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守貴,劉克榮,席承龍,劉云發(fā),劉曉娜,鄧小墾
(1. 宜昌市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湖北 宜昌 443000;2. 宜昌市夷陵區(qū)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湖北 夷陵 443100)
葉菜型甘薯是把甘薯莖蔓生長點以下長12 cm左右的鮮嫩莖葉作為蔬菜食用的甘薯品種[1],其地上分枝多、莖葉生長快、再生能力強、莖端茸毛少、無苦澀味、口感嫩滑、營養(yǎng)成分豐富,嫩莖、嫩葉(俗稱“苕尖子”)可作為特菜、凈菜供應商場、超市。鄂菜薯1號每次采收莖葉產量平均9.78 t/hm2,種植效益是南薯88的8倍以上,是空心菜的3倍以上[2]。宜昌市在冬季利用塑料大棚育苗后扦插到大棚栽培,甘薯嫩莖、嫩葉可以提前到4、5月份上市銷售,滿足市場需求,增加農民收入。為探索葉菜型甘薯的適宜扦插量,提高單位面積生產效益,滿足市場需求,對葉菜型甘薯鄂菜薯1號進行了早栽早收不同栽植量比較試驗。
1.1 試驗材料
1.1.1 種薯及來源
葉菜型甘薯品種鄂菜薯1號,春季繁殖育苗驗證試驗采用浙薯132號,均從湖北省農業(yè)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引進。
1.1.2 地點及土壤
試驗地點設在宜昌市夷陵區(qū)分鄉(xiāng)鎮(zhèn)普溪河村蔬菜基地。試驗田常年種植蔬菜,水肥條件較好。試驗田土壤pH 7.1,有機質含量25.2 g/kg、堿解氮79 mg/kg、有效磷20.8 mg/kg、速效鉀102 mg/kg。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4個處理:處理1每小區(qū)扦插24株(折合6.15萬株/hm2);處理2每小區(qū)扦插32株(8.21萬株/hm2);處理3每小區(qū)扦插40株(10.26萬株/hm2);處理4每小區(qū)扦插48株(12.30萬株/hm2)。
每處理設3次重復,隨機區(qū)組排列。每小區(qū)寬1.3 m、長3 m,面積3.9 m2,小區(qū)間隔1 m。2015年4月3日扦插,扦插后澆水3 d至成活。6月16日將各小區(qū)地上部分全部收獲調查育苗情況,留地下部分長至10月16日,將各小區(qū)地上、地下部分分別收獲稱重。
1.3 測定項目及方法
1.3.1 種苗株高
從基部至頂部心葉的莖蔓長度,從各點隨機取樣20根,計算平均值。
三是全球油氣發(fā)現高峰期已過,深水是未來油氣增儲的重點。2000年以來的油氣大發(fā)現主要位于南大西洋兩岸、印度洋周緣等地區(qū)被動陸緣盆地和中東、中亞等地區(qū)前陸盆地。大油田主要位于桑托斯、濱里海、阿拉伯、扎格羅斯、尼日爾三角洲;大氣田主要位于阿姆河、扎格羅斯、魯伍馬、塞內加爾、鄂爾多斯。近年全球重大發(fā)現集中在深水、前陸盆地、碳酸鹽巖三大領域,深水增儲地位日漸突顯。自2006年以來,全球年度新增可采儲量45%以上來自深水,其中2012年高達68.2%(見圖5)。
1.3.2 種苗莖粗
用3 V鋰電數顯卡尺測定莖蔓基部第3節(jié)間的莖粗,從各點隨機取樣20根,計算平均值。
1.3.3 百株苗質量
各點按標準苗要求記錄總株數,用莖葉地上部分總質量除以總株數求得。
1.3.4 單位面積種苗數量
各小區(qū)按標準苗要求記錄總株數,折算成單位面積種苗數量。
1.3.5 標準苗統計標準
春季育苗按照單根莖蔓中長的依3~5個葉節(jié)或10~15 cm一段的標準分成株數,統計標準苗的種苗數量。
2.1 不同栽植量鄂菜薯1號生長勢比較
扦插73 d后,不同栽植量繁殖育苗調查結果如表1。經統計分析,4個栽植量下鄂菜薯1號春季繁育的種苗株高、莖粗、百株苗質量、種苗總量未表現出顯著差異,而組內差異較大,可能與田間低溫干旱影響了發(fā)棵整齊度有關,但總體上呈現隨栽植量增大種苗總數增加、百株苗質量降低的趨勢。
4個試驗處理的種苗株高在35.0~69.0 cm,平均為53.0 cm,種莖粗在5.7~6.7 mm,平均6.3 mm,百株苗質量在1.640~3.166 kg,平均2. 051 kg,標準苗產量平均136.6萬株/hm2。由此可見,最適宜栽植量為處理3,即10.26萬株/hm2。
2.2 不同栽植量鄂菜薯1號根、莖、葉產量比較
由表2中可見,經統計分析4個栽植量的鄂菜薯1號地上部、地下部及根、莖、葉產量未表現出顯著差異性,可能與甘薯生長期長達180 d,根、莖、葉生長與養(yǎng)分消耗而衰落并存有關。
2.3 春季繁殖育苗不同栽植量試驗驗證結果
鮮食紅薯品種浙薯132號[3-4]于2014年4月11日扦插,6月27日調查春季繁殖育苗結果見表3。浙薯132號春季繁殖育苗時,中等栽植量扦插單株成苗數10.3根、總產苗數105.06萬株/hm2。而且其主莖蔓長、莖粗、第1次分枝數、種苗單株質量比高栽植量的好,等于或低于低栽植量處理。結合生產中的人工成本、采收種苗后的薯塊產量等綜合分析,以中等栽植量密度10.2萬株/hm2扦插的優(yōu)勢更強一些。該結果與鄂菜薯1號試驗結果一致。
3.1 試驗結果表明,鄂菜薯1號4種處理的種苗株高在35.0~69.0 cm,平均53.0 cm,莖粗為5.7~6.7 mm,平均6.3 mm,百株苗質量為1.640~3.166 kg,平均2.051 kg,標準苗產量平均136.6萬株/hm2,最適宜扦插量為10.26萬株/hm2。
表1 不同栽植量鄂菜薯1號生長勢比較
表2 不同栽植量鄂菜薯1號根、莖、葉產量比較
表3 浙薯132號春季繁殖不同扦插量育苗質量比較
3.2 關于春季繁殖育苗種苗質量標準,筆者得出:品種純正,潔凈、無病蟲害,種苗莖長≥65 cm、單根莖蔓可依3~5葉節(jié)或10~15 cm一段的標準分成若干株數種苗,莖蔓粗壯、節(jié)間短、種莖粗≥5 mm,主莖蔓分枝數≥2個,大小適中、百株苗質量≥2.5 kg,扦插后易成活,種苗標準苗產量150萬株/hm2左右[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