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利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消化內科,重慶400038)
換位思考在護生實習帶教管理中的應用
高利
(第三軍醫(yī)大學西南醫(yī)院消化內科,重慶400038)
目的探討換位思考在臨床帶教管理中的應用效果,以期幫助護生圓滿完成實習計劃。方法將在該科實習的200名護生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帶教模式;觀察組采用換位、思考的帶教模式。出科前分別完成患者對護生及護生對帶教教師滿意度調查。結果觀察組護生對教師滿意度[(94.3±4.5)%]高于對照組[(90.6±3.2)%],觀察組患者對護生滿意度(95.0%,95/100)高于對照組(82.0%,82/10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結論將換位思考應用于臨床護理實習帶教管理中,營造了一個教學相長的實習帶教環(huán)境,增強了教師及學生的凝聚力,提升了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能有效幫助學生在和諧的氛圍里圓滿完成臨床實習任務。
教育,護理;學生,護理;滿意度;教學方法
換位思考就是要求雙方能夠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提倡相互寬容、理解,大多站在別人的角度上思考,即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理解之上的一種處理人際關系的思考方式[1-2]。在臨床護理帶教管理中,換位思考包含兩方面的內容:(1)要求教師設身處地站在護生的角度考慮護生的感受,護生希望什么樣的教師、什么樣的帶教方式;(2)要求護生站在教師及患者的立場,假如自己是教師,是否希望自己的護生勤學好問,是否工作踏實;假如自己是患者,是否希望遇到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在臨床帶教工作中,經常遇到一些實習護生態(tài)度不端正,帶教教師責任心不強,以及患者對護生意見大的現象。為了尋找科學的帶教方法,提高帶教質量。本科對200名實習護生采用換位思考式的帶教方法,經過2年的臨床實踐,取得了較好效果?,F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在本科實習的200名護生,平均實習時間4周。其中本科生120名,??粕?0名,年齡19~22歲。本科帶教教師6名,工作年限5~11年,其中護師5名,護士1名,年齡26~32歲。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00名,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護生在出科時發(fā)放調查表,發(fā)放調查問卷的回收率為100%。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護理帶教模式,觀察組應用換位思考的帶教模式,具體如下。
1.2.1帶教教師教師的情感、興趣、品德和氣質等對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和個性品質的形成具有深遠的影響[3]。在護生進入科室實習前,對本科室的帶教教師進行帶教方法的統(tǒng)一培訓,具體要求如下。
1.2.1.1帶教方法要求教師要以身作則,帶教教師要有扎實的理論知識、豐富的臨床知識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帶教教師一方面要給護生理論及認識上的啟發(fā),將護生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理論聯系實際,從每一個操作要領,動作步驟,與患者交流時的語言、表情,都要一一陳述,然后由護生私下操作1遍,發(fā)現問題,立即予以指正,最后再由教師在“放手不放眼”的情況下,在臨床上給予鍛煉的機會。在操作前,教師要做好患者工作,爭取其對護生在工作上給予支持。要培養(yǎng)學生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思想,教育護生假如自己是患者的換位思考思想。要分階段性地實施,帶教教師的一言一行及所表現出來的知識水平、專業(yè)素質及對學生的信任、生活上及工作上的關愛直接影響學生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1.2.1.2語言行為首先,在稱呼上,帶教教師要盡快記住護生名字,也可以用一個昵稱,但是一定避免用“妹妹”、“親愛的”、“美女”、“同學”等這樣的代稱。其次,在學生的操作過程中做到“放手不放眼”,給予學生心理上的支持,也可以在學生出錯后立即給予補救,但是避免當著患者或其他人的面予以指正,可以私下給予糾正。還有言語上從“你不能…”換成“我們這樣…,是不是更好?”。避免無端的提問,可以事先就給護生說明大家明天要學習的內容,可以回去溫習,但是避免教師以賣弄學問提問。
1.2.1.3從護生的角度去思考帶教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性格特點,多與學生交流,因為自己也是從一名學生成長為一名帶教教師的。剛進入臨床實習的護生,心里存在陌生感、恐懼、緊張、無助感,對自己能否勝任這份工作存在疑問,對遇到怎樣的教師也存在疑問。所以要求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學習能力,還要了解學生與人交際的能力、適應及應變能力、性格特點。
1.2.2學生方面在學生進入科室的第1天,在進行環(huán)境介紹及制度的同時講解本科室的實習要求,具體如下。
1.2.2.1引導學生站在教師的立場考慮假如自己是教師,是否希望自己的護生勤學好問,是否工作踏實,換位思考后再回到自己的位置上,去看待問題、解決問題。護生通過換位思考理解了帶教教師“琢玉成器”的一片苦心,對于教師的理論講課、操作示范、教學查房等表現出積極的反應,能夠接受教師善意批評,對教師尊重。
1.2.22指導學生站在患者的立場考慮首先,指導護生做到假如自己是患者或其家屬,應需要得到怎樣的護理。要學會分析患者不愿配合護生操作的原因,因為患者處在病痛中,脾氣往往很暴躁,擔心護生操作失誤增加其痛苦,懷疑護生的能力,所表現出來的語言往往不是很好。再者,自己的學生臨床知識欠佳,護理技術不太熟練,與人的交流欠佳,所以不會贏得患者的配合。所以引導護生理解患者的痛苦,加強自身業(yè)務知識,能耐心回答患者的疑問,容忍患者一些不良的情緒反應,從患者角度出發(fā),盡量減少患者的不適。遇到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及時與帶教教師溝通。
1.3統(tǒng)計學處理應用SPSS10.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生對教師滿意度[(94.3±4.5)%]高于對照組[(90.6±3.2)%],觀察組患者對護生滿意度(95.0%)高于對照組(82.0%),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或0.01),見表1、2。
表1 兩組護生對教師滿意度比較(±s,%)
表1 兩組護生對教師滿意度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1。
組別觀察組對照組n 滿意度100 100 94.3±4.5a90.6±3.2
表2 患者對兩組護生滿意度比較[n(%)]
3.1明顯提高護生帶教滿意度將換位思考應用到臨床護理帶教中,能增進帶教教師與護生之間的相互溝通和理解,教師在帶教期間要經常與學生及患者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tài),將患者的要求及感受及時反饋給護生,調動護生的學習主動性。本研究中,觀察組明顯提高了護生對教師的滿意度。護生的工作態(tài)度好了,溝通能力強了,患者也不再一味地拒絕護生服務,對護生的信任度得到提高。通過換位思考護生也較容易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4]。本研究中,觀察組護生的滿意度明顯提高。教師與護生的關系及學生與患者的關系得到融洽,避免了雙方沖突,也提高了護生對工作的認識及科室的滿意度。
3.2促進帶教教師、護生及患者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換位思考是融洽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最佳潤滑劑,其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護理帶教工作是帶教教師、護生,甚至患者三者之間的互動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5]。當出現矛盾時,護生和帶教教師要通過換位思考,在各自的角色中多一些換位思考和舉措,這樣才能營造一個有利于護生培養(yǎng)、教學相長的優(yōu)良環(huán)境[6],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講的這個道理。因此,只有讓護生學會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把自己置身于患者的角度,真情為患者服務,將其需要的幫助給予對方,并用自己對其他行業(yè)的服務質量期望值來要求自己,在遇到患者出現無禮、粗魯的行為時,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緒,避免與患者發(fā)生沖突。當然,教師也要站在學生及患者的角度看待問題。人們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假如大家能換一個角度,總是站在他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最終的結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寬容,改善和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一切都是從換位思考做起的,寬容這一美德的得來,也開始于換位思考。經常反思自己所期望的教師及護士,才可能增強教師與學生的凝聚力,在和諧的氛圍里,幫助學生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總之,護理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臨床實習是護生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轉化,學生角色向護士角色轉化的重要階段[7-8]。護生必須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實踐,通過帶教教師、護生及患者三者之間的互動,將換位思考有效應用于臨床帶教管理中,保障了三方的利益[9-10]。樹立以護生為中心的帶教觀念,重點關注實習帶教的方式方法,才能有效掌握必要的知識、技能,實現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并形成專業(yè)的態(tài)度,最終適應護理學不斷發(fā)展的要求。
[1]陳海青.換位思考溫情護理[J].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2005,2(7):666.
[2]錢麗冰.護生換位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J].醫(yī)學信息:西安,2009,22(5):626-628.
[3]王斌全,高曉紅.南丁格爾與現代護理教育[J].護理研究,2007,21(11A):2913.
[4]田建麗.淺議在侵入性護理操作教學中培養(yǎng)護生換位思考理念[J].護理學雜志,2004,19(19):65-66.
[5]周紅,賈秀英,宋泳紅,等.護理教學中師生互動的三維度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68-69.
[6]羅飛云,楊玉金,李麗林.換位思考在加強責任心培養(yǎng)護理教學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6):108-109.
[7]黃惠根,黃紅友.實習護生綜合技能考核成績的影響因素及其對策[J].護理學雜志,2003,18(2):98-100.
[8]李素云,阮滿真,劉義蘭.實習末期高護生焦慮狀況與個性特征調查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6,21(1):22-24.
[9]耿昌芳.換位思考在臨床護理帶教中的應用[J].中外婦兒健康,2011,19(7):65-66.
[10]張建勛.換位思考方法在臨床帶教中的應用體會[J].家庭護士,2006,4(3B):58-59.
10.3969/j.issn.1009-5519.2016.19.056
C
1009-5519(2016)19-3073-02
(2016-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