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起始年齡是否對英語成績產(chǎn)生影響,本文作者在南京林業(y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中進行了一項關于外語學習起始年齡和學習成績的相關性研究。研究結果表明,較早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與較晚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并不顯著,因此那種流行的學習外語“越早越好”的觀點值得懷疑。
【關鍵詞】起始年齡;關鍵期假設;第二語言習得
許多研究結果表明,年齡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一直是語言學家關注和爭議的焦點。有些學者認為,在二語習得過程中,兒童會比那些較晚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成年人更具有優(yōu)勢,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另外一些學者則認為,從長遠角度來看,過早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兒童并不比那些從青春期開始習得第二語言的學生獲得更好的學習成績。本論文探討年齡因素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以及探討是否學習第二語言的起始年齡越小,第二語言就學得越好。
一、文獻綜述
神經(jīng)心理學家Penfield和Roberts(1959)根據(jù)研究得出結論認為兒童的語言習得能力與大腦的發(fā)育有關,并且指出語言學習的起始年齡應該在4至10歲之間,其原因在于大腦在此期間的可塑性,但是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其可塑性開始逐漸消失。心理學家Lenneberg(1967)接受并發(fā)展了這一觀點,他提出了“關鍵期假說”。這一假說首先是針對第一語言習得提出的,后來語言學家把它引入到了第二語言習得(包括外語學習)的研究之中。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的觀點是:在人的大腦發(fā)育過程中,存在一個關鍵階段。在此階段內(nèi),語言習得能夠自然地、毫不費力地發(fā)生。但在超過一定年齡后,大腦便不再具有這種語言輸入的能力。
外語教學起始年齡研究與“外語學習年齡越小越好”的傳統(tǒng)思想以及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交纏在一起,在國內(nèi)外引起了諸多爭議。針對這一問題,國內(nèi)學者桂詩春(1992)、楊連瑞(2004)進行了專文理論評述;束定芳(2003)等則采用訪談、問卷等手段開展了實證研究。他們的基本結論是:外語學習并非年齡越小越好。束定芳(2001)認為兒童不費力地與母語同時習得另外一種語言的最重要條件是真實有效的語言環(huán)境,所學的語言必須是其生活環(huán)境的一部分。
眾多研究表明兒童學習外語的確存在一定優(yōu)勢。兒童比較容易獲得母語者的語音,學習者年齡大小與第二語言發(fā)音的準確性以及口語理解的準確性有著密切關聯(lián)。通常在二語習得中,兒童的語音比成年人的純正、地道,更接近母語者的發(fā)音。而在青春期后才開始學習第二語言的人,則不容易習得純正的語音。Ann Fathman(1975)和Spolsky(1989)分別通過調(diào)查和實驗題目的分析得出了相似的發(fā)現(xiàn),即就語音體系而言,學習語言,年齡越小越好。我國學者陸效用(2004)通過對其兩個研究生班英語口語的實證研究也認為:如果孩子從四五年級起學英語到了成人(大學本科和研究生)階段,相當一部分人的口語能力及綜合能力就有可能達到較高的水平。反之,如果學生從初中開始學英語,則這種可能性相對小得多。由此可見,外語學習的起始年齡對語音的準確性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錯過最佳的學習語音的年齡段,以后的語音學習也是費時低效,不易習得標準的語音。因此,本研究探索英語學習起始年齡與英語(書面語)成績的關系,從而為外語教學的有效開展提供實證。
二、實證研究
為了發(fā)現(xiàn)英語學習起始年齡是否對英語成績產(chǎn)生影響,本文借助調(diào)查問卷,分別對南京林業(yè)大學非英語專業(yè)大一學生(共25人)進行調(diào)查,區(qū)分出他們不同的英語學習起始年齡,收集數(shù)據(jù)并對三組受試的六種英語成績分別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analysis),比較他們各自的組間差異是否具有顯著性。
在高考成績的平均分中(表1),7~8歲組表現(xiàn)最好,其次是11~12歲組,最后是9-10歲組。我們對三組的高考英語成績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三組受試的成績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F=5.608,p=.015<.05)。對各組成績作進一步的兩兩組間對比結果顯示:7-8歲組(p=.014<.05)和11~12歲組(p=041<05)分別與9~10歲組兩兩對比表明成績差異顯著,而7-8歲組和11~12歲組之間(p=.656>.05)的差異并不顯著。
從表2可以發(fā)現(xiàn)隨著外語學習起始年齡的增長,三組學生的全國大學英語四級總成績的平均分呈逐漸下降的趨勢。我們對三組的大學英語四級成績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三組受試的成績之間沒有顯著性差異(F=.505,p=.612>.05)。其中,7~8歲組的大學英語四級成績優(yōu)于9-10歲組(p=.705>.05)和11-12歲組(p=.341>.05),9-10歲組的成績好于11-12歲組(p=.498>.05),但是每兩組之間的成績差異并不顯著。
由以上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7~8歲組的成績都要好于11~12歲組,但是這兩組之間的成績并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此外,雖然9~10歲組在大學英語四級閱讀成績中優(yōu)于7~8歲組和11~12歲組,但是三組之間的差異并不顯著??傮w而言,7-8歲開始學英語的學生成績相對較高,但是7~8歲組的成績與9~10歲組和11~12歲組之間并沒有顯著性差異。本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學習外語,并不是初始年齡越小,學得越好。
三、結論
本研究結果表明,較早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與較晚開始學習英語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差異并不顯著,因此那種流行的學習外語“越早越好”的觀點值得懷疑。然而本研究由于調(diào)查對象較少而缺乏較強的實證說服力,因此全國各地區(qū)應根據(jù)各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進行較大規(guī)模的有效調(diào)研,制定行之有效的英語教學大綱和教學設計,從而推動全國英語教育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Fathman, 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ge and second language productive ability. Language learning, 1975,25(2), 245-253.
[2] Lenneberg, E. H., Chomsky, N., & Marx, O.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Vol. 68). New York: Wiley, 1967.
[3] Penfield, W. and L. Roberts. Speech and Brain Mechanisms. New York: Atheneum, 1959.
[4] Spolsky, B. Conditions for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ntroduction to a general the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5] 桂詩春. “外語要從小學起”質(zhì)疑[J]. 外語教學與研究: 外國語文雙月刊, 1992 ,(4), 52-54.
[6] 陸效用. 語言習得 “關鍵期假說”和“一條龍”英語教學[J]. 外語界, 2004 ,(1), 62-68.
[7] 束定芳. 我看外語教學改革. 國外外語教學, 2001,1: 8-11.
[8] 束定芳, 勵哲蔚, 張逸崗. 上海市小學英語教學情況的調(diào)查與思考. 外語界, 2003 ,(3), 54-62.
[9] 楊連瑞. 第二語言習得的臨界期及最佳年齡研究[J]. 外語學刊, 2004 ,(5), 101-106.
【作者簡介】
孫凡黎(1992—),漢族,江蘇鹽城人,蘭州大學外國語學院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在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