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如方
總想為雙廊寫點文字,卻又覺得無從落筆,擔(dān)心自己的筆觸詮釋不了這個美麗的漁村,最終誤導(dǎo)了自己。但很多感覺如果不及時記錄,時間會慢慢沖刷掉記憶。因此,寫下這些錯錯落落、零零碎碎的文字。
靜臥在大理蒼山腳下的小漁村雙廊,位于洱海東岸,濱水而居,背臨蒼山,面朝洱海,出則以船代步,入則棄船登岸,水天一色,人文與自然風(fēng)景相融,四季如春,古跡遍布,保留了完整的白族民俗文化傳統(tǒng)。雙廊,舊稱“栓廊”。至清代咸豐年間,人們認為靠近雙廊的兩個秀美島嶼——玉幾島、小金梭島猶如一對鴛鴦,將洱海隔出一個天然的港灣,故此將“栓廊”改為“雙廊”。
穿過熙熙攘攘的集市,走到小鎮(zhèn)盡頭,經(jīng)過一座小木橋就是玉幾島。那時的雙廊還沒什么名氣,旅游業(yè)也才剛剛開發(fā),很少有人知道這個世外桃源般的洱海小鎮(zhèn),所以那時候的玉幾島是不收門票的。玉幾島是洱海三島之一,位于洱海西面,古時候也叫工幾島、天生營,有“蒼洱第一村”的美譽,因島上有玉幾庵而得名。島上保留著很多完好的白族傳統(tǒng)民居,也有新興的現(xiàn)代建筑,以伸入洱海的著名建筑“青廬”和楊麗萍的“太陽宮、月亮宮”而出名。
來到雙廊,是一個美麗的意外。去云南,大部分人想起的都是麗江,那個在傳說中充滿了艷遇的古城。如果你問我,到雙廊玩什么?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安靜的,慵懶的小鎮(zhèn)里,有著看不完的白云,清澈平靜的洱海。這個遠離城市的小漁村,與蒼山相伴,這里有天的澄澈多姿,有水的碧清靈氣,有離世的純樸清靜,也有俗世的逍遙小資。在這里,聽得見鳥鳴蟲語,狗吠雞叫,聽不見人聲雜語,浮躁腳步。所以,到了雙廊,請停下你的腳步,靜靜地發(fā)呆和做夢。
雙廊的早晨寧靜而溫暖,銀光點點的洱海海面上吹來的清涼微風(fēng)在巷子里肆意奔跑,帶來沁人心脾的舒適感,隨著太陽的升起,寒意便一散而去。早早起床,坐在飄窗前,眺望遠空,惺忪的睡眼被眼中的美景洗得綻放亮光。幾簇三角梅從高高院墻里伸出嬌艷欲滴的紅色花瓣,陽光輕瀉,微風(fēng)徐徐,花枝倒映在潔白墻壁上的光斑亂竄,像極了紅著臉的淘氣孩童。站在玉幾島盡頭,視野開闊,縱橫南北的洱海完整地撲入眼簾,莽莽蒼山就在對岸,連綿起伏,氣勢恢宏。山頂云霧繚繞,淡淡的烏云青灰色籠罩,本感覺有絲絲厚重,但天空拼命在云層上拉開一個口子,讓純凈的藍天偷展芳顏,陽光從云層罅隙中灑下來,清晰的光束照耀著微波粼粼的洱海。晨曦借著藍天的腳步露出幾抹粉色,淡淡的粉在湖心輕輕抹散開,水的色彩頓時溫暖起來。如若遇到清晨晴朗無云的時候,天空則如洗般澄凈,金色的陽光肆無忌憚地展示著絢麗,大把大把的將金色鋪設(shè)在輕波蕩漾的湖心,這是一種動人心魄的美。
都說到大理看“風(fēng)花雪月”,然而最吸引我的,卻是水和云。大理的云千變?nèi)f化,每一天和每一時的云都截然不同,或遠或近,或濃或淡,或靜或動,遠望去,像極了一幅幅生動的水墨畫。在雙廊,面朝洱海,看云從蒼山上滾落,或懸浮于山腰,或飄向海面。皓月當(dāng)空,獨自一個人站在客棧窗前,只聽見洱海邊上吱吱呀呀的水聲,心底的浮躁慢慢地消散,時間仿佛也停止了流逝。
正午,天是澄澈的透藍,純白的云零星的點綴其間,有著天高云淡的開闊。奇怪的是,無論怎樣的晴朗,蒼山上總是環(huán)繞著低矮的云朵,呈現(xiàn)著淺淡的烏色,層層疊疊,煞有層次。在旖旎的大理風(fēng)光中,除了“風(fēng)、花、雪、月”四景美妙外,最受人們贊譽的要數(shù)蒼山上的云景了。大理蒼山西聳,洱海東臥,在蒼洱之間有著許許多多的云景奇觀,令人遐想陶醉,使人心曠神怡,曾有“秋來雨后看云容,天將玉帶束山公”的詩句,來贊美大理美麗的云景。蒼山之云,神奇詭秘,云聚云散,獨具特色,令人浮想聯(lián)翩。有時淡如輕煙,有時濃如潑墨。天晴風(fēng)定,浮云漫卷,如縞如素,似霞似錦。甚至長若玉帶,綿延數(shù)十里橫亙十九峰山腰。這些精靈投射到洱海里,波光靈動,攝入心中無限愜意。
夕陽西下,天空不再炫目,陽光收斂了炙熱,柔柔的傾瀉在微波蕩漾的洱海里,水波似嬌羞的少女,顏染緋紅,展示著極為動人的韻致。隨著斜斜的夕陽,遙望遠山,欣賞落日涂染的唯美,聆聽微浪沖堤的浪音,心境游蕩在天外,看著霞光中的漁舟蕩漾,漁民捕魚撒網(wǎng)的勞作,心中充溢滿滿的感動,為這遠離俗世的清靜,世外桃園般的閑適。
雙廊的晨色是沉靜的,雙廊的夕照是輝煌的。入夜,晚霞漸漸遠離,遠處古漁村零星的燈火投射在湖中,若隱若現(xiàn)。一把藤椅,一個陽臺,一盞街燈,一杯飲品,一段旋律,一縷月光……沉浸在寧靜里,讓人流連忘返。猶見當(dāng)?shù)乩险呤殖忠话哑焉?,在碧清的湖邊欣賞日落,悠閑的叨磕聊天,直至完全天黑。孩子們聚集一起玩游戲,肆意奔跑。如此場景,心在溫暖中有些悵然,日漸擴大的鋼筋水泥,高樓大廈已經(jīng)讓人與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鄰里的親近,孩子簇擁的熱鬧凍結(jié)在兒時的記憶里,在現(xiàn)實中卻難得尋跡。
深夜,坐在露臺上,凝望蒼穹,滿天的繁星好似璀璨的鉆石鑲嵌夜空,向著四周鋪散開來,呼閃的眨著眼。此時靈魂似脫離了軀殼,向著夜空奔去,與幾萬年前的星光匯集,在幾萬光年的過去遙望現(xiàn)在抑或未來。眼前的洱海吸入月色,靜靜地流淌著如銀的波光,坐在房間外的露臺上,泡上一壺清茶,與同伴喝茶聊天,逍遙和寧靜自在人心。
雙廊不僅是美麗的,也是個性的。這里有美麗的田園風(fēng)光,也有舒適的休憩客棧。自然的親近與小資的逍遙在這里有著奇妙的平衡。
因山水并蓄、故景物佳美,魚米富庶。無論農(nóng)耕農(nóng)閑,田園牧歌式的日子悠然恬靜,還是菜畦、豆苗、桑麻、石墻村巷、荊扉,無不化為古樸的愉悅。途中,不時看見穿著艷麗服飾的白族村民在田間耕作。田野中的白鶴或棲息,或展翅,人們的勞作絲毫沒有引起他們的恐慌,人類與自然在這里輕唱著和諧的旋音。
漫步田園,眼前農(nóng)田青綠,遠處洱海青灰。耳邊除了呼呼的風(fēng)聲和偶有白鷺的嘶鳴,再無多余的聲音。閉上眼,讓心靜靜享受一份謐然的寧靜。
在雙廊,閑坐飄窗,放眼窗外,洱海美景一覽無遺?;蛴^海天暮色;或看落日緋天;又或輕搖著秋千椅,夜看繁星;如此的閑適讓人忘卻一切俗塵,恍若隔世。
司馬遷說:“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笨磥碜约阂苍谶@熙熙嚷嚷的人群之中了。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曾經(jīng)無數(shù)次為這句話感動過,真到做起來卻是難了。想起了東坡的赤壁賦來:“天地之間,物各有主,茍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唯江上之清風(fēng),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天地間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多么豁達的胸襟??!歷經(jīng)億萬年,滄海變幻了桑田,而滄海卻依然橫流。大自然自有其法則,你我何不欣然順應(yīng)呢。
實在喜歡雙廊,因為這里的天,這里的水,這里的人。這里沒有繁華,卻保留著古樸的寧靜,彈撥著自然的琴音,攜帶著小資的逍遙,如此的個性讓人有種滲入肌膚的舒適感,離開時有些失落,很想躲在這里開個客棧,終此一生的逍遙下去,遺憾逍遙客終非俗人,我這般凡塵俗子終歸放不下牽絆,夢想也只能囤積而已……
責(zé)任編輯:楊 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