剛才探究的物質是否會呈現相同的變化呢?(引入實驗3)
【探究實驗3】在白色點滴板的空穴里,分別滴入2~3滴白醋、稀鹽酸、純堿溶液、石灰水、食鹽水、蔗糖水,再各滴加1滴無色酚酞試液。觀察并將現象記錄于下面的表格中。
溶液酸堿性現象白醋稀鹽酸純堿溶液堿性蔗糖水酸性石灰水食鹽水中性
設計意圖:給出一定線索,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培養(yǎng)學生勤于思考、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和分析、歸納、綜合總結的能力。突出重點,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同時,享受它帶來的喜悅。
【學生小結】無色酚酞試液遇堿性溶液變紅,遇酸性溶液和中性溶液均不變色。
師:像紫色石蕊試液以及酚酞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出溶液的酸堿性,我們稱之為酸堿指示劑。為了使用的方便,我們還制出了石蕊試紙。
【閱讀與交流】1.石蕊試紙有藍色和紅色之分,藍色石蕊試紙用于檢驗____溶液,現象是___;紅色則用來檢驗___溶液,現象是______。
2.試紙的使用方法:
師:酸堿指示劑又是如何被發(fā)現的呢?你會制作嗎?(引入實驗4)
【探究實驗4】自制酸堿指示劑。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的拓展視野“酸堿指示劑的發(fā)現”部分,充分利用好文本材料,運用身邊的事物,真正體現化學就在身邊。
(學生用新鮮玫瑰花制取酸堿指示劑)
師:現在得到的濾出液可以用來判斷未知溶液的酸堿性了嗎?(小組交流、討論)
生:不行,先要用已知溶液判斷出標準。
師:同學們在生活中也會發(fā)現,即使是紅色的花,有些紅得深些,有些紅得淡些,為什么花兒紅得不一樣呢?
(問題三:花兒為什么紅得不一樣?引入實驗5)
【探究實驗5】用pH試紙分別測純堿溶液、石灰水、蒸餾水的pH值。記錄測得的pH值于下表中。
溶液PH稀鹽酸酸果汁純堿溶液石灰水蒸餾水
【交流與歸納】溶液酸堿性強弱程度的表示方法——pH。
1.pH值
____性增強____性____性增強
2.pH=7,溶液顯____性;
pH<7,溶液顯____性,且pH越小,____。
pH>7,溶液顯____性,且pH越大,___。
【實戰(zhàn)演練】(視頻播放農夫山泉廣告)假如你是工商局質檢員,請你來檢驗農夫山泉礦泉水廣告是否真實?
設計意圖:聯系實際,感受生活中的化學。并達到鞏固所學知識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目的。
【討論與交流】
1.溶液酸堿性與指示劑(在圖中1、2、3、4區(qū)域處填上顏色的變化)
2.分別對酸性、中性和堿性溶液加水稀釋,請嘗試在圖中畫出pH值的變化曲線。
設計意圖:運用兩個適當綜合的問題供學生交流、討論、歸納、總結并反思。學生通過反思總結自身獲得的經驗和不足,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內在智慧,有助于學生自我反饋、自我調整、自我完善,使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達標檢測】
設計意圖:及時反饋練習,突出重難點,培養(yǎng)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將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認識到學習化學知識的重要性。
本課應用的PBL教學方式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主張使用的觀察、調查、資料收集、閱讀、討論和辯論等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心理學實驗告訴我們:問題,特別是精巧的問題,能夠吸引學生集中精力,積極思維,振奮精神,提高興趣。因此,采用PBL教學模式時,問題的設計不僅要以某些知識點的落實為依據,還要善于從學生生活實際中提出問題,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起他們強烈的求知欲,使他們積極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嘗到勞動和收獲的歡樂。本設計以身邊花的顏色為主線,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與學習欲望。
2.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大膽放手,鼓勵學生獨立自學,使學生真正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成為學習的主人。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小組討論獲得新知,通過PBL情境學習,學生查閱大量課外資料,有助于其了解其他領域的知識,開闊視野。
3.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學生探究能力的強弱不僅僅表現在實驗結果的準確率上,而且更多地體現在探究的過程之中。由于諸多原因,學生在實驗中也許沒有獲得預期的結果,實驗不會次次成功,此時,應引導學生如實分析失敗原因并安排重做,以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學習態(tài)度。而且在實驗的教學中還應該重視引導學生對實驗失敗原因的分析,因為實驗的異常情況是實驗教學的寶貴的資源。如本節(jié)課中學生向酸性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試液時,有些是深紅,有些是淺紅,再讓學生分析出現這些結果的原因,結果學生分析得很有道理,這樣,學生既掌握了所要學的知識,又鞏固了前面所學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學生善于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從而收到了意想不到效果。
(作者為江蘇省高郵市贊化學校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