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
關(guān)于習慣的對話(五)
■朱永新
之一:雙贏需要勇氣與胸襟
雙贏可使雙方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及共謀其利。要達到互利的境界必須具備足夠的勇氣及與人為善的胸襟,尤其與損人利己者相處更得這樣。培養(yǎng)這方面的修養(yǎng),少不了過人的見地、積極主動的精神,并且以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與力量作為基礎(chǔ)。(柯維《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新勇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236頁)
朱永新解讀:
雙贏是智慧,也是勇氣。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看到雙贏的好處的,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在處理人際關(guān)系時有這種“過人的見地”和“積極主動的精神”的。要取得雙贏效果,首先需要的是雙贏品德。根據(jù)柯維的解釋,雙贏的品德主要有三個:誠信、成熟和知足。
誠信,就是要信守承諾,說到做到。誠信是人際交往的根本,“沒有了誠信這一基礎(chǔ),雙贏不過是一種無效的表面功夫”。
成熟,就是要在敢作敢為與善解人意之間取得平衡?!霸诒磉_自己的情感和信念的同時又能體諒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戮S用敢作敢為和善解人意作為兩個維度,繪制了一個不同人際觀的成熟度的矩陣,低敢作敢為與低善解人意,是雙輸;低敢作敢為與高善解人意,即自己體貼有余卻羞于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愿望,結(jié)果只能是輸/贏,高敢作敢為與低善解人意即勇氣十足卻漠視他人是贏/輸,只有高敢作敢為與高善解人意才是真正的雙贏。
知足,就是要相信世界有充足的資源,人人有份??戮S認為,人生不是一場零和游戲,并不是像吃一塊大蛋糕,別人多搶走一塊自己就會少一塊。要以“富足的心態(tài)”對待資源,只有不怕與別人共享名聲與財富,才會開啟無限的可能性。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柯維認為,“一個誠信、成熟、知足的人在交往中很少或者根本不需要用到什么技巧”。也就是說,要實現(xiàn)雙贏的境界,不必向外求,而是求諸內(nèi)心。
親愛的父母,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誠信、成熟、知足的品德,就可以為他們的雙贏人生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
之二:人際關(guān)系最重要的原則:知彼解己
若要用一句話歸納我在人際關(guān)系方面學到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則,那就是:知彼解己——首先尋求去了解對方,然后再爭取讓對方了解自己。這一原則是進行有效人際交流的關(guān)鍵。(柯維《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新勇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255頁)
朱永新解讀:
中國古代有所謂“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的說法,但是這是把對方作為對手甚至敵人的思維。要真正實現(xiàn)雙贏,就必須把對方作為朋友和合作伙伴,清晰地了解對方的需要和真實的想法,同時也讓對方了解自己的需要和真實的想法。其中,最關(guān)鍵的一點,就是學會有效地溝通。
了解對方的一個重要路徑,就是學會有效聆聽。無論是在家庭還是在學校,我們注重的往往是讀寫說,很少有人會關(guān)注聽。其實,聆聽,不僅是了解別人的重要路徑,也是尊重別人贏得好感的重要前提。
親愛的父母,我們有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就是為了讓我們更多地聆聽這個世界的聲音,更好了解別人的真實想法。讓孩子學會聆聽吧。
之三:聆聽的最高層次——移情聆聽
我們的聆聽通常有層次之分。一是充耳不聞,壓根就不聽別人說話;二是裝模作樣,“是的!嗯!沒錯!”;三是選擇性接受,只聽一部分,通常學齡前兒童的喋喋不休會讓我們采取這種方式;四是聚精會神,努力聽到每一個字。但是,很少有人會達到第五個層次,即最高層次——移情聆聽?!魄轳雎犑侵敢岳斫鉃槟康牡鸟雎?,要求聽者站在說話者的角度理解他們的思維模式和感受。(柯維《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新勇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260頁)
朱永新解讀:
移情不是同情,不是要你贊同對方,而是要在情感和理智上充分而深入地理解對方??戮S批評的三種聆聽方式,的確是我們有意無意之中經(jīng)常容易犯的毛病。在與別人交流時,我們有人經(jīng)??词謾C打電話,或者與旁人私下交流,或者言不由衷地附和,或者只聽自己感興趣的內(nèi)容。
為什么聆聽很重要,一是因為只有聆聽才能真正了解對方。心理學的研究表明,人與人的溝通,只有10%通過語言來進行,30%取決于語調(diào)與聲音,60%則依靠肢體語言。如果你不用心聆聽,就會失去大部分信息,自然無法了解對方。二是聆聽本身就是“巨額的感情投資”,能夠給對方提供一種“心理空氣”,就是給情感賬戶上存了一大筆款。
所以,有效的聆聽,不僅是全神貫注地傾聽,而且是站在對方的角度去思考、理解對方。
之四:有分歧才有收獲
統(tǒng)合綜效的基本心態(tài)是:如果一位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見不同,那么對方的主張必定有我尚未體會的奧妙,值得加以了解。與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視不同個體的不同心理、情緒與智能,以及個人眼中所見到的不同世界。與所見略同的人溝通,益處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獲。(柯維《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新勇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279頁)
朱永新解讀:
統(tǒng)合綜效是柯維的第六個重要習慣。也是第五個習慣的自然發(fā)展。按照他的解釋,統(tǒng)合綜效的“精髓”,就是判斷和尊重差異,取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
一般而言,我們總是喜歡別人與我們有一致的看法,總是贊賞“英雄所見略同”的境界。其實,古人說,“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不同的意見恰恰是打開我們思路的窗口,是集思廣益的前提。在這個意義上,柯維說“要有分歧才有收獲”,的確是很有道理。
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學會傾聽不同的意見,尤其是那些“具有相當聰明才智的人”的不同意見,是非常必要的。至少我們應該讓別人無所顧忌地表達意見,自由地發(fā)表意見。這樣,就能夠發(fā)揮1+1>2的效果。
之五:統(tǒng)合綜效的溝通要敞開胸懷
所謂統(tǒng)合綜效的溝通,是指敞開胸懷,接納一切奇怪的想法,同時也貢獻自己的見地。乍看之下,這似乎把習慣二“以終為始”棄之不顧,其實正好相反。在溝通之初,誰也沒有把握事情會如何變化,最后結(jié)果又如何。但安全感與信心使你相信,一切會變得更好,這正是你心中的目標。(柯維《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高新勇等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282頁)
朱永新解讀:
柯維把溝通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互相提防、互相尊重和統(tǒng)合綜效,而這三個層次的高低是與信任度的高低緊密聯(lián)系的。在第一個層次,人與人互相提防,步步為營,自我防御,結(jié)果只能是贏/輸或者輸/贏模式。第二層次是互相尊重,客客氣氣,為了避免沖突,雙方都保持禮貌,不能夠開誠布公,最后往往選擇妥協(xié)折中的道路。
所以,敞開胸懷,接納一切奇怪的想法,接受反對自己的想法是統(tǒng)合綜效的前提??戮S建議,在交流的過程中,不要太在意別人的態(tài)度,包括別人的無禮行為,而要努力發(fā)現(xiàn)對方的合理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勢。不求化異為同,但求求同存異,達成最大公約數(shù)。
(責任編輯 韓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