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姝蓉
北京時間8月8日凌晨4時,里約奧運會跳水項目首金誕生,在女子雙人三米板比賽中,中國運動員吳敏霞、施廷懋毫無懸念奪得冠軍。
已經代表國家隊征戰(zhàn)18年、即將退役的的吳敏霞,其未來去向依舊未知。不過,網傳吳敏霞退役后將被安排工作,官職或為處級干部。
雖然此消息尚未得到證實,不過細數歷屆奧運冠軍,退役后從政的比比皆是。
記者注意到,我國六成奧運冠軍退役后進入政府機關或事業(yè)單位工作。從1980年至2014年,我國奧運代表團參加了8屆夏季奧運會和10屆冬季奧運會,共產生227名奧運冠軍。截至2016年7月,公開報道有163名奧運冠軍退役,其中男性63人、女性100人。
劉翔:上海市體育局團委副書記
飛人劉翔,中國田徑隊(110米跨欄)一級運動員。記者通過梳理發(fā)現(xiàn),劉翔參加了超過48場世界級重要田徑賽,獲得過36次冠軍,1次跑平世界紀錄,1次打破世界紀錄,5次打破亞洲紀錄,3次打破亞運會紀錄。除了運動員,他的另外一個身份則是——上海市體育局團委副書記。
據公開報道顯示,上海市體育局團委領導稱,劉翔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官”,因為他不屬于公務員,算是兼職,目的是為了凝聚優(yōu)秀青年人才。除此之外,作為全國政協(xié)委員的劉翔也一直致力于體育推廣。
2014年兩會期間,劉翔提出體育正逐步市場化,中國也有能力承辦好每一個大賽,應該引進更多國際賽事。劉翔還呼吁將體育場館更多地向公眾開放。今年的兩會,劉翔的提案內容涉及青少年體質和體育教育的問題,將積極參與校園體育的推廣。
鄧亞萍:37歲便官至正局級
她不僅是奧運冠軍、乒乓球大滿貫得主,更是獲得清華大學外語系英語學士、諾丁漢大學中國當代研究專業(yè)碩士、英國劍橋大學土地經濟學博士三重學位的超級學霸。
鄧亞萍在退役后先后任職奧運村部副部長兼奧運村辦公室副主任、共青團北京市委副書記、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人民搜索網絡股份公司總經理,僅37歲便官至正局級。
而在2016年6月9日,鄧亞萍宣布辭去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職務,將和俞敏洪聯(lián)手共同打造國內第一家體育產業(yè)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平臺。早在2003年,鄧亞萍等多名體育界全國政協(xié)委員就曾遞交一份名為《關于采取切實措施,做好退役運動員安置工作的建議》的提案,致力解決運動員的后顧之憂。
許海峰:自行車擊劍中心副主任
許海峰,傳奇的奧運射擊冠軍,中國奧運會歷史上首位冠軍得主。他既是金牌運動員,也是金牌教練,曾經帶領國家射擊隊獲得多枚奧運金牌。
2003年,許海峰出任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副主任,分管現(xiàn)代五項(包含射擊、擊劍、游泳、馬術和跑步的多項目運動)。
針對這次中國選手征戰(zhàn)里約奧運會,許海峰在接受《人民日報》的采訪時表示,“中國選手如果發(fā)揮水平,至少有望進前三,但體能差距是一個最大的障礙。對于時差、季節(jié)、場地和氣候都要制定預案,消除外界的干擾與影響。征戰(zhàn)里約,雖然難度大,困難也不少,但我們一定會齊心協(xié)力,展現(xiàn)中國現(xiàn)代五項的風貌。”
王楠:團中央宣傳部處長
世界乒乓球史上獲得奧運會、世乒賽、世界杯三大賽女子“全滿貫”的第一人——王楠,在運動員時期曾獲得24個世界冠軍。
退役后的她2009年3月進入共青團中央統(tǒng)戰(zhàn)部工作,現(xiàn)任團中央宣傳部文體處處長,繼續(xù)為國家文體事業(yè)注入能量。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王楠表示,現(xiàn)階段正計劃做全民健身相關的事情,目前正在調研策劃中,計劃把全民健身結合時尚元素做推廣。
退役之后王楠一直投身于公益活動中,王楠還和劉國梁妻子王瑾等人創(chuàng)辦了民間公益組織“國球舍”,面向打工者、農民工的子女以及貧困山區(qū)的兒童,以乒乓球為載體,帶給孩子們更多的快樂。
楊威:湖北省體育局
體操管理中心主任
2008年北京奧運會體操全能金牌獲得者、體操“全能王”——楊威。他除了在真人秀中為自己和兒子掙得超高人氣外,他還現(xiàn)任湖北省體育局體操管理中心主任,屬于正處級干部。
退役后,推廣體操也成了他人生的新目標。在國家體育總局體操中心舉辦快樂體操新聞發(fā)布會上,奧運冠軍楊威帶著作為“快樂體操形象大使”的兒子楊陽洋出席。楊威介紹說:“現(xiàn)在我在湖北體操中心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競技層面,為中國體操培養(yǎng)輸送后備人才;第二個是推廣快樂體操,再就是體操產業(yè)方面?!?/p>
冼東妹:廣東省重競技
體育訓練中心主任
曾經五次退役、五次復出,曾獲雅典奧運會和北京奧運會柔道冠軍的傳奇柔道女運動員冼東妹,退役后加入了廣東省重競技體育訓練中心,現(xiàn)任主任一職。
從政后的冼東妹致力于開展群眾體育,努力為協(xié)會提供更多專業(yè)指導。
里約奧運會前,冼東妹在接受中新網的采訪時表示對中國的選手充滿信心,稱“中國柔道一直都是奧運冠軍的有力競爭者。目前,78公斤級有較大的沖冠希望,負52公斤級也有望沖擊獎牌?!痹诠ぷ髦?,冼東妹還熱衷于參加公益活動。
每個奧運冠軍都有賽場上和賽場下的“雙面人生”。無論賽場上的成就如何輝煌,經歷如何曲折,退役后的他們都要重新開始。對于這些奧運冠軍來說,有的時候光環(huán)也是負擔。
對于體育明星擔任官職而引發(fā)的輿論爭議,千龍網評論稱,可嘗試把體制內外的流動機制打通,給人才多一點用武之地,也在體制內創(chuàng)造更加寬松的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