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姝 付瑩瑩
摘 要:自1901年諾貝爾國際獎金頒發(fā)以來,僅有兩人兩次榮獲該項殊榮,其中就有居里夫人。1903年,居里夫婦與科學家貝克勒爾一起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金;1911年,居里夫人單獨獲得諾貝爾化學獎金;后來,居里夫人又相繼獲得了其他形式的8種獎金;她一生獲得的世界各國授予她的榮譽稱號有107種,獎章有32種。本文將通過對于這位偉大女性對于科學態(tài)度的闡述,影射出科學家對于榮譽的態(tài)度,勉勵廣大的科學工作者。
關鍵詞:科學明星 諾貝爾獎 榮譽
一、引言
居里夫人在科學上所創(chuàng)造的杰出成就,使她譽滿全球,成為現(xiàn)代科學史上的一顆燦爛的明星。然而,“她的堅強,她的意志的純潔,她的律己之嚴,她的客觀,她的剛正不阿的判斷……她在任何時候都意識到自己是社會的公仆,她的極端的謙虛,永遠不給自滿留下任何余地”。(愛因斯坦語)——這一切,又顯示了她同時是一位心靈美、品格高的,“唯一不為榮譽所顛倒的”科學明星。
二、將“自我”溶化于科學事業(yè)
居里夫人把科學事業(yè)看得高于一切,把人類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因而在探索未知領域的實驗中達到了如她的小女兒艾芙·居里所說:“不只是忘我,簡直是‘無我了。”1896年,她在對鈾和釷的一些化合物的化驗中,發(fā)現(xiàn)了一種遠比鈾或釷的射線更加強烈的射線。這種特別強大的射線從何而來?只有一條可能的答案,即:化合物中一定還有一種至今尚未被發(fā)現(xiàn)的新的化學元素。于是,她決心尋找這種新元素。在居里的理化學校那所破舊的小木棚中,她承擔起“男子的職責”,將瀝青鈾礦渣一鏟一鏟地往鐵爐里面送,盡管毒煙嗆得她既咳嗽又喘氣,但她卻像司爐工一樣,不停地鏟呀、鏟呀——鏟掉了好幾噸重的瀝青鈾礦渣。同時,她一面燒火,一面用一根與她個子一樣高的攪拌棍,不斷地攪拌那些煮沸的黑色溶液。一連幾小時不停地攪拌,奔波,傾倒,她精疲力竭了,但仍堅持著。提煉時,棚屋內(nèi)無煙罩設備,她不得不忍受著鐵屑、煤末和灰塵的襲擊。為了不使實驗中斷,她經(jīng)常在小鐵爐上準備夫婦兩人的飯菜。她一個人,可謂既“開工廠”,又“辦食堂”;既是學者,又是工人和技師,還兼著搬動容器的“苦力”。
居里夫人是這樣一種人,“一旦她認識到某一條道路是正確的,她就毫不妥協(xié)地并且極端頑強地走下去……”。(愛因斯坦語)數(shù)年的奪鐳大戰(zhàn),雖然鐳的射線使她的指尖發(fā)炎,手上脫皮并起泡出水,甚至由于“每到晚上,累得連站也站不住”,使她的體重減輕了7公斤,但她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不從這熊熊烈火中把新元素的秘密發(fā)掘出來,絕不停手罷休。她以頑強不屈的毅力,戰(zhàn)勝了“實驗科學史上罕見”的重重困難,終于把新元素的謎底揭開了,但不是一個而是兩個:1898年7月,發(fā)現(xiàn)了其中的一個,她給它定名為“釙”,用以紀念自己的祖國——波蘭;1898年12月,又發(fā)現(xiàn)了第二個,她給它取名為“鐳”。鐳的放射力比鈾大百分之一百五十萬倍,因而它的特性被稱為世界的第八大奇觀。
居里夫人的晚年,由于過度積勞,加上放射性的危害,疾病嚴重纏身,她時而談到自己的死:“我的余年顯已無幾?!彼龑τ谒朗擎?zhèn)定的,心里放不下的只是研究工作,她不無痛苦地說:“我不知道,我是否能離開實驗室過日子……在我去世之后,鐳學研究的命運如何,使我不安?!庇谑?,她比以往更加拼命地工作:清晨,起得很早,忙著跑到實驗室去,在那里,完全進入了一個忘我的境地,什么疾病、死亡,一切都不在頭腦里了,想的、做的,只是實驗,直到晚餐后回家。
1934年7月14日,這是科學史上一個悲哀的日子。這一天,一個最純潔、最高尚的科學明星——居里夫人的心臟停止跳動了!她創(chuàng)造、發(fā)展了鐳的這門科學,然而,醫(yī)生們卻宣布:奪取她生命的就是鐳!她像戰(zhàn)士一樣,犧牲在自己的科學崗位上,犧牲在為人類幸福的斗爭中。
三、真正“偉大的科學精神”
當發(fā)現(xiàn)并提取出鐳這種極其貴重金屬,巨額專利權(quán)擺在面前的時候,居里夫人毅然地決定:放棄專利,向全世界毫無保留地公開技術,讓鐳為全人類服務;只有這樣,才真正符合“偉大的科學精神”。她說:“沒有人應該由鐳致富,鐳是一種元素,它是屬于全世界的?!奔词购髞砭永锓蛉擞龅浇?jīng)濟上的困難,給她的研究工作和家庭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她也從不后悔。1921年,居里夫人應邀訪問美國時,美國婦女主動捐贈給她價值達15萬美元的一克鐳,這正是她所急需的。她雖然是鐳的發(fā)現(xiàn)者,但她買不起這樣昂貴的金屬??墒?,在贈送儀式的前夜,居里夫人看到“贈送證書”上寫著“贈給居里夫人”的字樣時,她不高興了。她當場聲明:這個“贈送證書”必須修改一下,因為這鐳應當是送給“實驗室”的,不應當贈給她個人;若是贈給她個人,盡管也是供實驗室使用,但在她死后,會成為她女兒的產(chǎn)業(yè),而這是她絕對不能接受的。由于她的堅決要求,當晚找了證人,根據(jù)她的意見對“贈送證書”作了修改。
將科學研究的成果全部為人類的利益服務,這是居里夫人的一貫宗旨。自從人們公認鐳在醫(yī)療上的作用以后,不少人都到處尋找有放射性的礦物。有好幾國還計劃開采,特別是美國和比利時。然而,如何獲得鐳,這個秘密只有居里夫人知道。于是,國內(nèi)外那些對生產(chǎn)鐳感興趣的工程師們不斷來信向她請教,她總是毫無保留地向他們介紹自己的研究成果,包括制鐳過程在內(nèi)。她認為:“物理學家總是將研究成果全部發(fā)表的,我們的發(fā)現(xiàn)不過偶然具有商業(yè)用途,我們不能從中取利。再說,鐳將在治療病人上大有用處……我覺得似乎不能借此求利。”1914年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她把放射科學應用于救助工作中,并親自組織和率領了一批X光小分隊,巡回于前線和后方各醫(yī)院,拯救那些受傷士兵?!斑@個面孔美麗而慘白的、救死扶傷的天使”——居里夫人不顧自己的疾病,不顧常年被鐳灼傷的羸弱身體,冒著槍林彈雨,在大戰(zhàn)中堅持救助工作達4年之久,救助的傷兵達一百萬以上。
四、唯一“不為榮譽所顛倒”的人
愛因斯坦說過:“在所有的著名人物中,居里夫人是唯一不為榮譽所顛倒的人?!边@位為世人所崇敬的科學家,以她畢生虛懷若谷、淡泊榮譽的謙虛秉性而令后人久久不忘。
鐳的發(fā)現(xiàn)和應用,使居里夫人一舉成名:學者和名流向她熱烈祝賀;記者和攝影師紛紛來訪;毫不相識的人請她簽名留念;國內(nèi)外一百多個科學研究機構(gòu)聘請她為名譽會員、名譽博士、名譽院士;宴請、賀電、勛章、演講……榮譽的浪潮席卷而來。然而,居里夫人卻一直逃避人們給她的榮譽,厭惡人們對她的恭維和頌揚,她視這一切為“災難”,經(jīng)常抱怨說:“我們的生活完全被敬仰和光榮毀壞了?!本永锓蛉俗穹畹捏鹧允牵骸霸诳茖W上我們應該注意事,不應該注意人?!彼簧矚g的是默默無聞地工作,不愿拋頭露面,盡量躲避新聞記者。她每每感到,掌聲和頌辭,會使她昏暈;眾人望著她,會使她覺得羞怯;豪華的場面,會使她全身發(fā)冷,呼吸不自然。當有人稱贊她的工作是“燦爛的工作”時,她甚至覺得自己“似乎已經(jīng)死了”。1921年訪美期間,當美國婦女界為了表示敬意而用盛典歡迎她時,她感到極不舒服,甚至于恐懼;她的咽喉發(fā)干,周身不適,雙手感覺到“冰冷”!一位負責接待的夫人將為她趕制當時按規(guī)定只有教授才能穿的長袍,請她穿時,她覺得像針刺一樣。她看到自己那雙由于酸的侵蝕而傷痕累累的手,立即想出了一個逃避這種殊榮的理由,說:綢緞衣料對她的被鐳灼傷過的手有刺激性。此外,仰慕者一批一批地前來向她表示敬意,其中一個狂熱的人,因為太過興奮,在同她握手時用力過猛而使她手指受傷。這使她在以后的旅行中,不得不把手纏上紗布,手臂懸吊在繃帶中。
一位哲人說:“虛榮的人注視著自己的名字,光榮的人注視著祖國的事業(yè)?!本永锓蛉艘回灡蓷壧摌s,對于自己所作出的科學貢獻,她從不愿意說是“我”如何。而在必須用第一人稱的場合,她總是用復數(shù)的“我們”。按照她的意思,這“我們”二字,是指她和她的丈夫比埃爾·居里。她把自己的名利看得微乎其微,達到了“忘我”甚至“無我”的程度,但她把祖國的事業(yè)卻看得比一切都高。1907年,居里夫人把她的價值一百萬法郎的研究成果——一克鐳,送給她的第二祖國——法國的一個研究治癌的實驗室。她說:“只要能治好病,甚至只要能使病人減輕一些痛苦,那我們的工作就不能算是徒勞的了?!?914年10月,法國政府鑒于戰(zhàn)時經(jīng)濟需要,決定向公民發(fā)行公債,并要求個人捐助金子。居里夫人立即響應號召,“把我所有的一點金子獻出去,加上我那些金質(zhì)獎章,……同時,仍留在斯德哥爾摩的第二次諾貝爾獎金,這是我們家財產(chǎn)的主要部分,我決定把它提出來,購買戰(zhàn)時公債……”1918年,大戰(zhàn)的結(jié)束和祖國——波蘭的獨立給居里夫人帶來了雙重喜悅。她在給哥哥的信中興奮地寫道:“在奴役中誕生,在禁錮中生存的我們,即將看到我們所憧憬的祖國復興……”為了報效祖國,居里夫人心里醞釀著一個偉大的計劃:在華沙創(chuàng)建一個鐳學研究院,作為科學研究和癌癥治療中心。這個計劃一經(jīng)披露,立即受到祖國人民的熱烈歡迎,一個群眾性的“建院募捐”活動很快在全國范圍內(nèi)展開。1925年,居里夫人踏上返回祖國的路程,到華沙參加鐳學研究院的奠基儀式;1932年,居里夫人再一次返回祖國,到華沙參加鐳學研究院大樓落成的開幕典禮。望著研究院漂亮的大樓,她激動得熱淚盈眶,思緒翩翩:多少年來,欠祖國的債終于償還了。
五、給予科學研究人員的啟示
科學研究一直是廣大高校和學者們關注的重點。近年來,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關于科學研究功利化和浮夸化的報道,許多原本有著崇高科學研究理想的人也在物欲橫流的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人們一味地追求科研指標,或者簡單地追求褒獎和榮譽。這和科學精神的始然越發(fā)越遠。
居里夫人一生的追求和最終整個人生的軌跡讓我們終于可以安靜下來審視自己。誠然,榮譽是對科研人員所取得成績的肯定,但這僅僅是整個科研精神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更多地是要深入追求科研的本質(zhì),探究科學的核心,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科研水平進一步得到提高,使我們的科學信仰愈發(fā)堅定。
參考文獻
[1] 趙秀娥.試論居里夫人的科學道德.學理論[J].2011(2):125-126.
[2] 呂增建,陳小敏.瑪麗·居里夫人的高貴品格和人格魅力[J].科技信息,2009(27):16.
[3] 麥群忠.何澤慧:“中國居里夫人”的傳奇故事[J].文史春秋,2012(1):42-45.
[4] 楊虛杰.居里夫人:為科學也為教育[J].博覽群書,2011(3):17-20.
[5] 楊建鄴.居里夫人傳[M].吉林::長春出版社,2004.
[6] (法)艾芙·居里,著,賈文浩,賈文淵,賈令儀,譯.居里夫人傳[M].北京: 燕山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