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樺,張麗萍
(1.溫州醫(yī)科大學 第二臨床醫(yī)學院,浙江 溫州 325035;2.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育英兒童醫(yī)院護理培訓中心,浙江 溫州 325027)
·護 理 研 究·
兒科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調(diào)查與分析
張坤樺1,張麗萍2
(1.溫州醫(yī)科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浙江溫州325035;2.溫州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yī)院育英兒童醫(yī)院護理培訓中心,浙江溫州325027)
目的:測評兒科護士評判性思維(CT)能力,為今后兒科護士培養(yǎng)提供理論依據(jù)。方法:采用評判性思維量表(CTDI-CV)對兒科護士進行問卷調(diào)查。結果:兒科護士CTDI-CV總分為224~346分,平均(273.38± 25.81)分。不同學歷兒科護士CT測量結果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職稱總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兒科護士CT能力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護理管理人員仍需加強對兒科護士CT能力的培養(yǎng)。
評判性思維;兒科護士;護理
評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CT)即通過經(jīng)驗和知識對出現(xiàn)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識別和選擇,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取舍的高級思維方法[1]。CT是護士臨床決策的思維基礎,在護理教育中應用較多[2-4]。兒科患者的相對特殊性要求兒科護士要有足夠經(jīng)驗和知識發(fā)現(xiàn)、評估、思考并作出正確決策。本研究旨在調(diào)查兒科護士CT能力水平,為兒科護士的培養(yǎng)提供理論依據(jù)。
1.1 一般資料 調(diào)查對象為溫州市2所三級甲等醫(yī)院目前從事兒科臨床護理工作半年及以上的注冊護士,共350名,男性14名(占4.0%),女性336名(占96.0%),年齡21~50歲,其中21~29歲有200人(占57.1%),30~39歲有102人(占29.1%),40~50歲有48人(占13.8%)。中專學歷76人(占21.7%),大專學歷53人(占15.2%),本科學歷221人(占63.1%)。護士112人(占31.9%),護師185人(占52.9%),主管護師41人(占11.7%),副主任護師12人(占3.5%)。兒科工作年限在0.5~30年,其中0.5~5年有188人(占53.6%),6~15年有124人(占35.5%),16~30年有38人(占10.9%)。調(diào)查對象中332人(占94.9%)未參加過CT測評,18人(占5.1%)表示參加過測評。
1.2 方法
1.2.1 調(diào)查工具: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情況問卷調(diào)查表和彭美慈等[5]修訂的評判性思維量表(critical thinking disposition inventory-chinese version,CTDI-CV)。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最高學歷、職稱、兒科工作年限等。CTDI-CV共70個項目,分為7個特質,即尋找真相、開放思想、分析能力、系統(tǒng)化能力、CT自信心、求知欲和認知成熟度,而每一特質又由10個子條目組成。每個子條目均有從“非常贊同”到“非常不贊同”6個選項;采用6分制賦值法,正性條目正向賦值依次為6~1分,負性條目反向賦值。正性條目30題,負性條目40題。最高分420分,總分在210分以下表示負性CT能力,210~280分表示中等CT能力,280分以上表示正性CT能力,350分以上表示具有很強的正性CT能力。每個子條目的綜合分在10~60分,得分在30分以下表示負性CT能力,30~40分表示中等CT能力,40分以上表示有很強的正性CT能力[6]。CTDI-CV的α值0.90,特質的α值為0.54~0.77,具有較好的信度和內(nèi)在一致性[5]。
1.2.2 問卷發(fā)放與收回:共發(fā)放問卷360份,回收360份,經(jīng)檢查校對剔除無效問卷10份(主要是所列條目填寫不完整者),有效問卷為350份,有效回收率為97.2%。在護士長的配合下,以科室為單位利用業(yè)務學習的時間,經(jīng)由調(diào)查者向調(diào)查對象說明研究內(nèi)容和目的并征取其知情同意后統(tǒng)一發(fā)放問卷,研究對象匿名形式獨立完成調(diào)查問卷,時間控制在20~25 min,完成后由調(diào)查者統(tǒng)一收回發(fā)放的問卷。
1.3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對兒科護士一般情況及不同等級CT能力用頻數(shù)及構成比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對不同學歷及不同職稱的兒科臨床護士的不同特質得分及總分用±s進行描述性統(tǒng)計,對兒科臨床護士CT的差異用單因素方差分析進行推斷性統(tǒng)計描述,顯著性檢驗水平α<0.05。
2.1 CT測量結果及比較 兒科護士均具有中等(或中等以上)CT能力,平均(276.38±25.81)分。61.6%的護士有中等CT能力,38.4%的護士有正性CT能力。雖總分顯示無負性CT能力,但在尋求真相、系統(tǒng)化能力、CT自信心、求知欲及認知成熟度上仍有部分護士為負性CT能力。不同特質的CT能力得分及頻數(shù)分布見表1。
2.2 不同學歷兒科護士CT測量結果比較 中專(271.53±24.10)、大專(264.00±42.43)及本科護士(275.08±26.22)CT能力無差異(P>0.05),在不同特質上的CT能力也無差異(P>0.05),見表2。
2.3 不同職稱兒科護士CT測量結果比較 不同職稱護士CT能力是有顯著差異的(P<0.05),從護士到副主任護師CT能力逐漸增加。在開放思想(F=2.696,P=0.048)、系統(tǒng)化能力(F=4.840,P=0.002)及CT自信心(F=3.783,P=0.018)特質上不同職稱護士CT能力也是有差異的,見表3。
表1 兒科護士CT能力頻數(shù)分布(n=350)
表2 不同學歷兒科護士CT測量結果比較(n=350,分)
表3 不同職稱兒科護士CT測量結果比較(n=350,分)
小部分兒科護士在尋求真相、系統(tǒng)化能力、CT自信心等維度上顯示負性CT能力,可能與該部分護士年資低,工作經(jīng)驗缺乏有關。而在開放思想和分析能力維度上,護士都有中等或正性CT能力,說明兒科護士敢于嘗試愿意交流,對出現(xiàn)的問題有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整體上61.6%的護士有中等CT能力,38.4%的護士有正性CT能力。高的CT能力可提高護士工作滿意度和護理質量[7]。
由表2可看出不同學歷護士測量總分均處于中等稍偏上水平,組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王紅等[8]和津吳雪[9]的研究相符。該量表雖經(jīng)本土化翻譯,個別條目仍晦澀難懂,問卷調(diào)查中不少護士反映需要精力琢磨,可能有理解差異而得到無顯著意義的結果。此次調(diào)查僅5.1%的護士曾參加過CT能力測評,大部分兒科護士對評判性思維知曉度低,7項特質中除開放思想和分析能力外,其余維度護士均顯示負性CT能力,雖教育起點不同,兒科護士仍需臨床實踐提高CT能力。不同學歷兒科護士在開放思想、分析能力及求知欲上均有正性CT能力,這說明兒科護士愿意接納新事物、敢于嘗試和理解、有進取心、通過與醫(yī)師溝通全面掌握患者病情從而實施準確的護理方案。所以護理管理者要抓住不同護理人員的教育層次、特質特點,因材施教,從而對護理人員的CT能力有針對性地加以培養(yǎng)。
護士CT能力為中等水平,護師為中等稍偏上,主管護師為正性CT能力,而副主任護師則有相對較強的正性CT能力,表明職稱越高CT能力越強,同王紅等[8]、諶紹林等[10]、金冬愛等[11]和周華[12]的研究相符。本次調(diào)查副主任護師均為兒科科護士長,總分(304.5±10.75)分,均高于初中級職稱護士得分,可能與科護士長是科室的管理者,外出進修學習機會較多,有較強的獨立思考及分析能力有關,同沙莎等[13]的調(diào)查一致。職稱越高,越傾向于開放思想,越有較成熟的系統(tǒng)化能力及CT的自信心,這可能與不同職稱護士在臨床中的角色不同有關。職稱較高的護士多參與護理管理、危重患者護理等工作,職稱較低的護士多在職稱較高護士指導下從事事務性工作,提示護理管理者應加強對低年資兒科護士CT能力的培養(yǎng)。
小兒發(fā)病急、發(fā)病快等特點要求兒科護士及時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并干預,做出對的臨床決策,CT能力需學習和培訓。本次調(diào)查91.8%的護士以業(yè)務學習為主,8.2%的護士參與定期進修學習。積極的學習思考可使護士CT能力較好,從而提高護士的臨床業(yè)務技能[14-15]。CT能力可體現(xiàn)兒科護士在臨床工作中的綜合素質及核心能力。兒科護士的CT能力處在中等稍偏上水平,同正性CT能力尚有一定差距,護理管理者仍需加強對兒科護士CT能力的培養(yǎng)。
本次調(diào)查樣本量偏少,若要整體觀察兒科護士CT情況則需選擇多所醫(yī)院調(diào)查,使結果更具代表性,為兒科護士的培養(yǎng)提供更有力的依據(jù)。
[1] 殷磊. 護理學基礎[M]. 北京: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002: 109.
[2] TSCHIKOTA S. The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es of student nurses[J]. J Nurs Educ, 1993, 32(9): 389-398.
[3] 李小妹, MARCIA A PETRINR, ASAKO KAWASHIMA,等. 中國與日本護理本科生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比較[J]. 中華護理雜志, 2005, 40(10): 730-733.
[4] ROGAL S M, YOUNG J. Explor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critical care nursing education: a pilot study[J]. J Contin Educ Nurs, 2008, 39(1): 28-33.
[5] 彭美慈, 汪國成, 陳基樂, 等. 批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的信效度測試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 2004, 39(9): 644-647.
[6] 李丹, 張琳, 蔡小紅, 等. 高職護理專業(yè)護生評判性思維的測量及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護理雜志, 2007, 42(1): 68-70.
[7] 曾麗, 譚曉青, 于利. 評判性思維能力的提升對護士工作滿意度和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5, 21 (4): 9-11.
[8] 王紅, 匡大林. 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調(diào)查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 2009, 24(24): 2241-2244.
[9] 津吳雪. 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與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J]. 中國護理管理, 2014, 14(z1): 34-36.
[10] 諶紹林, 丁敏, 朱健華. 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調(diào)查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1, 17(11): 1241-1244.
[11] 金冬愛, 毛霞文, 祝海香, 等. 初中級職稱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調(diào)查與分析[J]. 護理與康復, 2014, 13(11): 1030-1032.
[12] 周華. 臨床護士評判性思維情感傾向研究[J]. 中醫(yī)藥管理雜志, 2015, 23(6): 143-144.
[13] 沙莎, 趙濱, 李艷玲, 等. 護士長評判性思維能力現(xiàn)狀及影響因素研究[J]. 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5, 36(3): 367-370.
[14] 祝海香, 葉志弘, 金冬愛, 等. 責任制整體護理模式下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現(xiàn)狀與影響因素調(diào)查分析[J]. 護理與康復, 2015, 14(7): 619-622.
[15] 潘慧遠. 晨會提問在兒科護理護士培訓中的應用探討[J].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3, 6(2): 565-566.
(本文編輯:吳彬)
R473.72
B
10.3969/j.issn.2095-9400.2016.09.019
2015-09-21
張坤樺(1989-),女,河南商丘人,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