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周期表有盡頭嗎?
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繞核運動的電子組成。元素按照與原子核內質子數(shù)相等的“原子序數(shù)”加以區(qū)別。1869年俄羅斯化學家門捷列夫把當時已知的60多種元素按照質量和化學性質排出順序,這便是最早的元素周期表。他還在元素周期表上給尚未發(fā)現(xiàn)的元素留出了空白。隨后,科學家們不斷發(fā)現(xiàn)新元素,元素周期表的空白不斷被填上。93號元素之后的原子在自然界中基本不存在。從20世紀40年代起,各國都爭相開始用人工方式合成元素。那么,周期表是否存在盡頭呢?2011年,芬蘭化學家佩卡·皮克給出了答案。他制作了一張“終極周期表”,囊括了理論上可能存在的全部元素。周期表的周期顯示的是電子圍繞原子核運動的軌道。電子從靠近原子核的軌道依次排列,各軌道可容納的電子數(shù)是固定的。如果最內層的軌道被填滿,其周期就將結束,電子將排列至外層的軌道。根據皮克的預測,電子的軌道只能達到第9周期。
(林泉 提供)
手機存文件會增重嗎?
我們都知道,手機里的照片、視頻、音樂和各類數(shù)碼文件是由0和1排列成的二進制數(shù)字組成的,它們會占用存儲驅動器的物理空間。但是,寫入的數(shù)據有重量嗎?存儲多少個十億字節(jié)之后,智能手機的重量才會改變呢?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計算機科學家約翰·D.庫比亞托維奇說:“存儲的字節(jié)其實是有物理重量的,即使小到難以察覺——大約1微微微克?!备鶕f伯定律,兩個物體間的質量差異達到5%,人們才能感覺出來。以蘋果手機為例,它的重量是143克,只有存儲數(shù)據的重量達到7克左右,我們才能感覺出它的重量變化。發(fā)一到兩篇博客會產生的物理重量大約是1克的1/200000多一點點。很明顯,這個重量離我們能感知到的7克還是有很大的差距,除非我們把整個互聯(lián)網上所有信息的質量增加一百萬倍,再把它們全都放到手機里,也許才能達到給蘋果手機增重5%的目標。
(楊陽 提供)
為何不存在純正血統(tǒng)?
千百年來,在幾乎所有的族群中,“血統(tǒng)”的觀念一直深入人心,至今許多人仍然以“血統(tǒng)純正”為榮。然而從遺傳學的角度來看,實際上并不存在所謂的百分之百“純正血統(tǒng)”。我們先來看看血統(tǒng)是怎樣傳承的。在我國,血統(tǒng)往往是與姓氏的傳承綁定在一起的,每個人的遺傳物質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一個張姓的男性實際上繼承了李姓母親一半的血統(tǒng),他與王姓妻子生下的兒子則同時繼承了張、李、王三個姓氏的血統(tǒng),他的兒子與陳姓妻子生下的孩子則同時繼承了張、李、王、陳四個姓氏的血統(tǒng)。依此類推,很容易得出每個人幾乎都是“百家姓”的結論,也很容易理解為何所謂的“純正血統(tǒng)”沒有任何意義。即使是有些場合血統(tǒng)特指純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也由于其所占個體遺傳物質比例很小、容易在世代傳遞過程中丟失,并且因完全忽略在人類繁衍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女性而意義不大。同樣的道理,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所謂的血統(tǒng)純正的民族。
(徐風 提供)
【責任編輯】蒲 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