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
摘 要:合理的課堂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對順利展開課程教學、實現(xiàn)教學目標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要進行好的課堂導入,教師必須掌握一些技巧策略,本文對此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語文;語文課堂;導入藝術
教學藝術在于激勵學生,引導學生。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在《德國教師培養(yǎng)指南》中曾經(jīng)就這樣說:“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你教的東西感興趣?!币寣W生樂于融入課堂教學活動中,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經(jīng)驗教訓,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藝術。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導入是教師引導學生做好學習新課知識的心理準備、認知準備,并讓學生產(chǎn)生學習期待、參與需要的一種教學行為。它要求教師能迅速創(chuàng)造一種融洽的教學情調和課堂氛圍,把學生帶進一個與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相適應的理想境界。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的導入對集中學生注意力、建立師生之間良好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有著重要意義。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激趣入文
讓學生與文本對話,是我們在新課標實驗中致力尋求的新理念,也是我們語文教學的至高追求。通過對話,讓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張揚,讓他們享受語文學習的樂趣,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要想讓學生與文本對話,首先要喚起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有趣的語文實踐活動中學習,讓學生走進文本,讓文本進入學生心里,從而進行語言交流、情感交流、思想交流,讓閱讀教學變成一個雙向的對話交互過程。實踐證明:為了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導入時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在情感上能喚起學生的共鳴,從而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營造一種熱烈的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精心營造的教學氛圍,以情激趣,使學生學起來入情入境。
教學《富饒的西沙群島》我是這樣導入的:
師:廣闊的天空,蔚藍的海水,這就是大海留給人們的印象,然而西沙群島的海卻不僅如此,因為它是五光十色的,猶如一匹巨大的七彩錦緞鋪展開來,讓人看一眼就再也舍不得離開。今天,讓我們來到西沙群島,踩著它那松軟的沙灘,去探尋屬于它的那份美麗和富饒吧!同學們來這里你最想做些什么?
生1:我最想到海灘上去撿貝殼生2:我最想到海上去坐快艇
師:同學們,就讓我們先踏上神秘的海底之旅吧!怎樣才能了解到海底世界的景色呢?
生:可以看看書中是怎樣寫的?
師:同學們趕快打開書,去看看書中是怎樣寫的吧!
二、利用故事進行導入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都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而生動形象的故事無疑是抓住他們好奇心、吸引他們注意力的極佳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對于新課的導入方法而言,故事導入是極為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師在利用故事進行導入時,學生就能被教師的故事所深深吸引,從而隨著教師的引導步入新知識的殿堂。
如教學《哪吒鬧?!愤@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先給學生講講哪吒割肉還母、剔骨還父的故事,隨著學生深深被故事所吸引,教師就可以順勢導入新課:今天,我們就來具體學習哪吒大鬧東海的故事。相信學生們一定會被教師之前的故事深深吸引,從而也會更加興趣濃厚地投入之后的學習中。再如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一課文,教師在教學之前就可以給學生講一些關于誠實的重要性的故事,學生被故事吸引的同時,教師再加以引導:做人要誠實,這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誠實的孩子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不信我們從《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這個故事中來體會誠實的重要性。這樣,學生的學習興趣會受到極大激發(fā),從而會認真學習之后的內容,這樣就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三、簡明純粹的語言導入
語言是最基本信息傳遞工具,在課文的導入中,不管是獨白還是問答、故事還是設疑,平鋪直敘還是激情抒發(fā),只要切合主題,條理清楚、話語得當,就能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話題產(chǎn)生興趣,漸入學習佳境,帶來良好的效果。執(zhí)教《只有一個地球》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語:我記得《時代周刊》1998年評選的新聞人物—地球,你們吃驚嗎?為什么吃驚?“很是不解,地球是新聞人物嗎”學生們一聽都表示新奇,議論紛紛,看著他們的表情我接著又問,為什么地球會被評為新聞人物?學生們面面相覷,隨即我便一語點出,其實答案就在《只有一個地球》一文中。這樣導入,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再適時因勢利導,自然而然地就進入了新課。在現(xiàn)代語文課教學中,僅用純粹的語言導入教學已略顯單調,但只要學生愉快的接受,積極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也是可取的。
四、背景導入法
凡是時代背景與課文內容密切相關的課文,可以考慮用簡介背景的方法導入新課,使學生在了解背景的情況下,體會到文章所表現(xiàn)的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再見了,親人》一文,教師可先設問:同學們,今天我們要學習一篇贊揚中朝人民用鮮血凝結成的深厚情誼的文章,題目為《再見了,親人》??赡苡行┩瑢W要問:為什么說中朝兩國人民的情誼是用鮮血凝成的深厚情誼?聽完老師的介紹你就明白了。接著介紹課文的背景:1950年,美帝國主義糾集15個國家的軍隊,打著聯(lián)合國的旗號入侵朝鮮,并不顧中國人民的一再警告,轟炸了中國安東等地,企圖以朝鮮為跳板侵略中國。中國人民響應毛主席發(fā)出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號召,組織中國人民志愿軍同朝鮮人民并肩作戰(zhàn),經(jīng)過八年的堅苦戰(zhàn)斗,取得了勝利?!对僖娏耍H人》此文寫的是在勝利后,最后一批中國人民志愿軍撤離朝鮮回國時,與朝鮮人民在車站告別時令人難忘的情景。這是一篇用志愿軍向朝鮮人民話別口氣寫成的文章,著重寫了朝鮮人民對志愿軍的深厚情誼。下面請同學們看課文……這樣一下子把學生帶入了抗美援朝的那一時代,一下子把學生帶入那中朝人民分別的場景之中,產(chǎn)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課前導入的方法是各式各樣,導之有法,導無定法。無論是現(xiàn)代多媒體的使用、還是歷史久遠的板畫展示或者教師個人語言魅力的感染,只要導語導得得法,就能使師生溝通迅速,起到順風拉帆的作用。教師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圍繞教材,探索設計各種有效的課堂導入方法,更好地為教學過程服務,達到啟迪學生思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滿堂彩,最終提高語文教學質量。