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華
摘 要:清代戲曲家周昂一生與乾隆朝相始終,其出生于江南富裕地主家庭,立志功名而遭遇坎坷,學問淵博、興趣廣泛而不能用于世。其生平際遇、心態(tài)歷程折射了盛世“無事”之悲劇人生。
關(guān)鍵詞:周昂 戲曲家 生平
周昂,字千若,號少霞,出生于江南水鄉(xiāng)——常熟。常熟山川秀麗,人文薈萃,雍正十年(1732)出生的周昂,納山水之靈氣、承人文之積淀,在戲曲創(chuàng)作和理論的探索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乾隆三十年(1765)周昂中拔萃科,授寧國府訓導,乾隆三十五年(1770)離開寧國府,以他事被劾,奉旨留任,周昂不愿意受圣恩于格外,退居鄉(xiāng)里,立志科舉,然而六上春官不第的打擊讓有才無命的周昂成為末路英雄。
一、周昂的生卒年考定
鄧長風先生在《周昂的生平及其〈兕觥記〉傳奇的本事》中考證了周昂的生卒年:“周昂生于雍正十年壬子(1732)二月,卒于嘉慶六年辛酉(1801)三月” [1] 。本文依據(jù)周昂的《二月朔日作》詩:
欲涕無從涕,凄涼洲景明。露花醒宿蝶,(不寐二年馀矣),風柳顫流鶯(病起患顫振比更甚)。病榻難堪夜,春愁不問晴。明晨蓬矢設(初二為余生辰),緣又結(jié)來生。[2]
將周昂的生年確切到雍正十年(1732)二月初二。關(guān)于周昂的卒年,鄧長風先生據(jù)《支溪詩錄》中周昂族人周燮的詩《哭姚古愚》:“酉春三月傷鷗夢(謂少霞),癸亥三冬哭狎鷗(‘狎鷗,君家軒名)”,將周昂的卒年定為嘉慶六年辛酉(1801)三月。癸亥是嘉慶八年(1803),三冬是臘月。據(jù)《狎鷗軒集》卷首李翃的《古愚姚君小傳》:“(古愚)卒于嘉慶八年癸亥十一月二十四日”,接近臘月,與周燮哭狎鷗的時間“癸亥三冬”是吻合的,也說明周昂卒于嘉慶六年辛酉(1801)三月不是臆測。周昂的詩《二月八日遺鳳池鳳臺》,其中頗有交待后事的意思:
……大夢無常,逝將永訣。視我手足,顧我膚發(fā)。落拓半生,幸無殞越。告我妻孥,勿自暇逸。黽免持身,庶罔攸失。謝我兄姊, 勖我弟侄。諄囑良朋,收拾遺筆。明媚春光,花朝佳日。梅墮殘英,杏舒新纈?;稍贅s,人同燈滅。魄魄戀戀,殘書數(shù)帙。欲渡迷津,斯為寶筏。手澤存焉,后人毋忽。
也說明此時已經(jīng)病危了,三月三日還留詩一首《三月三日作》:
一番妖夢一番驚,一寸灰心暗短檠。文字推敲直到死,寢興杌隉(顫振不止)久忘生。孤虛但以干支計,煞印空將祿命評。豈有才名同賈誼,鵂鹠不住夜啼聲。
因此周昂離世應在三月三日以后。
二、“六上春官”不第的中年
周昂生于富庶的江南水鄉(xiāng)——常熟(清代隸屬于蘇州府)的一個世耕讀的小康之家,“有田一傾,有屋三椽,有書萬卷,頗可自適”(《少霞詩抄·七歌》)。周昂的父親周廷標共有四個兒子,在男性“英年早逝”、“一門四寡”[3]的周家,也算是人丁旺盛了。周廷標一生布衣,便把振興家族聲望、光耀門楣的重任寄托在這個生而穎悟、讀書十行并下的少年周昂身上,“延名師課子,庭訓最嚴”[4]。當周昂晚年路過他少年讀書的“九桂軒”書齋時,父親的耳提面命猶在耳目。少年周昂喜經(jīng)史、工詩文,然而與制藝無關(guān)的詩詞被父親嚴令禁止,故“中歲奉先府君戒,不甚泚筆”[5],心無旁鶩、專心舉業(yè)。
周昂的啟蒙老師是顧鎮(zhèn),“我昔年總角,曾侍先生讀” (《少霞詩抄·為虞東先生撰行狀畢賦此志感》)。顧鎮(zhèn)是清代支塘繼周陳淑以寄籍發(fā)聞以來,第二位以功名載于里志的人物,治經(jīng)史尤長于《詩》、《禮》,是一位名副其實的經(jīng)師。周昂師從顧鎮(zhèn)治經(jīng)十年,“習《詩》、《書》,助校雔”(《周君少霞墓志銘》),為日后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琴水弦歌德澤滋” (《祀先師》),當周昂回憶這段求學時光時,恩師的音容笑貌歷歷在目:“儀型同玉潤,笑語比春溫。末座摳衣侍,當年許入門?!?(《少霞詩抄·為虞東先生撰行狀畢賦此志感》)
乾隆十三年,顧鎮(zhèn)入京為國子監(jiān)學正,同年,以詩古文制藝冠東南的何忠相從太倉州崇明島來支塘,主講于正修書院,“提命當頭棒,切磋刮目篳。春風長桃李,濃蔭自成溪” (《少霞詩抄·呈二山師》),使包括周昂在內(nèi)的支塘子弟得到了受益終生的沾溉。周昂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后屢困場屋。
乾隆三十年,高宗第四次南巡,周昂得以拔貢。周昂《支溪小志》記:
常、昭為新舊兩縣,向來止拔常、昭一人,乾隆乙酉,南巡盛典,學臣李因培奏準加恩各拔一人,后不援例,余得濫竽膺選。
周昂深知這次機會的來之不易,因為拔貢不常舉行,雍正五年(1727)定六年選拔一次,乾隆七年(1742)以后定為十二年一次。
周昂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中舉,乾隆三十七年(1772)即參加壬辰科會試,他的《江仲雨錄舊稿見還詩以志感》一詩中有“皆壬辰下第后詩”,也就是周昂第一次參加會試的時間。此時的周昂滿懷信心、志在必得:“此去鳳城早在望,蕩平王路敢馳驅(qū)?!盵6]然而實際并沒有周昂想象的那么順利,落第的難堪,讓雄心勃勃的他對科第之難有了真切的認識,但他認為靠自身的努力,愿望總可以實現(xiàn),“富貴不可知,斷斷在自立”(《少霞詩抄·拾遺·雜感》),這一動力讓他頻繁地在場屋中進出,不知疲倦地在科舉路途上奔波:
漸覺鄉(xiāng)音近,真同汗漫游。文章兩薄命,風雨一歸舟。吳樹煙重疊,燕臺路阻修?;拇宕诵潘?,身世總浮漚。(《下第南歸偕頤堂宿陳摶橋》)
可能是其初期下第后的作品,雖然語氣中有惆悵之意,然其中看不出悲觀的情緒,但是隨著屢蹶科場及年齡的增加,周昂的失落感越來越重:
得得驢蹄走未休,此身端合老林丘。渡河有水如瓜蔓(黃河六月水為瓜蔓水),下第無風不石尤。貧賤何妨拾馬矢,功名哪處覓魚鉤。行年五十吾衰甚,鏡影蕭蕭白發(fā)稠。(《甲辰南歸》)
乾隆四十九年(1784),此時的周昂已五十三歲了,病體支離,白發(fā)蕭蕭,心灰意冷,然而周昂已在科舉的道路上走得太遠,陷得太深而不能自拔。按照《周君少霞墓志銘》中所說的“六上春官”,假如周昂沒有間斷過,那么他最后一次參加會試的時間是在乾隆五十二年(1787),此時的周昂已是五十六歲了,他的詩中有“鹿鹿塵中五十七”(《少霞詩抄·遺二子鳳池鳳臺》),和這一假設是的年齡非常接近的。這次的下第終于讓周昂做出退出科舉的決定:
曾居席上共稱珍,非玉深慚質(zhì)本碈。鮒涸豈期鯤共化,螢干誰望蠖還伸。何妨劉士呼騶卒,那有袁孫問主人,自笑齟齬難入世,無端舉扇障汗塵。(《少霞絕意進取玩世不恭賦此》)
折騰大半生,周昂終于對科舉、對人生道路有了清醒的認識,重新審視當初的選擇,才發(fā)現(xiàn)自己人生決策的失誤:
吾生六十年,往事憶如昨,志因象罔迷,筆將混沌鑿?;陦糌撁⒋?,名利被束縛。俯仰天地間,歷歷多愧怍。及耄微有省,回首半?yún)㈠e,猶幸直道存,未至元氣削。(《拾遺·吾生》)
在嘆息中無限追悔已經(jīng)荒廢了的人生最有價值的歲月。
周昂是繼蒲松齡、吳敬梓后科舉道路上成千上萬的犧牲品之一,這種個人的悲劇已經(jīng)超出了個人的范圍而具有時代意義,是一個時代的悲劇。
三、氍毹任誕的晚年
在“兼濟天下”的政治理想落空以后,退而“獨善其身”是中國士人通常都會選擇的道路。然而有一部分既不以“兼濟天下”自負,也不因“獨善其身”而遠遁,他們于政治道德之外尋求任性適情的人生,他們以一種狂狷任誕的心理而別立精神空間,游走于藝術(shù)和學術(shù)的邊緣,以一種獨特的方式釋放自己,周昂便是其中的一員。
周訓導昂,字千若,號少霞,居邑之蔡涇。生而穎悟,讀書十行并下,家多藏籍,過目不忘。年十九補博士弟子員,乙酉中拔萃科,謁選除寧國府訓導,庚寅舉江寧鄉(xiāng)試。每一涉筆,古藻紛披。中年以后,移疾家居,聲伎雜進。偶取唐人韋皋軼事,編《玉環(huán)緣傳奇》,點定宮商,付梨園演唱,音節(jié)之妙,四座為之醉心。[7]
按《甑塵紀略》的敘述,姚齊宋將周昂列入“任誕”篇的理由是“聲伎雜進”和“創(chuàng)作戲曲”。詩酒文會、結(jié)社交游,似乎是文人間常見的雅行,江南尤盛。乾隆年間,常熟陳祖范在為同里張朝績《聞濤軒詩稿》作序時,曾回憶過里中結(jié)社的情景:
昔年里中結(jié)呤社,宿素與少俊咸與……閱月浹旬必一會,會則互相評駁,閑以談諧,至秉燭盡歡乃罷。[8]
周昂自然也不會錯過這種自我消遣的機會:“醒扶拄杖行,自赴南村社” (《少霞詩抄·漫興》)。文人宴集會飲,除了飲酒論文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內(nèi)容就是聽曲:
燈照氍毹酒瀉卮,銀笙檀板響迷離。是誰貪看逢場戲,直到鐘鳴漏盡時。[9]
周氏族人也喜歡戲曲活動:
周氏倉廳漣漪,舊宅也……日畜女伶一部,賓朋宴會無虛日 [10] 。
飲酒聽戲,給處在疾病和喪痛之中的周昂以慰藉,“酒籌歌板難回首” (《少霞詩抄·可嘆》),“鵝笙象管逐云煙”(《少霞詩抄·景德寺觀劇畢寺僧出宣紙索句(舊作)》)。既具文采又通音律的周昂,在這種文學藝術(shù)的氛圍里找到心靈的歸宿:
與娼優(yōu)雜坐,狂歌酣顏。人諫之,輒謝曰:‘吾悔,吾改。未幾,逋蕩如初?!吨芫傧寄怪俱憽贰?/p>
鄉(xiāng)居的歲月,周昂潛心為文;患病的日子,周昂以書為藥。
中小地主出身的周昂一心想通過科舉來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理想,興盛家族、光耀門楣,但是“六上春官”卻一次又一次地失敗,終于讓暮年的周昂痛下決心,改換了自己的人生軌跡從醉心科舉轉(zhuǎn)向戲曲創(chuàng)作與評點,他的戲曲創(chuàng)作有:《玉環(huán)緣》傳奇、《西江瑞》、傳奇《兕觥記》傳奇、《兩孝記》傳奇,戲曲評點有《此宜閣增訂金批西廂記》、《周批鶴歸來》傳奇,還改編了蔣士銓的《臨川夢》、《香祖樓》合為《鷗夢館消夏小抄》,在晚清戲曲史上留下了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 鄧長風.明清戲曲家考略續(xù)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459.
[2] 文中所引周昂的詩均出自常熟圖書館所藏清刻本《少霞詩抄》和《此宜閣詩抄》.
[3] (清)顧鎮(zhèn),編輯.(清)周昂,增訂.朱孺人祠田記[A]//支溪小志》卷四[C],85.
[4] (清)顧鎮(zhèn),編輯.(清)周昂,增訂. 周廷標傳[A]//《支溪小志》卷三[C].
[5] (清)周元徽.無題詩.跋[A]//《無題詩》卷末《少霞詩抄》[C].
[6] (清)周昂.少霞詩抄.盧溝曉眺[M].
[7] (清)姚齊宋,著.與其詩集《狎鷗軒集》合訂為一冊,道光刻本,藏常熟圖書館;本文所引《甑塵紀略》均出于此.
[8] (清)陳祖范.聞濤軒詩稿序[A]//聞濤軒詩稿[M].張朝績,著.南京圖書館藏光緒卷葹草廬重刊本.
[9] (清)吳蔚光.聞演劇者[A]//素修堂詩集(卷二十三)[C].南京圖書館藏清刻本.
[10] (清)顧鎮(zhèn),編輯.(清)周昂,增訂.《支溪小志》卷四[C]. 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