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玲
在數學教學中,課堂教學是最重要的,教學成果如何,學生掌握知識情況如何,最重要的決定要素在于每節(jié)課的教學質量。作為一個多年教授數學的教師,要深刻體會到學生個體的不同、學習的主動性、教學的趣味性、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對數學的敏感度都會對課堂教學的質量造成影響。
所以,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主要在于:(1)激發(fā)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熱情;(2)增強課堂教學的趣味性;(3)提高學生學好數學的自信心。
一、學生的區(qū)分教學
中學生的個性有差異,作為教育目標,對不同情況區(qū)別教學是數學教學的重點。但是在分層時忌諱簡單粗暴式地區(qū)分,需要對教學目標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積極引導,避免打擊教學目標中的積極性。根據教學目標的具體表現,進行不同難度的數學成績考核,按照考核結果以及教學目標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層級劃分,而層級的劃分直接影響教學效果的達成。
二、在教學中按照層級進行授課
教師的教學慣性總是按照課程標準不停地向前走,而不考慮學生是否已經完全掌握了相關知識,更不去考慮學生接受知識的差異性。我們總是一貫認為服從大多數,但事實上在授課實踐中我們服務的僅僅是少部分,這樣就違背了教育教學的根本目的和終極目標。
那么,教學中我們是否可以做到按照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分層授課呢?
答案是肯定的,既不需要分班,也不需要單獨輔導,我們只需要在授課中將學生分為三個層級就可以了,分為之前的、之后的和當前的。
之前的是基礎知識掌握落后的,之后的是掌握能力超前的,當下的是知識掌握正常的。
我們在授課中就可以先將超前的排除掉,因為我們服務的是絕大多數,而且超前掌握的基礎知識未必就扎實。那么,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度是很有必要的。而針對當下的和之前的層級,我們把課程分為三部分,第一個部分是之前要點回憶,將已學的知識要點提煉講解。
第二個部分是問答時間,將學生的疑問簡要講解,并且記錄在案。在課后輔導時間針對具體問題、具體學生再做詳細解答。既能將前后知識連貫,避免知識遺忘,又能夠使之前未完全掌握知識的學生將要點準確記憶,而課后的針對性輔導會將這種粗放的理解轉化為細致理解,充分將課時、課后有機地連接成一個整體。
第三個部分是正常進度知識的授課。這樣的方式會將每節(jié)課可以教授的內容量減少,但是可以達到更好的教授效果。
三、激發(f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激情
事實上,數學知識貫穿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授課中,只有將數學與生活密切關聯,使數學成為解決生活問題的一項實際工具,能夠有效應用,使其更具象化,才會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神奇,感覺到數學的與眾不同,體會到數學的價值,進而才會有更大的激情去了解數學、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中,不能只是呆板或者單一的說說就算了,也要既說又做,需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在實際應用中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辯證地理解相關原理。教師更要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設課堂外的情景、課堂內的虛擬情景來給予學生身臨其境之感,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認知,啟發(fā)學生的智慧與感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度和掌握度。
在學生初步掌握所學知識后,還需要開展各項趣味活動、知識競賽來增強知識的趣味性,通過各種數學小游戲來激發(fā)學習數學的興趣;通過各種辯論賽、討論組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職業(yè)體驗活動來認知數學在未來生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要求學生積極撰寫課堂學習心得、學習日志,記錄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的迷茫、感悟、心得以及意見及建議,增強學生學習的參與度,更好地改進教學教研方法,總結得失。
積極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開發(fā)和制作數學專題黑板報,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將數學知識趣味化、興趣化、形象化、具象化,增強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和自我探索能力。
在習題的設計中,要改變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傳統(tǒng)思維模式,要學會留白,給予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
比如: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獨立事件同時發(fā)生的概率)。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能頂得上嗎?比如在一次有關“三國演義”的知識競賽中,三個臭皮匠能答對題目的概率分別為50%、45%、40%。諸葛亮能答對題目的概率為80%。如果將三個臭皮匠組成一組與諸葛亮比賽,各位選手獨立解題,不得商量,團隊中只要有一個解出即為獲勝,答對題目多者為勝方,問哪方勝?在概率教學中這樣的“問題情境”的設置,直觀生動,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而言之,數學教師在授課中要勇于打破桎梏,突破傳統(tǒng)教學方式思維的局限性,勇于突破自我,吸收和利用最新的知識,最新的儀器、方法,積極探索和學習國內外新的、好的數學教學經驗,積極改進目前的教育教學模式,理論聯系實踐,努力創(chuàng)新,目的是使學生在生活中能夠處處感受到數學的存在,而在數學學習中又能處處感受到生活的影子,使數學走下神壇,走入尋常百姓家,讓學生自覺、主動地熱愛數學、了解數學、研究數學,將數學作為一門終生的愛好,一門實用的技能,一本百科全書。
參考文獻:
陳榮凡.數學課堂有效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舉例[J].考試周刊,2015(68).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