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斌
新媒體是一個新的戰(zhàn)略突破點,但要結合競價來一起發(fā)力。
常聽同行的兄弟公司說,現(xiàn)在不要投放競價了,競價的成本太高了。要投新媒體,要主攻新媒體。但是抬眼一看行業(yè)的新媒體,基本上還是一塊處女地。行業(yè)整體還是 處于新媒體的初級階段。目前沒有聽說哪家公司新媒體玩得非常好,有一些確實做得相對不錯, 但只是不錯而已。原因有很多:不會策劃新媒體活動;不知道怎么運營粉絲;產生不了干貨的內容;等等。最核心的點是并沒有把這個東西放到戰(zhàn)略層面上來,只是招聘個人來負責罷了,所以結果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回過頭,我們再來看競價這邊。職業(yè)教育龍頭企業(yè)達內科技,核心的線上市場投放就是SEM,全國100多人在做這個事情,除了SEM,投放其他的營銷方式幾乎沒有,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為什么?另外一個牛掰閃閃的職業(yè)教育企業(yè)尚德教育,更是把SEM做到了極致,除了常規(guī)的競價投放,還有做數(shù)據(jù)模型分析,甚至每個平臺都有不同的客服和銷售,這些都是甩留學行業(yè)好幾條街的不爭事實。?這些又是為什么?用腳趾都能想出答案,肯定人家覺得這個效果好,才重點投放的。而留學行業(yè)的一些“江湖郎中”叫囂,別投競價了,費用太高。實際上,你問他質量度跟哪些因素有關,他根本不知道你所說的是啥;你再問他,創(chuàng)意跟通配符是啥關系,他肯定傻眼; 更有甚者,部分人壓根就沒看過競價賬戶的后臺,也跟著嚷嚷競價不好。就好像別人吃豬肉,他只是看到別人吃的動作不雅觀,就斷定豬肉不好吃一樣。
到底競價是不是成本非常高?有沒有辦法控制競價的成本呢?控制市場成本其實適合所有的平臺和渠道,并不只是競價這一方面。下面筆者就通過自己實操累計投放近億元的實戰(zhàn)經驗分析一下如何有效控制競價成本。
人選和團隊問題
1.挑選最懂行的人來管理競價團隊
挑選最懂行的人來負責競價投放,挑選最懂行的市場老大來管理競價團隊,讓不懂行濫竽充數(shù)又瞎指揮的人回家看孩子。
所有的事情都是人的事情,所有的問題都是人的問題。比如好多公司的市場老大都是線下出身的,對線上是一知半解,甚至是壓根沒有接觸過。都是東聽一句西聽一句,網上看看文章,東拼西湊的競價知識架構, 怎么能管理好競價呢?老大不懂行,就會導致整個競價這條線整體比較差,尤其是集團性質的大公司更是如此,市場營銷團隊分得比較細,比如SEO、SEM、新媒體、網站運營、 公關媒介、 線下活動等。如果老大某塊比較弱,那么這個小組就比較弱,因為老大不懂行,不知道核心問題在哪里。也有另外一個原因是老板不懂行,市場老大發(fā)揮不出來,施展不開。
2.搭建細化專業(yè)的競價團隊
有些公司競價就一個人,全國投放,產品也十幾種。一個人投放十幾種產品,又全國投放,這本身就是個天大的笑話。一個人怎么可能在這么多產品的情況下投放全國,又投放得比較好呢?SEM部門要求公司增加一個人,老板們常說,增加一個人,又是薪資、提成、社保等,成本太高了,這種老板就統(tǒng)統(tǒng)是外行。以美國留學為例,美國留學的單個資源成本會在400—450元之間(行業(yè)前三水平的數(shù)據(jù)),有些機構搞的資源成本都達600—800元(中等水平),更有甚者都超過1000元了(差的水平)。如果調整得不精細的話,每個資源成本會多增加200—400元。如果一個月1000個美國資源的話,那可能會增加20萬—40萬元的投放費用,集團性質的公司浪費就不只是這個數(shù)了。幾個人的成本才多少呀?尤其是個別留學公司把競價人員的薪資壓得跟賣白菜的價錢一樣,你又讓他操著賣白粉的心,怎么可能做好呢?
從開戶階段控制市場成本
1.開戶找代理問題
我們在投放之前肯定要開一個競價賬號。以百度為例,如要開戶盡量直接找百度開戶,不要找中間代理。但是有些集團性質的公司一般投放都在2000萬元以上,這樣的公司最好要找KA,KA是服務大客戶的,中小是服務中小客戶的,中小里面也有所謂的KA,他們叫LA。百度為了防止中小和KA相互搶客戶,所以定了很多不利于客戶的政策和規(guī)矩,搞得很多客戶暈頭轉向的。(見圖1)
各個公司,可以根據(jù)自己公司的業(yè)務特點來定自己的投放預算。另外有一個核心點就是盡量多地要到返點,這樣我們即使少投也可以達到好的投放預期,差額可以用返點來彌補。假設你要用2000萬元的錢來投放競價,比如1800萬—2000萬元的返點是30%,你就可以投1800萬元現(xiàn)金,加上 540萬元的返點費用,一共加起來是2340萬元, 實際上就可以達到2000萬元的效果。這樣就間接地節(jié)省了錢,并且還是幾百萬的大數(shù)。
如何拿到更高的返點?其實有很多方式方法,有一個比較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找一個第三方公司,它可以幫你拿到高額返點,你只是需要付一部分服務費就好了。
2.各搜索平臺做好配合
搜索平臺包括很多,如百度、360、搜狗、神馬、Google等。除了Google外,其他平臺的資源單價都比百度低,我們只要策略對,讓360、搜狗、神馬跟百度做好配合,就可以把資源成本降下來,從而把市場成本拉下來。
Google,呵呵,你懂的。搜索這塊暫時用不了,但是Google網盟也是可以考慮選擇的,這個比百度網盟精準多了。另外還可以投Facebook,尤其對留學機構來說,這是塊處女地呀,商業(yè)機密,噓! ?
3.關于框架戶的簽訂
量力而行,進退自如。框架帶來的好處是可以把返點提高,弊端是簽了協(xié)議,就要把錢花出去?,F(xiàn)實中,部分公司因為團隊不穩(wěn)定,或業(yè)務轉型等因素,會不斷地調整競價預算。作為懂行的競價人,其實是非常反對來回調整預算的。單純從競價賬號來講,來回調整預算就會導致質量度不穩(wěn),質量度不穩(wěn),排名就會受到影響,最終會影響到投放效果。
從企業(yè)運營角度來講,如果一個企業(yè)總是來回調整競價賬戶,要么說明公司比較小,要么是運營管理有問題,要么是領導不懂行。對企業(yè)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從賬戶層面控制成本
1.賬戶層面打造閉環(huán)賬戶
客戶認知一個產品或品牌,一般會通過聽說、了解、咨詢、對比、購買、使用、分享這幾個環(huán)節(jié)來完成一個購買和分享的過程。我們在搭建競價賬戶時也要用這樣的方式,這樣就形成了一個搜索的閉環(huán)。舉例說明一下,聽說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設幾個計劃,比如品牌詞計劃,里面包含品牌詞小單元、競品詞單元、名師單元等,甚至企業(yè)里面比較有名的領導名字都可以作為關鍵詞投放。?
了解這個環(huán)節(jié),又分為了解業(yè)務和了解企業(yè),我們這里面可以按業(yè)務的分計劃 :里面可以有美國單元、英國單元等。另外就是留學客戶除了搜索中文外,他還會搜索英文關鍵詞, 所以也可以投一部分英文學校的關鍵詞。可見真正的高手需要懂很多東西才能做好,不是花個白菜價找個競價人員就能幫你調整賬戶的,也不是來個人就能把賬戶調整好的。
競價是一門非常綜合的學問。了解企業(yè)這個環(huán)節(jié),有實力的企業(yè)可以投放品專,實力弱小的企業(yè)可以投放品牌起跑線。筆者網上一搜同行,一些規(guī)模中等或小的留學公司,連個起跑線都沒投,所以其實留學行業(yè)競價投放是弱爆了的環(huán)節(jié)。再加上外行指揮內行,這個環(huán)節(jié)真的非常糟糕 。?
2.地域層面控制成本?
另外一個拉低成本的方法是,多地域投放策略。以北京為例,美國留學資源成本是400—450元之間。如果只投放北京,必然會導致資源成本居高不下。如果加上天津、河北、 山東、山西等城市的投放,就會把資源的平均成本拉下來,這就是多地域投放策略。集團公司可能全國很多重點城市都有分公司,這個時候降低成本的方法是多平臺投放策略,把360、搜狗、神馬等平臺配合起來,打組合拳。 ?
3.時間層面控制成本 ??
通過競價賬戶后臺的時段分析,來分析全天哪個時段投放效果比較好。再跟客服溝通,哪個時間段流量比較大,轉化比較好。我們可以用幾個月的數(shù)據(jù)樣本做一個統(tǒng)計,會發(fā)現(xiàn)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通常上午10:00左右是一個小高峰;下午2:00—4:00是個高峰期;晚上8:00—10:00又是個小高潮,那這些時段就重點投放,加大預算,其他時段可以相對地減少預算。而不是全天統(tǒng)統(tǒng)重點投,沒有策略,也不分主次,這個就造成了很多無效的浪費。(見圖2)
4.百度產品的精準投放
百度產品分很多,如競價、網盟、文庫、百科、貼吧、知道、移動DSP等,要根據(jù)自己產品的特點去選擇。比如想帶來精準營銷,那肯定要選競價;網盟現(xiàn)在效果越來越差,原因是什么呢?我只能說呵呵,從百度最近爆出的“白血病、 血友病等貼吧被購買事件”就可以管中窺豹。
有些不懂行的機構還在大量地投網盟,這個是大錯特錯的事情。 有人還跟我說活動之前要投10萬元來推活動,我只能回復呵呵了。網盟有展示的效果,根據(jù)我們客戶年齡特點以及人群屬性特點,相對應地選一些平臺配合做一下競價,做一個品牌的曝光和展示,一天花費300—500元足夠了。如果企業(yè)小的話,壓根一點也不用投放。
另外一個知道平臺,筆者是非常重視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客戶通過你的競價投放留下電話,在對比環(huán)節(jié),他除了對比同行,還會查一下你網上的評價,如果你網上有負面信息或其他對你不利的言論,那么這個單子就跑掉了。從商業(yè)本質的角度來看,負面信息的解決還是要靠有優(yōu)勢的產品和良好的服務來解決,而不是靠刪帖來解決。這個道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的鳳毛麟角。
新興的移動DSP,可以嘗試一下,行業(yè)有在投放的,不過筆者沒有投放,而是投放的其他DSP平臺。 其他的都比較常見,筆者就不一一贅述了。
5.競價詞的選取
競價投放的一個核心是關鍵詞的選取,而這個核心點對競價人員其實要求比較高。
首先,這個競價人員要懂業(yè)務。如果不懂業(yè)務,怎么選詞呢?比如筆者服務的公司我們是可以投放英文關鍵詞的,因為出國的群體很多都會搜索英文的信息來獲取更多的一手信息。另外還要知道什么時間對準留學生來說,他需要準備什么,想了解什么。同時要對國外學校清楚,對專業(yè)清楚。如果你的競價人員連STEM指什么專業(yè)都不清楚,你真的要反思一下你的競價團隊的組長是不是合適了。假設銷售顧問留學專業(yè)知識考100分的話,競價人員留學專業(yè)知識要考到80分,最差也要考到60分,不然詞都選不出來。沒有精準的詞,怎么奢求精準的投放呢?
其次,要懂營銷,懂客戶心理。筆者上面提到的認知分享原理,就是一個科學的賬戶搭建以及選詞的依據(jù)。如果不懂行,就沒有清晰的思路。看似很忙碌,其實做了很多無用功,解決不了核心問題。
再次,要知道如何選精準的詞。多數(shù)教育的企業(yè)在用樂語或53,這些對話軟件后臺都可以看到搜索詞,我們可以通過后臺看哪些詞轉化好,就重點投放,而不是讓銷售部門給你選幾個詞來投放,這就成了笑話。因為銷售懂業(yè)務,但是對競價壓根不懂,并且競價里面涉及的東西非常多,非常復雜,外行根本不知道里面是怎么回事,都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加上行業(yè)真正懂行的人要么不出來說話,要么職務太低說了也沒人聽,就形成了一個銷售強勢市場弱勢的失衡局面。
最后,是注意否詞的添加和IP的排除。通過統(tǒng)計工具的使用,我們可以知道哪些詞是精準轉換詞,哪些詞是大流量詞,對這些詞綜合分析做一個取舍。另外,因為關鍵詞匹配的問題,會導致一些不精準的投放。比如你投放的是美國留學,會產生美國生小孩這樣的詞,而你又沒有相關業(yè)務,所以也會造成很多浪費。還有就是一些同行惡意點擊行為,造成你上線不久很快下線了,而基本上沒有產生對話,這個時候就要及時屏蔽IP和縮小地域了。一些縣級市雖然也有搜索,但是幾乎沒有轉換,那就要屏蔽掉。競價投放其實非常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根本不是一個賣白菜的競價人員可以搞定的。
多數(shù)公司不懂行,大部行業(yè)內公司總經理都是銷售出身,對競價壓根不懂,只是知道一點概念,于是網上一搜,怎么沒有我們的詞?怎么別人投放我們的詞?我們?yōu)槭裁床煌斗艅e人的詞?我說幾個詞你要投放,問一堆讓專業(yè)人員看起來很低級和可笑的問題。如果銷售強勢,市場弱勢,市場壓根做不了事情,因為是外行指揮內行。但實際上很多公司都存在這個現(xiàn)象,老板不懂行,銷售總監(jiān)不懂行;如果市場總監(jiān)又不懂行,競價人員就會處于水深火熱中。
6.不聽外行領導指揮
外行指揮內行,自古都是行不通的?,F(xiàn)在社會更是這樣,專業(yè)和分工非常細。銷售轉市場尤其是線上市場幾乎不可能。很多留學公司市場位置比較低,工作常常受銷售的指揮和干涉,這是非常不對的。甚至個別公司還出現(xiàn)銷售要提供一些詞給競價,讓競價投放,這個就是個天大的笑話。每個詞出價是多少,花費多少錢才能帶來一個對話,多少對話才能帶來一個電話,里面的學問大了去了。用什么樣的策略既能控制成本,又能帶來更多的資源量,這個都可以寫成論文了;根本不是銷售部門看的那么簡單。如果真想做好競價,就一定不能聽外行的指揮,不然會出大問題。筆者在這里也提醒老板們,專業(yè)的人做專業(yè)的事,要跟銷售和市場團隊畫一條線,不要相互干涉??梢韵嗷ヌ峤ㄗh和交流,但是不能相互干涉。其他行業(yè)的做法是銷售和市場一個人副總來負責,這樣就避免了很多留學行業(yè)出現(xiàn)的銷售和市場總是相互撕的局面,留學行業(yè)其實也可以借鑒。
通過數(shù)據(jù)分析控制成本
1.前端投放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知道,競價賬戶需要選好精準的詞,選好投放時段,選好投放地域,不斷的優(yōu)化調整,這個只是初級階段;通過什么策略可以更好地控制成本并且?guī)砀嗟挠行зY源量,這個是中級階段,也是很多企業(yè)追求的;在這個之上就是選到最懂行的人,真正懂行的,不是那種連賬戶后臺都沒看過,道聽途說,東一句西一句的水貨。據(jù)筆者觀察留學行業(yè),真正懂行的,又職務相對較高的不會超過3個。
2.中端調網站,優(yōu)化專題
通過百度投放帶來的客戶,不要單純地引導到網站首頁,客戶都是沒有耐心的,也是懶惰的,如果他找不到想要的信息,第一時間就跳走了,因為網上他可以找N家機構。所以這需要競價著陸頁也要做得專業(yè),讓客戶能找到想找的信息。這個時候競價人員就要用到筆者說的懂業(yè)務的理論了,不然他就不知道客戶關注的點是什么。另外也需要跟業(yè)務部門溝通,讓業(yè)務部門提供一些客戶在申請過程中想要了解的點,這樣才能更好地轉化,從而達到控制成本的效果。
3.后端優(yōu)化客戶的轉換率
說到控制成本最好的方式,除了市場投放精準外,另外一個核心點就是提升轉化率。這個轉化率包括客服轉化和銷售轉化。如果客服轉化率提升1—2個點,就會節(jié)約很多的費用,尤其是集團性質的公司。如果一個集團性質的公司全國銷售轉化率提升1—2個點,那營業(yè)額就會提升幾百萬甚至上千萬元。轉化率提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點。當然提升銷售轉化率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目前留學公司都是用銷售的套路在做這個事情,而沒有提升到營銷的層面上,這還是不懂行的原因導致,也是營銷人員的一種悲哀,英雄無用武之地。
4.詳細的數(shù)據(jù)分析
競價另外一個非常核心的點是賬戶的數(shù)據(jù)分析,消費、點擊率 、 CPC 、 對話、電話量、銷售量、ROI等。這些數(shù)據(jù)是需要一個非常詳細的分析的,幾乎所有的留學公司都對數(shù)據(jù)分析做了電話量以前的分析,和銷售量、 ROI壓根沒有聯(lián)系起來。這個分析就只發(fā)揮了一半作用,是殘缺不全的。并且這些分析都是人工的分析,使用專業(yè)數(shù)據(jù)分析軟件的留學公司幾乎沒有,這是一個很大的空白,因為大多數(shù)公司還沒有意識到,或者意識到了執(zhí)行不了,具體原因我只能說呵呵了。
新媒體雖然發(fā)展了,但是留學行業(yè)的玩法很多都不對,真正地要把它作為一個互聯(lián)網產品來運營,而不是目前留學機構的這種玩法。在目前新媒體沒有形成市場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情況下,那競價就一定要成為企業(yè)市場方面的核心戰(zhàn)略制高點。能不能成為戰(zhàn)略制高點,核心問題還是市場老大的問題,懂行就可以實現(xiàn),不懂行就是紙上談兵。當然這個事情的天花板是老板,老板要懂行,懂競價投放的原理,要理解為什么把競價作為市場的戰(zhàn)略;要不市場老大再懂,也只能是懷才不遇。
新媒體是一個新的戰(zhàn)略突破點,但是要結合競價來一起發(fā)力。(作者為津橋國際集團市場總監(jiān),微信號:26254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