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劼娟
摘要: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學語文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領悟。" 即學習過程中學生在老師的"相機誘導點撥"下,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動性、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圍繞一定的學習目標主動學習、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自奮其力,自致自知"獲得知識。現(xiàn)今我市實行的"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就是讓學生在自主有效預先的基礎上,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學生自主、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從而打造出高效的課堂。
關鍵詞:自主預習;小組合作;拓展延伸;高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22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6)10-0029-01
《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從而調動學生自主能動性,激發(fā)探索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那么如何利用"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打造出高效的語文課堂呢?筆者在自己的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以下幾點體會:
1.自主預習——先學后教之源 高效課堂之前提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預習的時候絕不會沒有困惑,困惑而沒法解決,到討論的時候就集中了追求解決的注意力。"課前預習是"先學后教,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極其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它既能充分體現(xiàn)導學案的導學功能,又是實現(xiàn)"先學后教"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更是提高課堂效率的有效前提。
1.1引導學生定預習目標。在"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課堂教學中,導學目標的確定關系到一節(jié)課的成敗。教師在這過程中應充分地發(fā)揮主導作用,適時地點撥,以便讓學生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制定好學習目標。
(1)根據(jù)導讀定目標。每個單元課文前都有一個導讀,我們可引導學生根據(jù)導讀要求來制定目標。
(2)根據(jù)題眼定目標。一些課文的課題就是一個濃縮的目標。如《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課題就是文章的題眼。"為什么稱自己的伯父為先生?"這就是情意目標。"我的伯父是個怎樣的先生?"這是知識目標。因此,有時我們可根據(jù)文章的題目引導學生來制定目標。
(3)根據(jù)課后習題定目標。課后的思考練習題一般都提示了本課所要掌握的內容,我們可引導學生將這些思考練習落實到目標中去。
當然,在引導學生自主地制定目標時,應注意層次性,做到由易到難、由扶到放。
1.2引導學生學預習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學生獲得掌握一定的預習方法是提高預習質量、促進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所在。面對導學案、教材,一部分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學生可能變得不知所措,無從下手。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可以采取循序漸進的辦法,根據(jù)導學案的學法提示,針對課文的具體問題進行點撥,同時教師要對預習方法進行適當?shù)闹笇А9P者在教學實踐中指導學生在預習時做到以下幾點:(1)要控制好時間,以提高效率;(2)用紅筆劃出書中的重點、難點內容;(3)帶著導學案上的問題看書,邊看邊思邊批注,反復推敲,標出自己尚存的疑問,并做好預習筆記。這樣學生帶著自己預習時的理解和問題,在小組學習中進行討論交流,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從而逐步掌握正確的自學方法,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為先學后教奠定堅實的基礎。
2.小組合作——自主互助之法 高效課堂之核心
"小組合作學習"作為基礎教育改革實驗的一種新舉措,為自主互助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同時也是"先學后教,自主互助"課堂教學模式的核心環(huán)節(jié)。
2.1合理構建,相互促進。教師在構建合作小組時,應注意結構的合理性。一是小組人數(shù)以4-6人為宜。人數(shù)太多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個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數(shù)太少也不利于學生間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組應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教師應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的差異進行分組,讓不同特質、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每個小組都有高、中、低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分組不但有利于學生間的優(yōu)勢互補,相互促進,而且為各小組之間的公平競爭打下了基礎;三是小組成員應是動態(tài)的??梢允墙M間男女生的互換或流動,也可以是組間某些角色的互換或輪換。這不僅使學生提高合作學習的興趣,而且還可以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為每個學生提供了發(fā)展的機會。
2.2營造氛圍,主動探究。"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要求在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因此,教師在課堂中應注意營造探究氛圍,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討論、共同探究。如在學習《長城》這一課,想像"古代的勞動人民是如何將幾噸重的巨石搬到高山上?"這一環(huán)節(jié)中,筆者趁著學生興趣高漲,氣氛活躍時,安排小組合作討論,這時,學生就暢所欲言,有的說用肩膀抗上去的,有的說用木頭一點點撬上去的,甚至有的說使用巨型木頭吊上去的……這些想法雖然幼稚,但可以看出各組同學是經過積極地探究、合作得出結論,有一定道理,顯現(xiàn)出科學探究的萌芽。
2.3開展評比,激勵學習。小組合作學習雖然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集體合作精神,但如果組織不當,學生就很容易出現(xiàn)拉大差距的現(xiàn)象,學習好的始終唱主角,差的學生總等待別人的幫助。所以開展小組評比活動,給小組打分是激發(fā)每個學生積極認真學習的好辦法。比如回答問題,比一比哪個小組回答的人次多,質量高,有創(chuàng)意。這樣成績好的學生就會知道為了小組的榮譽不能只顧自己學會,應該幫助差一點的組員;差的學生也會覺得不能拖小組的后腿,應該主動學習。這樣,小組內很容易產生互幫互學的好作風,也給了每個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還可以開展"奪紅旗"、"接力賽"等小組活動,促使學生愿意學習。
3.給足時空——自主自悟之需 高效課堂之延伸
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倡,語文要聯(lián)系生活、貼近生活。"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除了讓學生理解文本,還應以文本為基礎,以自主自悟為手段,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內自主探究,學會拓展和延伸,獲得新知,得到升華,盡顯高效課堂的風采。
3.1給足時間 質疑悟情。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學生自主質疑能力的提升是"先學后教,自主互助"教學模式推行的目標之一。實踐證明,給足思考時間有利于學生有質量地提出問題,從而逐漸提高質疑能力。如學習《詹天佑》這一課時,當學生合作交流"詹天佑的哪些言行感動了你?"這個導學目標之后,學生對詹天佑有了一定的了解,然后再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讀課文描寫有關時代背景的段落,經過獨立思考與小組交流后,學生提出了很多有價值的問題,如:為什么外國報紙會輕蔑地說:"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鐵路的中國工程師還沒有出世呢。"這說明了什么?清政府憑什么阻撓,要挾我們……這些問題的提出和解決,不僅讓學生悟出文中人物的高尚品質,而且進一步加深了課文的理解,領悟了文章的精髓。
3.2擴大空間 延伸拓展。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學習要聯(lián)系實際生活、要滲透到實際的生活中。"在"先學后教,自主互助"的教學模式中,引導學生主動根據(jù)課文延伸到生活的各個方面,以體現(xiàn)出學生學習的實效性。如學完《只有一個地球》這一課后,結合有關環(huán)保的熱點問題,策劃一個以"保護地球"為主題的環(huán)保宣傳活動,或者以環(huán)保為內容組織學生做手抄報。這樣的活動不僅增強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實效性,使課堂得到真正的拓展延伸。
綜上所述,"先學后教,自主互助"這一科學的教學模式,通過自主先學,小組討論的形式,將課堂還給學生。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爭先恐后的發(fā)言,大膽張揚的個性,充分開發(fā)的潛能,為我們打造出一個充滿生機的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