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乙
論中國畫的“ 空 ”
□舒 乙
《墨梅圖》 元·王冕 紙本水墨 31.9cm×50.9cm
中國畫構圖,常留有大量的空白,尤其是宋元以來的文人畫,逸筆草草,不拘形似,畫家所描繪的自然生命,常呈現(xiàn)在一片虛白之上。這一片虛白上幻現(xiàn)的一花一鳥、一樹一石、一山一水,與潔白的素底相互映襯、互為表里,造就出中國畫特有的空靈、簡遠、虛靜的藝術境界。
畫中的空白,與一張素紙的空白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中國畫的空白,絕不是空洞無物、可有可無的,而是中國畫形式語言的重要構成要素。根據(jù)不同的描繪對象,這些空白的精心布陳,將給人以豐富聯(lián)想,雖無筆墨的點染,卻有畫家精神的寄托、情思的流露。
墨分五色,使中國畫在單純中表達豐富,在豐富中又歸于單純,用極為單純的黑白來表達天地萬物,體現(xiàn)著中國藝術的高度概括性。正如老子所說:“知白守黑,為天下式?!焙诎祝鳛橹袊嬛猩蕦Ρ鹊膬蓸O,使中國畫產(chǎn)生了空白,并賦予了豐富的內(nèi)涵和獨特的審美價值。
空白的地方,是作者有意隱去,并非不重要,而是代替了那些需要減舍的物象。潘天壽曾不無感慨地說:“黑無白不顯,白無黑不彰,故水墨之畫,更不能離白色之底也。”王冕有一幅著名的《墨梅圖》,畫面上,一枝梅花從畫面的右方隨意橫出,兩三分枝穿插交互,淡墨點點,落英繽紛。整幅畫面,除去一枝梅花,幾行落款外皆為空白,“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給人以豐富的藝術聯(lián)想。
虛化了的物象所呈現(xiàn)出的空白,大量地使用于中國山水畫中,如氣、云之類的物體,常常用空白來表現(xiàn)其流動與不可捉摸。畫面中的空白誘發(fā)出朦朧性的意象,使欣賞者的審美意識得到更好的發(fā)揮和滿足,可以盡可能地調(diào)動欣賞者的經(jīng)驗和感受、知識和體驗,乃至整個心靈的投入,使觀眾與作者的心靈實現(xiàn)跨越時空的銜接。
“空”,不僅是中國畫的色相,還被作為一種禪意精神去追求。中國畫最終的意義,不是停留在物的表象上,而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去把握生命的意義和精神。王維被稱為文人畫的始祖,開水墨之先河,其有詩曰:“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边@里的“空”,不僅僅是虛空的表達,更是一種“空”的境界。當人以無心的空靈去體味景物時,空境呈空,實境也空;靜境呈靜,動境也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