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蔣夢玨 廣西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圖騰的設計
圖、文/蔣夢玨 廣西婦女兒童活動中心
“全國第十三屆《少兒美術》杯優(yōu)秀課例大賽”獲獎課例選登
引言:同學們,圖騰文化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最奇特的文化現象之一。你們喜歡圖騰嗎?圖騰是很神秘的,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力量,比如中國的龍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圖騰。我們都知道中國有56個民族,大部分民族都有他們自己特別信仰的圖騰,例如壯族以青蛙為圖騰。在圖騰文化方面,有很多東西值得我們去繼續(xù)研究和學習。今天我們以一個動物為題,創(chuàng)作自己想象中的圖騰,通過這一節(jié)課讓大家來認識傳統(tǒng)、接觸傳統(tǒng),很好地學習傳統(tǒng)文化。
繪畫工具:牛皮紙、記號筆、馬克筆、油畫棒。
教學目的:
1.學習圖騰的傳統(tǒng)文化,了解各個民族特有的圖騰信仰。
2.通過創(chuàng)作讓同學們對圖騰有一個新的認識,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樂趣,激發(fā)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強烈的求知欲望。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意思維和學生獨特的繪畫藝術表達方式。
2.難點:擺脫概念化的作畫方法。
教學要求:
1.給學生講解圖騰在生活中的含義。
2.強調畫面中神秘色彩的表達。
作畫步驟:
1.畫出圖騰的大形,添加一些特有的圖案符號。
2.給主體上色,色彩對比要強烈,并且油畫棒要涂得厚重。
思維拓展:
課后同學們設計一張以“青蛙”為題的圖騰。
教學總結:
擺脫概念化就是讓孩子們更多地投入到五彩繽紛的生活中去,逐漸地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社會經驗,使他們大腦中儲存的死板的概念形象地轉換成對生活的記憶。生活經驗更多來自孩子本身的生活領域,比如孩子的游戲,孩子對家庭、對周圍生活的認識,孩子與輔導者、朋友的親密關系等。所以,老師和家長不能以孩子是否能畫出漂亮的概念化的畫作為目標并以此滿足,而應該輔導孩子盡可能快地擺脫這些概念化的畫法。
莫然 黃楚恒
韋朝鵬
蒙芷露 譚昕悅
李泳杉
零予榛 韋含霖
寧可盈 李京蓉
彭圣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