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把二氧化碳變成“石頭”
?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巖層,借助自然化學反應,封存二氧化碳(模擬圖)
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怎樣處理不斷增長的二氧化碳排放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一個國際科研小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把二氧化碳注入地下玄武巖層,并借助自然化學反應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固態(tài)碳酸鹽。
該項目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冰島大學、冰島雷克雅未克能源公司、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等機構聯(lián)合實施,研究人員先把此前收取的二氧化碳與水混合,然后注入地下400米至800米深處的玄武巖層中。
“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所注入的二氧化碳含量的95%~98%在不到兩年內便發(fā)生了鈣化(即轉化為固態(tài)碳酸鹽),”南安普敦大學地質工程學副教授于爾格·馬特說。
馬特解釋道,固態(tài)碳酸鹽礦物質沒有泄漏風險,因而這種方式可以永久且對環(huán)境無害地封存二氧化碳。
皮膚變身觸控板
?使用者通過觸控文身便可控制自己的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炫酷的文身時下備受年輕人的追捧,但其功能強大到你已經想不到了。日前,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媒體實驗室與微軟研究院合作研制出一種名為Duoskin的即時文身,使用者通過觸控文身便可以控制自己的智能手機等電子設備。這款智能文身由金箔制成,類似于人們日??久姘把b飾相框時所用的箔紙。
另外,智能文身的制作也相當簡單。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名博士生解釋道,任何人都可以根據說明書上的步驟自行制作智能文身。首先,人們可以用任何一款圖像設計軟件,設計出文身的電子回路。設計完成之后,可以用便宜的刻字機將電子回路的輪廓打印出來,覆上金箔,最后再將金箔揭開,文身的制作便大功告成。
“無毒”土豆來襲
?這項研究使得抑制土豆生成毒素乃至控制土豆發(fā)芽成為可能
土豆在自然生長過程中會產生多種配糖生物堿,其中最重要的是α-茄堿和α-卡茄堿,占土豆總配糖生物堿含量的95%。土豆塊莖中配糖生物堿含量最低,芽、皮和芽眼周圍含量最高。因此食用正常土豆時,攝入的配糖生物堿量無需擔心,但如果是發(fā)芽的土豆,會導致配糖生物堿攝入量超標而中毒,400毫克的茄堿就能使成年人致命。鑒于此,來自日本理化學研究所、大阪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研制出一種“無毒”土豆,有望讓食用土豆變得更加安全。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土豆的兩個基因PGA1和PGA2分別與α-茄堿和α-卡茄堿的生物合成途徑有關。利用轉基因技術抑制這兩個基因作用后,土豆中的這兩種物質含量會大大降低,同時植株的生長和塊莖的成熟并不受影響。另外,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上述兩個基因被抑制后,土豆在存儲期間也不會發(fā)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